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数下9单元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31019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数下9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5数下9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5数下9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5数下9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5数下9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数下9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数下9单元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章)教学设计(试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至 月 日单元(章)九 解决问题的策略总课时数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逆推策略,通俗地讲就是“倒过去想”,即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想它在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 例1用图画呈现了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两杯里的果汁同样多这一事件,利用这件事设计了两项活动填写表格、寻找解题的策略。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在体验“逆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2中小明的邮票经过两次变化最后还剩52张,问题是他原来有多少张邮票。教材通过“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摘录整理条件,应用“倒推”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

2、学会用框式箭头图的解题模型解题。学情分析1. 学生对策略一词感到比较抽象2. 学生有了零星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具备了策略教学的基础。3学生掌握策略的难度高于解决问题本身.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列表、画图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2、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 页 (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张辉 修改人: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新授

3、课第几 课时1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 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教学 方法 与 手段观察法、比较法、画图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例2探索练习纸使 用 教 材 的

4、 构 思从解决问题的目标本身出发,注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充分发挥例题作用,先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逆推是一种策略。然后举一反三,运用逆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1谈话引入:老师的年龄加上9的和再除以4,恰巧是10岁。老师今年是多少岁?2抢答:一个池塘内有一小片水浮莲,它每天能在水面上长大一倍,28天就把整个池塘遮满了。试问,这一小片水浮莲长到能遮住半个池塘需要多少天?3揭题:师: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和

5、数学中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初步体验,建立模型。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列表、整理信息、画图等策略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将用新的策略倒推来解决新的问题!1谈话导入例1,课件动态演示。同学们,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如果咱们使两个杯子里的果汁同样多,现在你可以知道原来甲、乙两杯各有多少毫升吗你们还想让老师提供一个怎样的信息?(突出还要有变化的过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 学生看图感知思考回答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多媒体补上信息: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追问:分别起了什

6、么变化?3回顾反思。提问:回想一下,刚才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怎样解决的?小结: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过渡: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倒推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三、自主探究,理解策略1探索例2。出示例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师:想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请看屏幕:整理条件 确定策略列式解答 检验答案讨论2解决问题。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列算式。交流:展示学生的表格,说一说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1)学生读题。让学

7、生说一说意思。(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可能的思路:思路一:原有?张 又收集24张 送给小军30张 还剩52张原有?张 去掉24张 跟小军要回30张 还剩52张思路二:画图列式52+30-24=58(张)52+(30-24)=58(张52-30+24=46(张)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如何验证? 2回顾反思,对比深化。(屏幕显示两个例题)回忆:在解决例1、例2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师:你认为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呢?怎样运用呢? 小结:某种数量经过一系列变化后,

8、都是已知现在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就可以用倒推的策略。先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往前倒推,直至求出答案。(3)小组交流,集体反馈。抽样展示出学生的方法,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他这样做对不对?学生验证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所得。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四、综合应用,深化理解。1填一填。2做一做。在“汶川,加油”爱心援助活动中,王子铖同学把自己收藏图书的一半还多1本捐给了灾区的学校,自己还剩25本;张玮玮同学把自己收藏图书的一半还少1本捐给了灾区的学校,也还剩25本 。两个人原来收藏图书一样多吗?问:可不可以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可

9、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小结:这题用什么方法去理解比较简便?(画线段图)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倒推的策略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整理信息?(板书:列表格摘录条件画线段图)小结:因此,同样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整理信息的方法是不唯一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完成练习(1)学生读题、审题。(2)指导信息整理,画线段图。(3)出示算式,集体反馈: 学生根据所学回答问题。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 目检 测 内 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当 堂达 标检 测一、 填空。1、( )比2.5少1.5,2.

10、5比( )多1.5。2、( )的1.5倍是6,6的1.5倍是(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03020 ( )7954 ( )31515( )666 ( )99999 1.2( )0.25=64、甲、乙两杯共有水500毫升。如果从甲杯到取出50毫升倒入乙杯,两杯水同样多,那么甲杯原有水( )毫升,乙杯原有水( )毫升。二、 选择1、三个连续奇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9,最小一个数是( )。A、11 B、7 C、5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原来: 倒过来想一想现在 列表格摘录条件画线段图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1.在算式3840 中,处应填的数是 (

11、)2.一位同学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63看成了36,结果得到的商是8余27.你知道正确的商是多少吗?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张辉 修改人: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练习课第几 课时2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倒推得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教学 方法 与 手

12、段观察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画图法、列表法、游戏。多媒体课件、扑克、图片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思练习中,学生一定要抓住整理题目信息这个环节,进一步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基本方法,可以先指名读题,弄清题意,进而启发学生用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二、练习1、练习十六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3)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十六第4题: (2)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3、练习十六第5题: (1)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 (3)交流:在填空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4、练习十六第6题:(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4)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