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操作规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32322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36 大小: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焦车间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炼焦车间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炼焦车间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炼焦车间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炼焦车间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炼焦车间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焦车间操作规程(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篇炼焦车间操作规程 / 目 录目 录2前言5第1章TJL5550D型捣固焦炉炉体简介71.1.焦炉炉体的主要尺寸71.2.工艺参数8第2章 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92.1.调火工岗位职责92.2. 技术操作规程102.2.1技术要求102.2.2操作细则102.2.3.特殊操作192.2.4.安全注意事项21第3章 测温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33.1.测温工岗位职责233.2.测温工安全注意事项233.3.测温工工艺控制条件24第4章 交换机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64.1.交换机工岗位职责264.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6第5章 铁件工岗位职责305.1.铁件工岗位职责305.2.铁件工的

2、安全技术规程305.3.护炉设备及炉体膨胀管理制度表31第6章 热修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336.1.热修工岗位职责336.2.热修岗位一般操作336.3.热修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346.4.热修各部位检查及维修制度表356.6.翻修小炉头37第7章 炉门修理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387.1. 炉门修理工岗位职责387.2. 岗位技术操作387.2.1.一般操作387.2.2.更换刀边397.2.3.更换炉门框397.2.4.禁止及注意事项40第8章 推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418.1. 推焦车司机岗位职责418.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18.2.1.推焦机的操作程序418.2.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42

3、8.3.特殊操作43第9章 拦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459.1. 拦焦车司机岗位职责459.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59.2.1.拦焦机的操作程序459.2.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469.2.3.特殊操作47第10章 熄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4810.1.熄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职责4810.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810.2.1.操作方法4810.2.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48第11章 装煤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5011.1.装煤车司机岗位职责501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5011.2.1.捣固装煤车的操作程序5011.2.2.操作注意事项51第12章 捣固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5312.1.

4、捣固机岗位岗位职责5312.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5312.2.1.捣固机的操作程序5312.2.2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5312.2.3.摇动给料器操作程序54第13章 消烟除尘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5613.1.消烟除尘车司机岗位职责5613.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5613.3.停机的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5713.4.导烟过程中的事故处理5713.4.1.导烟过程突然停电,处理措施如下57第14章 地面除尘站工操作技术规程5814.1.地面除尘站工岗位职责5814.2.地面除尘站工操作技术规程5814.2.1.出焦除尘系统启动程序5814.2.2.装煤除尘系统启动程序5914.2.3.安全

5、技术规程6114.2.4.除尘系统设备维护规程63第15章 炉前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7715.1.炉前工岗位职责7715.2.一般操作规程7715.3.特殊操作7815.4.禁止及注意事项7915.5.设备维护与保养79第16章 上升管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8116.1. 上升管工岗位职责8116.2. 操作技术操作规程8116.3. 特殊操作8316.3.1.鼓风机突然停止运转8316.3.2.鼓风机启动8312.3.3.上升管工安全注意事项84第17章 炉盖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8617.1.岗位职责8617.2.岗位技术操作规程8617.3.特殊操作及注意事项87第18章 粉焦抓斗工岗位技术规程8

6、918.1. 粉焦抓斗工岗位职责8918.2.岗位一般操作规程8918.3.特殊操作8918.4.粉焦抓斗工安全注意事项9018.5.设备维护制度90第19章 维修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9119.1.维修工岗位职责9119.2. 维修工的设备点检制度91第20章 各大车的故障分析9520.1.推焦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障排除方法9520.2. 推焦机中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10220.3. 液压系统的事故处理10420.4.拦焦机故障分析与排除10520.5.拦焦车安全保护装置及事故处理10920.5.1.导焦过程中的事故处理11120.5.2.走行装置发生故障时处理11120.6. 熄焦车故

7、障现象11220.7.导烟除尘车故障分析与排除11320.7.1.导烟车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11620.7.2.设备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116第21章 车间交接班制度12021.1.交接班12021.2.接班者120第22章 地面除尘工艺系统操作规程12222.1.除尘工艺系统简介12222.1.1.装煤除尘12222.1.1.2.出焦除尘12222.1.1.3工艺简介12322.2.除尘系统设备维护规程12522.2.1.维护、检修、保养一览表12522.2.3.技术安全规程13822.3.操作技术规程14122.3.1.出焦除尘系统启动程序14222.3.2.装煤除尘系统启动程序1

8、4322.3.3.停机指令与条件14422.3.4.报警项目14522.3.5.停机顺序146第23章 庆华煤化余热回收操作及维护规程14823.1. 目的14823.2.范围14823.3.引用标准14823.4. 总则14823.5.设备简介15023.6. 余热回收系统启动15723.7. 余热设备正常运行时的调整15923.8.停车16523.9. 转动设备的运行16823.10. 取样装置的使用17223.11. 余热设备机组的事故及处理17223.12. 余热设备的防冻18023.13. 定期工作181前言TJL5550D型炼焦炉由炉顶区、炭化室、燃烧室、斜道区、蓄热室、 基础、烟

9、道等组成。炭化室中煤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变成焦炭。一座焦炉有55个炭化室与燃烧室相间配置,用硅砖砌筑隔开。每个燃烧室有32个立火道。来自蓄热室的经过预热的煤气和空气在立火道底部相遇燃烧,从侧面向炭化室提供热量。蓄热室位于焦炉的下部,利用高温废气来预热加热用的煤气和空气。斜道区是连接蓄热室和燃烧室的斜通道。炭化室、燃烧室以上的炉体称炉顶,其厚度按炉体强度和降低炉顶表面温度的需要确定。炉顶区有除尘孔和上升管孔通向炭化室,用以除尘和导出煤料干馏时产生的荒煤气。还设有看火孔通向每个火道,供测温、检查火焰之用,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温度和压力。整座焦炉砌筑在坚固平整的混凝土基础上,每个蓄热室通过废气盘与烟

10、道连接,烟道设在基础两侧,一端与烟囱连接。为了更好地延长焦炉使用寿命,也为了使生产中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特制订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本操作规程集生产工艺、焦炉维护、设备维修于一体进行汇编,本着人员从简,操检一体的原则,融入了焦炉设计规范、五大车的设备使用、运行以及庆华焦化一、二期的生产管理工艺进行编写。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在编写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望广大员工在生产实践操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提出修正、补充意见,以备完善。第1章TJL5550D型捣固焦炉炉体简介TJL5550D型焦炉是化二院最新开发设计的双联火道,废气循环、下喷、复热式大型捣固焦炉。1.1焦炉炉体的主要尺寸炭化室全

11、长15980mm炭化室全高5505mm炭化室平均宽500mm炭化室锥度20mm炭化室中心距1350mm立火道中心距480mm立火道个数32个炉顶高度1195-1245mm看火孔直径130mm每个炭化室除尘孔直径x个数450mmx4每个炭化室上升管孔直径x个数500mmx1燃烧室高度4700mm燃烧室加热水平805mm跨越孔尺寸325x(443-453)mm循环孔尺寸234x(191-198)x2mm炭化室墙厚100mm立火道隔墙厚度151mm斜道高度825mm蓄热室高度3700mm蓄热室宽度415mm蓄热室主墙宽290mm蓄热室单墙宽230mm蓄热室格子砖高度2750mm蓄热室格子砖层数22层

12、小烟道尺寸273x650mm1.2.工艺参数(以工程能力年产110万吨/年干全焦规模计算) 焦炉组数2x55孔煤饼尺寸(长x宽x高)(15100/14900)x450x5200mm入炉煤堆比重1.0t/m3(干)每孔装煤量:35.1t周转时间:22.5hr含水10%精煤相当炼焦耗热量:728kcal/kg焦炉紧张操作系数:1.07炉内空气过剩系数:1.25第2章 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1调火工岗位职责2.1.1 认真执行班长所布置的工作任务,技术业务上受车间专职工程师(专职技术员)领导。2.1.2 制定切实可行的加热制度,作好调温工作,做到焦饼上、下、机、焦各点均匀成熟,努力做到提高焦炭质

13、量,降低耗热量,维护好炉体,提高热工效 率。2.1.3 按规定测量和调节各项温度、压力、吸力,并保证测量与记录的正确和齐全,并保存好原始记录。2.1.4 在结焦时间变化和配煤比变动较大时,要及时做好焦饼中心温度、炭化室底部压力和冷却温度的测量与记录的正确和齐全。2.1.5 发现难推焦号,要及时观察焦饼情况,如属温度原因须及时处理。2.1.6 维护好所属设备、仪表和微机及工具,保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气流畅通无阻。2.1.7 定期检查蓄热室、小烟道等处砌砖的损坏和漏气情况,并报告车间,安排有关班组进行喷补和处理。2.1.8 每天与三班测温工共同研究三班炉温情况,努力减少炉温的波动。2.1.9 卫生

14、分工区要经常清洁干净。2.2 技术操作规程2.2.1技术要求2.2.1.1 各项温度记入大帐。2.2.1.2 炉温应均匀、稳定。2.2.1.3 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下降气流立火道的温度。立火道测温点测下降气流立火道底部的斜道与灯头砖交界中心处。2.2.1.4 燃烧室所有火道的温度不得高于1450,不得低于1100。2.2.1.5 炉头火道温度不得低于1100。2.2.1.6 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高于1320,不得低于900。2.2.1.7 机焦侧标准温度根据结焦时间,以焦饼中心100050来校正确定。2.2.1.8 炉顶空间温度80030,并不得超过850。2.2.1.9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不得低于250。2.2.1.10 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00。2.2.1.11 蓄热室顶吸力不得低于20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