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大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30783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组织胚胎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组织胚胎学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统称。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科学。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体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主要器官系统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动物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以及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器官的分化、发生和发育。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组织胚胎学的先修课程有动物学。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主要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概念;掌握石蜡切片、H.E.染色法、PAS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识记:石蜡切片步骤;H-E染色法;PAS反应等常规研究方法。理解:组织学研究组织器官微细结构,需要切片,制成5-8m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技术包括固定、冲洗、脱水、浸透、包埋、切片和染色步骤。新鲜的组织必须迅速固定,否则会变性。动物组织柔软,要切片必须把石蜡渗透到组织中,才能在石蜡切片机下切成薄片。可是蜡和水不相融,必须脱水。因此上述步骤顺序不能颠倒。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是动物组织最基本的双重染色方法。苏木精是碱性染料,细胞核染成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被伊红染成红色。o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结构。

3、o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结构。PAS反应能将组织内的多糖类显示出红色。应用:简述心脏、小肠等组织的结构;石蜡切片步骤;H-E染色法。(二)组织胚胎学的基本内容(次重点)识记:组织胚胎学概念;细胞组织培养;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理解: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机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细胞组织培养是将活体动物的细胞或组织从体内取出,在无菌条件下,置于培养基中,在离体环境中生长和发育。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线。各种标本的电子密度不同,从而成为图像。应用: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区别。(三)几种特殊显微镜的应用(一般)识记:荧光显微镜的光源;

4、相差显微镜的观察对象。理解:荧光显微镜利用紫外线作为光源。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应用:观察活细胞用相差显微镜。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各种上皮组织的分布、分类与主要功能。二、考核啊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被覆上皮1.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重点)识记: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位置。理解:上皮组织细胞排列密集。被覆上皮按垂直切面细胞的形状和层数分类。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细胞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并互相嵌合。侧面观,细胞扁平、核卵圆形、居中

5、,其长轴与基膜平行。特点,薄、光滑、湿润。内皮和间皮。单层柱状上皮,侧面观,细胞柱状、核椭圆形、偏基底部,可夹有杯状细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侧面观,由4种类型的细胞构成:带纤毛的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及锥体形细胞。细胞高低不等,形状不一,但细胞均与基膜接触。复层扁平上皮,侧面观多层细胞,低柱状T多边形T扁平状。表层细胞扁平。基底面与深层结缔组织接触高低不平。表面细胞可脱落,由基部细胞分裂补充。表面细胞可角化,也可不角化。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细胞的形态、层次随器官生理状态如膀胱的胀缩而变化。扩张时,细胞变扁;收缩时,细胞充盈。表层细胞大,可见双核,称为盖细胞。应用:心血管的内腔上皮

6、为内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和胃肠系膜为间皮。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与消化和吸收有关。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位于呼吸道的内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如形成痰液。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被覆在体表;口腔等处的复层扁平上皮未角质化。变移上皮分布于膀胱、输尿管等处的内腔面。上皮组织特点、单层立方上皮(次重点)识记:上皮组织特点、单层立方上皮。理解: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分布于体表和管、腔、囊等内表面。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一般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以单层扁平上皮的结构特点理解单层立方上皮。应用:体表上皮主要功能和结构特点。甲状腺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2. 复层柱状上皮(一

7、般)识记:复层柱状上皮。理解:复层。表层为柱状上皮。应用:分布于眼睑结合膜等处。(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1.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桥粒;质膜内褶、基膜、半桥粒;细胞连接和连接复合体(重点)识记: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上皮细胞的侧面紧密连接、桥粒。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质膜内褶、基膜、半桥粒。细胞连接和连接复合体概念。理解:微绒毛为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突起,其中含有许多纵行的微丝。纤毛其中含有微管。紧密连接位于侧面近顶部游离面处,相邻细胞胞膜为嵴状结合,细胞间隙消失,有效封住了上皮细胞的顶端,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间隙内。桥粒为细胞间的一种牢固连接。细胞间隙较宽,内有丝状物和中间线,胞膜内侧有

8、附着板和张力丝。上皮细胞的基底面质膜内褶、基膜、半桥粒2. 微皱襞、缝隙连接(次重点)识记:微皱襞、缝隙连接。理解:微皱襞、缝隙连接概念。微皱襞是上皮细胞顶端结构。缝隙是由6个亚单位蛋白构成的管道。应用:微皱襞、缝隙连接只允许小分子的物质通过。3. 中间连接(一般识记:中间连接啊理解:中间连接概念应用:位于紧密连接下面。(三)腺上皮和腺1. 腺上皮、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概念、腺的分泌方式(重点)识记:腺上皮、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概念、腺的分泌方式理解:腺细胞,以分泌功能为主的细胞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如肝脏。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输送到上皮表面。内分

9、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输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局部分泌型、顶浆分泌型和全浆分泌型都属于外分泌腺的分泌,其间的不同体现在局部、顶浆和全浆上。应用:肝脏和汗腺各属于外分泌腺还是内分泌腺?乳腺、汗腺、皮脂腺各是什么分泌方式。2. 单细胞腺、多细胞腺及其结构特点(次重点)识记: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结构特点。理解:单细胞腺只是单个细胞。多细胞腺包括腺末房和导管。腺末房由很多单层细胞围成泡状结构;导管的功能是输出分泌物。应用:鱼的黏液细胞和肠上皮的杯状细胞为单细胞腺,汗腺为多细胞腺。(四)感觉上皮识记:感觉上皮概念(重点)理解:味觉上皮(味蕾)、嗅觉上皮、听觉上皮为感觉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有

10、游离面和基底面之分。应用:以味蕾说明感觉上皮的结构特点。第二节结缔组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各种结缔组织的分布、分类与主要功能。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固有结缔组织1. 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子筛概念(重点)识记: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子筛概念理解:疏松结缔组织为典型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量多,白色,有光泽。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纤维较少,黄色,又名黄纤维,弹性大,抗拉力小。网状纤维,HE染色不宜着色,嗜银性,细直,有分支,连接成网。纤维排列疏松。基质为无色透明的均质胶体;细胞类型很多,成纤维细胞细胞大、较扁平、多突起,核大而扁、核仁明显,胞

11、质丰富、弱嗜碱性,可以产生纤维和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有吞噬作用。分子筛在基质中,由蛋白多糖透明质酸(多糖)主干和蛋白质分子构成。有防御屏障作用、物质交换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应用:说明疏松结缔组织的构成特点;分子筛的作用。2. 结缔组织概念;结缔组织起源;致密结缔组织(次重点)识记:结缔组织的概念;结缔组织起源;致密结缔组织。理解: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多,间质由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构成;细胞类型多,细胞数量少、排列松散。无极性,无基底面和游离面之分。结缔组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致密结缔组织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粗大,排列紧密。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小,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应用:以疏松结缔组织为例,说明结缔组

12、织特征特点。韧带、肌腱属于致密结缔组织。3. 网状组织;脂肪组织(一般)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主要分布在骨髓和淋巴组织内;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皮下。(二)支持组织1. 软骨组织(重点)识记: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理解:软骨由软骨膜软骨组织(软骨细胞间质)构成。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中,细胞形态分布与成熟度有关。核椭圆形,胞质弱嗜碱性。基质为胶状半固体。透明软骨分布广,新鲜时呈半透明状,同源细胞群明显。含胶原原纤维,量少,基质丰富,软骨囊嗜碱性强。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及会厌等处,同源细胞群不及透明软骨明显,分散的细胞较多。大量弹性纤维在基质中交织分布。软骨囊以外的部

13、位嗜酸性较强。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细胞小成行分布。有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基质很少。应用:气管为透明软骨;耳廓及会厌为弹性软骨;椎间盘、关节盘为纤维软骨。2. 骨组织(重点)识记:骨组织构成特点;骨细胞特征和位置;骨密质;哈佛氏系统。理解:骨组织是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由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间质(钙盐)构成。骨细胞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有许多细长突起,胞体较小,扁椭圆形。胞体位于骨陷窝内;突起位于骨小管内。骨密质分布于长骨骨干和骨骺表面。骨板排列紧密、规律。分为内外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骨板间有横向的穿通管。哈佛氏系统是长骨的

14、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筒状,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管构成,中央内含骨膜组织、毛细血管和神经等。应用:描述骨组织的构成特点;骨细胞特征和位置;哈佛氏系统位置和构成。3. 软骨膜、骨膜(次重点)识记:软骨膜、骨膜位置和作用。理解:软骨膜是包围软骨组织的结缔组织。外层纤维多,细胞少,保护为主;内层纤维少,细胞多,有骨祖细胞,可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膜的渗透作用使软骨组织获得营养。靠近骨外膜的地方含有较多的成骨细胞,以有丝分裂方法增生,转变为骨细胞。骨内膜兼有成骨和造血功能。应用:软骨膜、骨膜位置和作用。破骨细胞;骨的发生;低等脊椎动物的支持组织(一般)识记:骨的破坏

15、和吸收是由破骨细胞来完成的。理解: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原细胞;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并转变为骨细胞;类骨质钙化为骨质,骨组织形成。应用:骨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骨的破坏和吸收是由破骨细胞来完成的。(三)血液哺乳动物红细胞特征;白细胞分类(重点)识记:哺乳动物红细胞特征;白细胞分类理解: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功能。白细胞分类是依据细胞质中有无特殊的颗粒,以及颗粒的染色特性。各类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比例。应用:红细胞的变形性与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的关系;中性粒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 哺乳动物白细胞功能、血小板的发生和概念(次重点)识记: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的发生和概念理解: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在哺乳动物血小板为巨核细胞的胞质碎片。应用:血小板的发生。(四)鱼类的血液和造血器官无脊椎动物的血液1. 鱼类红血细胞的形态;血细胞的发生;鱼类的造血器官(重点)识记:鱼类红血细胞的形态;血细胞的发生。理解:鱼类红血细胞椭圆形,有细胞核;血细胞发生于淋巴样成血细胞;鱼类的造血器官主要是脾和头肾。应用:鱼类红血细胞的形态与哺乳动物的不同;鱼类血细胞的发生;鱼类的造血器官。2. 鱼类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次重点)识记:鱼类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理解:白细胞比红细胞小。大部分是淋巴细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