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两篇》教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3104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短文两篇》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短文两篇》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短文两篇》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短文两篇》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短文两篇》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短文两篇》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短文两篇》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开中学2014学年第 一 学期初 二 年级 语文 科教学案 第( )周 星期( ) 课题22、短文两篇编写人李薇执教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重点)。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技巧,把握文章主旨(重点、难点)。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的高洁志趣和情操。教材与 教法重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2、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技巧,把握文章主旨。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技巧。教法导学导研导练学情与 学法学情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写法和主旨的把握不太好。学法朗读品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2

2、课时二次备课(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陋室铭一、检查预习对前一天检查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二、导入新课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刘禹锡的选择是怎样的。三、学习新课:(一)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1、陋室铭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2、背景介绍: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

3、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3、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4、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内容广博,文辞简约,气度温和,语调柔顺。一般都押韵。(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2、规范字音:刘禹(y)锡(x) 德馨(xn) 鸿儒(r) 苔痕(ti) 案牍(d)3、小组赛读。4、疏通文意。借助课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翻译两篇文章,注意一些词的特殊用法。(注:课件上词语解释蓝色字体为注解中已有解释,黑色字体为补充注释。)(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作者是否也认为陋室很简陋呢?请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概括性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2、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句加以分析)(课件展示,同时校正

5、预习案第四大题第1小题答案。)陋室铭中,作者先以山水类比立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因此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概括全文主旨。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写陋室环境清新幽雅;再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虚实结合写交往人物不俗;“无丝竹之乱耳,武安牍之劳形”一句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表达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四)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写的对象是陋室,但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写的却是山、水、诸葛庐、子云亭,这与写陋室有联系吗?请说明理由。明确:(1)以山水

6、作类比,是为了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2)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2、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明确:孔子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省略上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包含在全文中,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言外之意是,自己和孔子是一类的君子,更突出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五)主题归纳:陋室铭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种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的写法叫托物言志。(六)背诵全文:(小组比赛)四、课堂小结: 【

7、第二课时】 爱莲说一、导入新课:说说我们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二、学习新课:(一)作者背景介绍:1、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当时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荷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

8、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由此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关于“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说明、议论,都是为了论述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2、规范字音:周敦颐 (y) 蕃(fn) 淤(y)泥 濯(zhu) 清涟(lin) 亵(xi)玩 噫(y) 鲜(xin)有闻3、小组赛读。4、疏通文意。借助课下注解,以小组为单位翻译两篇文章,注意一些词的特殊用法。(注:课件上词语解释蓝色字体为注解中已有解释,黑色字体为补充注释。)(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莲进行描写的?找出相关句子加

9、以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形体姿态香远益清 香味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风度气质2、周敦颐仅仅是被莲花的外形吸引吗?莲有哪些君子的品质?(课件展示,同时校正预习案第四大题第2小题答案。)(1)作者为什么独爱莲?原因在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写出莲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句写出莲豁达正直,不攀附权势;“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写出莲美德远播,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2)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评价是:“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象征了不

10、同的人群的意义。其中“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本文的主旨句。(四)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菊花和牡丹?(课件展示,划横线部分整合成答案。)先分别用一幅图和一句诗介绍菊花和牡丹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意思是富人买一丛红牡丹花,竟然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赋税。)明确:(1)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2)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们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

11、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2、总结:莲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豁达正直,令人尊敬。这篇文章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高洁品格和坚贞气节,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归纳两篇短文的写作手法:明确: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陋室铭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爱莲说中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五)背诵全文(小组竞赛)三、知识归纳(归纳案)1、重点虚词:之:(1)水陆草木之花(的)

12、(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句,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谓句,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4)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5)花之君子者也(的 ) (6)渔人甚异之(代词,它,指桃花林美景)而:(1)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2、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灵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上) (4)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 (6)不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不枝(名词作动词,长枝节)四、完成反馈案答案:(一)1

13、、2略。3、(1)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写陋室环境清新幽雅;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写交往人物不俗;以“可以弹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武安牍之劳形”两句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2)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二)1、2小题略。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写出莲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句写出莲豁达正直,不攀附权势;“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写出莲美德远播,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2)运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课后 作业1、 背诵全文。2、 识记课下注解,准备小测。自主预习23课板书设计 环境清新幽雅 斯是陋室, 交往人物不俗 不慕名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惟吾德馨 生活情趣高雅莲 君子生长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形体姿态豁达正直香味 美名远播风度气质令人敬重教学 后记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