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30429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考卷题型抢分练:“立德树人”的历史价值观 训练7 Word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7双赢意识妥协意识1.(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强调民主政治的建立需要妥协的政治智慧,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体现了国王与议会的妥协,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联邦政府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妥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通过双十协定达成关于和平建国的一些决议,但对关键问题如中共

2、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人民军队的合法问题没有达成一致,说明国共双方并没有就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因而不能体现妥协的政治智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7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6)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

3、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答案D解析清政府获得优厚待遇的前提是清帝退位放弃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袁世凯所获得的仅是大地主阶级、买办阶级、立宪派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且成为的是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称雄,中华民国的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民主政治的实现更是无从谈起,故C项错误;立宪派在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选择投身革命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既暂时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又确保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权益,故D项正确。3.(2017辽宁抚顺一模,28)有人认为:妥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其中革命派的妥协表现为()A.三民主义

4、的提出B.责任内阁的成立C.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D.未进行暴力革命答案A解析三民主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但其中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导致在辛亥革命时革命党对外国列强妥协,故A项正确;责任内阁可限制大总统的权力,是维护共和制度,防止袁世凯独裁的革命措施,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体现,不是革命派的行为,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有暴力革命的过程,故D项错误。4.(2017黑龙江哈三中一模,30)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欲起用袁世凯,袁世凯提出六项条件:“明年即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参与此次事变的人;解除党禁;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须与以十分充足的军费

5、。”这表明袁世凯的政治意图是()A.推翻满清政权,组建汉人政府B.与革命派妥协,掌握政府实权C.镇压辛亥革命,捍卫满清政权D.忌惮革命群众,力图避世自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答应清廷任用,就不可能在条件中要求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明年即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参与此次事变的人;解除党禁”可知袁世凯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和宽容参与武昌起义的人员,以示好于革命派,根据材料“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须与以十分充足的军费”又表明袁世凯意图掌握军权,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宽容与于此次事变的人”说明袁世凯并不主张镇压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袁世凯接受清廷任用,同意复出

6、,就不是避世自保,故D项错误。5.(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23)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已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答案D解析随着世界多个经济中心力量的崛起,世界日益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再加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性的不断加深,这些都使得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缓和和密切,故D项正确。6.(2017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2)2016

7、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G20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这表明()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A. B.C. D.答案C解析G20峰会向世界表达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姿态,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故正确;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故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错误;中国在G20峰会上倡导“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8、7.(2017江苏如皋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22)妥协,就是以折中的方法(即冲突双方都放弃自己部分要求的办法),解决争端和避免冲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文化断裂、社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 摘编自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

9、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

10、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美国宪法是一部“活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法国模式”在1870年后转变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妥协”的主要政治成果。(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妥协机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特点:具有保守性;渐进式变革。(2)原因:宪法创立了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随着历史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用宪政机制进行谈判妥协;谈判和妥协不断形成新的宪法原则适应时代需要。举例:联邦制,体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妥协与平衡;三权分立制,体现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参议员和众议员名额分配方式不同,体现大州与小州的妥协与平衡;黑奴按五分之三人口计算,体现南方和北方的妥协与平衡。(3)因素: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成果: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4)作用:避免革命造成文化断裂、破坏社会生产;实现利益平衡,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体制自我更新,推动政府决策更加合理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