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32512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9.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课件、全套试题及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_电场_全套同步练习(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在转

2、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4元电荷根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电子的比荷为同步导学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D

3、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的整数倍,故A错,B、C、D正确-甲乙图111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那么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那么甲

4、、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那么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那么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表现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两个带等量或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抵消或局部抵消,最后都到达中性或单一的正、负电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同步检测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

5、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假设先将+Q移走,再把A、B分开,那么A 电,B 电;假设先将A、B分开,再移走+Q,那么A 电,B 电.AB+图113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

6、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AB图112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那么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局部被中和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局部跑掉了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7、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D.不管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带上正电?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以下值中的A. 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 ,qB= ,qC= 综合评价1对

8、于摩擦起电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2如图114所示,当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绝缘金属导体AB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CAB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图1143关于摩擦起电和

9、感应起电的实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ABB.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4如图115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时金属箔片带 电;假设在带电棒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然后移开A,这时B的金属箔片也能张开,它带 电. 图115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外表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底座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

10、电,如图116所示,现使b带电,那么: A. 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放开C. 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图11665个元电荷的电荷量是 C,16C电荷量等于 个元电荷的电荷量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6.4C,Q3.2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多少库仑?此后,小球A、B各带电多少库仑?8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

11、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第一章 静电场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能准备答案:1. 正 负 2.1正 负 2异 同 3一局部电荷 3. 创造 消失 保持不变同步检测答案:1.带电 摩擦 2.AD 3.不带 不带 负 正 4 .远离 靠近 5.AC 6.C 7.D 8.电荷A靠近导体B时,把B先拆分开后把电荷A移走,导体B靠近电荷A的一端带正电9.A 10. 510-6C 7.510-6C 7.510-6C综合评价答案:1.BC 2.B 3.B 4.正 负 5.D 6. 810-19C 1020 7.(1) 4. 810-9C (2) 1.610-9C1.610-9C 8. 1.510-3C 2.

12、510-4C 2.510-4C同步导学第1章静电场第02节 库仑定律知能准备1点电荷:无大小、无形状、且有电荷量的一个点叫 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2库仑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 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 3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 = ;其中q、q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表示它们的距离,k为比例系数,也叫静电力常量,k = 9.010N m/C.同步导学1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问题中,只有当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自身的线度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带电体方可视为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被视为点电荷

13、,取决于自身的几何形状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的比拟,与带电体的大小无关2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真空中枯燥的空气也可的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也可适用于两个均匀带电的介质球,不能用于不能视为点电荷的两个导体球例1半径为r的两个相同金属球,两球心相距为L (L3r),它们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FA带同种电荷时,FB带异种电荷时,F C不管带何种电荷,F D以上各项均不正确 解析:应用库仑定律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其条件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两带电金属球靠得较近时,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两球所带电荷的“中心偏离球心,在计算其静电力F时,就不能用两球心间的距离L来计算假设两球带同种电荷,两球带电“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L,如图121a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