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0930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呼吸机及吸痰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易呼吸器的使用1. 【目的】为呼吸暂停或呼吸抑制的病人行辅助呼吸。2. 应用呼吸机前的过渡。【操作流程】病人呼吸暂停或呼吸抑制检查简易呼吸器是否完好迅速赶至病人床边放置体位,开放气道固定面罩挤压呼吸器1. 【操作步骤】备齐用物:检查简易呼吸器是否完好(即各科的简易呼吸器处于备用状态,护士使用之前挤压两下检查有无漏气),迅速携至病人处,核对。开放气道:将患者仰卧,去枕、头后仰。解开病人领扣、领带及腰带等束缚,清除口腔内假牙、痰液或血液等分泌物必要时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3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或合适的位置,一手以“EC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呼吸器。要保持气道通畅,简易呼吸器的面罩紧扣

2、病人的口鼻,避免漏气。4.另外一只手规律性地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每次送气400600ml(挤压气囊1/3-1/2)。频率成人:1012次/分;儿童:16-20次/分。吸呼比(挤压与放松之比)为1:1.5-2。5.外接氧气时,将气囊,面罩连接氧气管道,调节氧流量810升/分。6.在操作中注意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情况,病人若有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与起同步,即病人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气囊,达到一定潮气量后松开气囊,让病人自行完成呼气动作。7.抢救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形以确认患者处于正常的换气。1)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2)经由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3、3)经由透明盖,观察单向阀是否适当运用。4)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2.接氧气时,注意氧气管是否接实。操作前后用力挤压球体数次,将积物清除干净。4.将鸭嘴阀卸下用水清洗干净。吸痰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法1、目的应用负压吸出口腔及气道痰液或将气道误吸入的呕吐物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2、评估患者的神志、呼吸状况,判断是否有呼吸困难,听诊是否有痰鸣音。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患者的口鼻黏液是否正常,有无鼻中偏曲。患者的合作程度。3、操作程序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备吸痰盘:治疗碗1个(盛放生理盐

4、水或凉开水)镊子(或持物钳)1把,无菌纱布数块、吸痰管数根(一次性)、注射器1个。 电动吸引器(置100ml清水,按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 携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吸痰器放于适当位置。 检查电源的电压与吸引器的电压是否吻合。试吸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检查各管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的性能,调节负压。检查患者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协助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后仰。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装袋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引管接头,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接。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袋,用持物钳夹住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生理盐水,

5、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力。 吸痰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喉部15cm左右,在无吸力情况下,乘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插入。经鼻腔吸痰:如口腔吸痰困难时,可采用经鼻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约2025cm。手控吸引力,旋转退管吸痰(防止固定一定吸引力)。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启开,若患者有舌根后坠情况,在吸引前将下颌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可反复进行至痰液吸净(吸痰管提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吸引冲洗管腔)。操作完毕,将此次使用的吸痰管弃于医用垃圾。将吸引管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内吸取少许溶液,冲洗管腔。吸痰完

6、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管头放置呋喃西林溶液瓶内保留。观察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吸痰器储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2/3。吸痰后擦净患者面部。倾倒储液瓶内的容物。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痰量及性质。4、注意事项一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s,连续吸引总时间不超过3min。吸引负压不可过大,一般成人为300400mmHg,小儿为250300mmHg,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插管时不应有负压,以免损伤呼吸道或口腔黏膜。储液瓶内痰液应及时倾倒,瓶内液体不能超过瓶体的2/3量,以免将液体吸入气泵内损坏机器。吸引管及储液瓶要定时消毒,痰液(在吸痰前吸痰瓶放含氯消毒

7、剂,最终比例为1:1000)消毒后再倾倒。吸痰法是一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吸痰过程要注意观察呼吸。(二)人工气道吸痰法1、用物电动吸引器,无菌吸痰盘,20cmx30cm带盖方盘1个(盛放无菌吸痰管数根),消毒止血钳1把(置于镊子罐内),镊子1把,换药碗、带盖搪瓷缸(500ml)2个(1个缸内放无菌生理盐水,1个缸内放纱布),湿化液,5ml和10ml注射器各一个,酌情备盛放消毒液的小桶。2、操作程序同口腔鼻腔吸痰法。如使用吸痰带盖方盘(硅胶吸痰管):打开方盘盖,左手持吸引管,握住接头,右手以持物钳夹取吸痰管,将持物钳移至吸痰管前端,以吸引管接头接取左手的吸痰管接头使之衔接

8、。左手持吸引管,右手以持物钳夹取吸痰管,吸引无菌生理盐水少许,湿润吸痰管前端,并查看吸引力。在无吸力状态下(可折住吸引管)从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吸痰管,其插管深度取决于痰液的位置(吸痰前判断)。一般吸痰管插入应长于人工气道至气管隆凸之上,气管插管时,吸痰管应插入3035cm以上,气管再套管时,应插入1015cm以上。痰管送到一定(理想)深度后再启动吸引器,自下往上慢慢移动,并左右旋转,提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将吸痰器弃于消毒液中(一次性吸痰管则弃于医用垃圾袋内)。如病人痰液比较粘稠,可在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将吸引管头插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吸少许溶液,冲洗管道并置于瓶内保留。吸痰管经浸泡消毒后,再冲洗、晾干、高压灭菌后备用。3、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时,从深至浅,已抽出的吸痰管不能重复插入吸引。吸痰时防止内套管脱出,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防止负压过大出现肺泡萎缩。呼吸衰竭患者吸痰前,可加大氧浓度35min后,再给予吸痰,以防吸痰后出现低氧血症。吸痰盘及用物每日更换消毒一次。每吸痰一次更换一根痰管,不得反复使用。吸口腔或鼻腔的痰管切忌进入人工气道内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