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31705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实验方案实验学校:南阳市油田第二小学一、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思想品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实验的

2、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与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构建一个融社区、家庭、学校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德育网络。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

3、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构建一个融社区、家庭、学校如何在综合使劲于一体的综合社会实践德育网络。三、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

4、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研究的原则1、主体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2、实践性原则: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应把道德为基础的实践活作为终极目的。3、层次性原则: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区分层次,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身心特点,尊重个性差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4、乡土性原则: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当地(桐柏、河南油田、南阳地区)的资源,挖掘利用乡土的一切有效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5、校本性原

5、则:发挥我校“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和“河南油田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优势,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有效阵地和资源。6、整合性原则: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施四大领域的原则: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课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7、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实验的程序和内容、实验的程序本课题探索与研究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安排三个学年,按主题活动。本阶段实验程序如下:第一阶段:宣

6、传教育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明确从事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所遵循的原则,研究方法内容、对象,撰写好研究方案,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11年11月)在实验的学生中注重良好品德教育的渗透,并运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为研究法,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记录他们的变化,保留原始资料,进行实验前后对比分析。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12012年1月)整理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课题总结。实验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二)、实验的内容1、 a、学生与自然的关系。B、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c、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因子,

7、构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扩展其教育空间,建立一个有效的综合实践教育网络。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方法、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的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效果的评价。形成学校、班级、家庭、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合作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在这种互动的关系中实践、感受、体验、交流、积累、内化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个性品质。同时将学校的这种融综合实践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的德育价值和德育方法传递给家庭和社会,使家庭与社会的教育理念不致相悖和脱节。六、实验方法与措施、实验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与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帮助研究工作顺利进行。2、

8、观察法:有计划、有规律地观察记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发展与变化,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思维,寻找新的发现。3、行为研究法:要求教师与家长,学生和社区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4、调查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深入年级、班级、学生,深入社区、家庭了解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学科渗透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科渗透意识,充分挖掘教材,找准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心理品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6、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最终上升为经验,以指导后阶段研究工作的有效开

9、展。、措施:1、建立学校课题管理与评价领导小组。校长负责,党支部发挥德育教育核心作用的德育管理体制。教科研室、德育办、少先大队和各中队辅导员负责统筹,指导和协调全校的综合实践和德育工作。各中队辅导员、全体科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均为课题组工作成员。2、以自然班为小组。由中队辅导员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参加中队的实践和德育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3、德育办、少先大队要抓中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最基层少先中队。学校拟开展星级中队评比活动,并量化考核中队辅导员的工作,与各类考核、评先、考核挂钩。4、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

10、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5、建立健全课题的管理与评价规章制度,提出具体明确的工作职责、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师教研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学校评价制度、家庭评价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落实研究目标。教师奖励制度、教师教研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学校评价制度、家庭评价制度等6、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七、课题管理1、成立课题组:组长:王显芳。课题研究成员:宋雁玲、侯作芬、邹晓英、刘 军、周庆红、赵正和参研人员:全校其余学科教师。八、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的形式1、教师:论文、优质课、实验报告、个案集锦。2

11、、学生: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3、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音像资料、经验总结、实验报告。 河南油田第二小学课题组 2009年1月河南省教育厅“十五”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重点课题生命化德育研究与实验之子课题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第一阶段实验方案实验学校:南阳市油田第二小学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表,明确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

12、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目前,新课程的设计已体现了对人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注;相比传统教学大纲,新课标增加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内容,增加了指向学生对己、对事、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增加了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有形地或无形地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某种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

13、,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二、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局面。三、研究的主要任务:以我校学科教学课堂为阵地,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道德素质做起,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切实搞好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科

14、教育中渗透的模式、内容、方式、方法、规律的探讨与研究,以达到提升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研究内容说明: 本课题中的“学科”指:我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综和实践等学科. 本课题中的“德育”是指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熏陶、感染,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与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仿效的内容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原则(即道)有所理解和遵循(即自化)的活动。本课题中的“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认知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状态和品德心理品质,使

15、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目标:我校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使广大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使知识传授与德育要素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逐步提高我校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 内容:(1)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2)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3)教学反思;(4)案例分析;(5)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模式构建等。 六、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南阳市油田第二小学全体学科教师和全校学生。(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对以上对象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不良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为该项研究提供现实依据。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一些鲜活的事例分析,寻求规律,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并提出纠正策略。3、经验总结法:通过定期对研究成果与经验教训的总结,不断内化、升华各学科教师渗透德育的教学行为,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七、研究措施:1、制定开展本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