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31588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 距离中考为期不远,我们要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胜券在握,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先知彼:了解中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至关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满分150时间150分钟。其中,第二部分为“阅读”,共包括两篇现代文阅读和一篇文言文阅读,分值大概15分。(补充大纲文言文考试要求)再知己:(总结上次月考学生文言文得分情况)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形式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复习目标1、熟悉、掌握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常见题型、考查点。2、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三)中考回眸 幻灯出示:20102014年年文

2、言文阅读分析表(也可以在出示表格之前让学生自己看3+2中考复习总结)学生观察,思考:你能从这张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指名回答)教师小结:1、选文都出自课内 2、分值15分;3、题型基本上包括四大类(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和所获得的启示);4、单篇阅读和比较阅读基本上呈交替出现规律。过渡:(四)考点突破幻灯展示:2012年安徽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观察它都有哪些特点。明确:材料的由两个选段构成,一篇节选自曹刿论战,一篇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课内。再者,这两个选段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都是劝谏类的),这是从题材看,有“联系点”另外,放在一起的目

3、的,是为了比较异同,在比较中鉴别。因此又会有“对比点”总结: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联系点”与“对比点”往往是比较阅读命题的关键。看2012年南昌命题。12题联系点即写景,对比点就是写景特点不同写景的作用各有侧重. 1314题联系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区别不同点练习:请同们说一说发放的导向卷三,导向卷四,模拟卷二,模拟卷三联系点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第一组:主题相同,都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第二组:都是写景片段第三组:第四组: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过渡:(五)审视试题,梳理考点请学生以命题人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同学们手中的资料(还是刚才那四组文段),大家先仔细观察、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考哪些

4、知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请结合着资料中的题目来分析。交流:字词;句子;文本理解。比较内容。(五)有的放矢,把握策略策略一:词语归纳:词语实词,重点字词,特殊用法。策略二:句子:1)信:要忠于原文内容;达:行文要通畅;雅: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风格。增 删 留 换 调 补 2)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注意关键字词,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无法直译的,可以在领会原文精神的基础上,采用意译,“对”而“不死”。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如果翻译为宗庙,殿堂的高处表意就不够明确,所以我们采取意译:在朝廷

5、做官以上考点和答题方法,在单篇的阅读中也有。我们重点来看,在比较阅读中如何来把握理解策略三:文本的理解要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从中筛选出题干要找的信息例如:策略四:比较理解分析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1、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例:1、答案:甲文:表现了作者在贬谪中旷达、坦然的心情,以及对生活中闲适、淡雅之美的领悟和追求。(表现了作者受贬的忧伤、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旷达的心情。)乙文: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2、答案:二者不得兼,舍生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共同追求:舍生取义(2007年安徽中考,甲文小石潭记乙文与朱元思书)下面句子

6、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2、常见题型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例:答案: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3、常见题型3比较写作手法异同例文:【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7、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答案: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2 83面第4题)4、常见题型4比较

8、内容异同例:答案: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军队,克敌制胜;齐威王纳谏,战胜与朝廷。2010安徽中考:甲文醉翁亭记乙文醉翁亭记18题,找出两文中写人的活动的语句并概括内心感受: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六)命制题目,巩固练习1、请同学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梳理出来的知识点,商议着为给定材料命题。后,小组展示。(学生板书)2、请学生完成自己命制试题所用材料的中考原题,进一步体会答题策略2010南昌答案11(1)说坏话(1分)(2)开放(1分)12甲段悲凉/萧然(1分)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晚不同)(1分13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2分)14(1)随遇而安、与民同乐。(2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