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32478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次教学设计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案, 第二部分是修改意见,第三部分是修正实施案。第一部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案中宁十小:王彩娟【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课 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

2、 :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 78+92、在( ) 里填上适当的数。20 3( ) ( )( ) ( )( ) ( )72317529( ) ( )( ) ( )( ) ( )( ) ( )23283563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观察教材第 9 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

3、班 35 人,二班 34 人,用加法计算,列式: 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 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 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 34 可以看成 30+4,先算 35+30=65,再算 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 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 35,把 35 看成 30+5,先算 30+34=64,再算 64+5=69.生 2 :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

4、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 很简便, 34 看成 30+4,35看成 30+5,先算 30+30=60,4+5=9,再算 60+9=69。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 39+44( 3)学生尝试计算 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39+40=79 79+4=83B、30+44=74 74+9=83C、30+40=70 9+4=13 70+13=83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

5、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15+55=61+39=35+66=23+28=32+46=53+36=37+54=15+65=18+26=41+56=13+29=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 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 75 元,问他 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四、课堂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 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板书设计:第二部分:修改意见:1、通过和同伴教师交流,建议情境导入话语太多,不够精炼,还不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建议进行

6、修改。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正是绿化植树的好季节,你们看:(出示植树图片)我们学校也想绿化校园,运来 93 棵树苗,由我们六一班同学承担植树 任务。老师准备把咱们同学分成两大组植树,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树苗一组 一半儿,你们认为老师这样分配树苗合理吗? 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分 析,这样分配树苗不合理,应该按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分配相对合理。修改为: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 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 5:7 ”,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 息?2、修改意见:通过同伴教师研讨,建议基本练习第二题应 预设出平均分的预案,便于教师理解题目要求,

7、也便于其他教师借 鉴时作为参考。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 800 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修改为:预设一: 1:1 。师:如果按 1:1 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 米?(学生自主计算)师:通过计算,发现按 1:1 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 1:1 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3、修改意见:和同伴教师交流,一致认为实践应用中的小结和课堂总结设计不合理,建议合在一起。修改为:四、课堂总结1、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 时应注意什么?

8、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 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 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2、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 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3、课外延伸。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 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第三部分:附比的应用修正实施案:比的应用修正实施案中宁十小:某某【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 54页例 2 及相关练 习。【教学目标】:1 、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2 、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

9、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 际问题。3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 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 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 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课 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 5:7 。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 5:7 ”,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二、实例探究(一)自主探索1 、出示:六( 2)班一共有 48 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

10、是 5:7 。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 你会算吗?2 、学生独立尝试。3 、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 来。(教师巡视指导)4 、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预设(1): 48- (5+7)=4 (人);女生:4X 5= 20 (人);男生:4X 7= 28 (人)。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範上二20预设(2):女生:1(人);48xZ_ = 28男生:(人)。48x-?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11、?-呢?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 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 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 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 哪种方法?为什么?(二)揭示课题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 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三)实践尝试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 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1、阅读与理解。浓缩液和

12、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 之后的清洁剂。)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 报。)2、分析与解答。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X仁100(ml),水有 100X 4=400 ( ml)。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 5份。)500x=400(mL,水有 -I5Q0x = 100预设(2):浓缩液有一,(ml)。1 1师:-4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 ;)彳41 4呢?(水占总体积的1 。)3、回顾与反思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 1:4。小结:体现在问题

13、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三、实践应用(一)基本练习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 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预设一:1:1。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 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二)发展提咼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

14、题变一下。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2用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 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 是多少平方米?(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 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3)学生尝试。(4)交流算法。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 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 .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 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

15、各应栽多少棵 树?(1)比较分析: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 分配了,那怎么办?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三)小结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 注意什么?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 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 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四、课堂总结1 、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 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2 、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 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板书设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一要知道分配的数量 ,二要知道按怎样的比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