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32132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纲展示命题探究基础点:设立本考点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1)突出“常见的”,所考内容侧重于先秦和唐宋作品。(2)注意选材特点:内容积极健康、质朴清新,注重美德情趣,读者耳熟能详。从高考试题选取的名句来看,或设喻取譬,意蕴丰富;或饱含哲理,发人深省;或意旨高远,光照后人;或绘景融情,体物入微。(3)试题分理解型默写和补足型默写。重难点:理解型默写。考法综述补足型默写,即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或给出题目,让考生写出全段。理解型默写,即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

2、原文,而且对原文内容有所理解,侧重于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命题法1理解型默写典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明白试题中包含的要求,如句子中点明了所写的句子是“描写”,同时“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根据这两点要求可以推断出答案。典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答案(

3、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1)中“朝菌”“蟪蛄”“小年”都加了双引号,可见出自文章,具体文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据此可快速作答。(2)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既是对思想的解说,也告诉了考生要默写的诗句在诗中的大致位置最后。“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则是诗句的思想感情,也是默写时关注的重点。解题法1理解型默写的技巧(1)细读题干,特别是对诗文名句分析的部分,往往涉及要默写的名句名篇中的关键字词。当然,这些关键字词在题干中常常表现为其现代汉语的词义,做题时要善于由现代汉语联想到相关的文言字词。(2)准确理解内涵,把握重

4、要文句。有些默写题,题干说明部分往往找不到关键字词。这些句子往往是诗文中比较重要的句子,是主旨句或抒情句等。(3)把握位置提示,缩小筛选范围。有些默写题,题干还介绍了句子在诗文中的大致位置,考生可由此锁定筛选范围,快速找到相关文句。(4)全文上下搜索,找准默写文句。有些题干,侧重解说的是要默写句子的前后内容,答题时,先找准这一部分,再根据题干要求,或向上向下,进行搜索,找到默写的文句。命题法2补足型默写典例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1)天之苍苍,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2)长桥卧波,_?_,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不见复关,_。既见复关,_。(

5、诗经氓)(4)守着窗儿,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我最怜君中宵舞,_。看试手,_。(辛弃疾贺新郎)答案(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未云何龙复道行空(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4)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解析书写要端正,重视默写后的检查,以免写别字或错写,漏写。(1)中“邪”字容易写错或漏写。(3)中“扪”“参”极易写错。答题时要注意到这几个字。解题法2如何做好补足型默写(1)全文倒背如流做好补足型默写要求考生对全篇诗文,能做到倒背如流,如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可以回溯到前几句,再顺背下去。(2)注意写准文句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因为生僻难

6、写字的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这就要引导学生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生僻难写字。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羁”就极易误写,必须在复习中反复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要注重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着,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这就要求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幽”的意思是“隐蔽的、隐藏的”,易误写作“忧”。要关注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对学

7、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长”容易误写成与其同义的“常”。要留意具体语境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学生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把炭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而把“愿”错写作“怨”;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导

8、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地丢掉了分数。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要注意语句出处很多的名句经过人们长期地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这样,就必须让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已经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常是写作“路漫漫”。(3)注意审题,看清要求如典例3 中要求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不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不以

9、答对的句数计分。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集沙成塔,只有厚积才有可能薄发。但是,在高三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的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_,_”。(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3)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_,_”,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答案(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10、流2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_”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_”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_”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_,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的勃勃生机。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巫山巫峡气萧森凌万顷之茫然暮霭沉沉楚天阔休说鲈鱼堪脍万类霜天竞自由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白居易琵琶行中“

11、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杜牧赤壁中“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答案(1)策扶老以流憩(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12、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_使人听此调朱颜。(李白蜀道难)乙:悬泉瀑布,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几处早莺争暖树,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