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宇期初考试附加题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3029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翔宇期初考试附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翔宇期初考试附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翔宇期初考试附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翔宇期初考试附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翔宇期初考试附加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加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南宋词人,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北 宋 不 可 学 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9用斜线(/)给下列划线句子断句(6分)

2、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北 宋 不 可 学 也【答案】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20选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谁?(2分)【答案】姜夔、辛弃疾21王国维为何说北宋词不可学?(2分)【答案】因为北宋词的情韵、格调、境界,并非普通人轻易模仿可得。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

3、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B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使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C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却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D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

4、吝啬得没了人性的家伙,在他的心里和眼里只有金钱。他总是不择手段、不失时机地扩充着自己的财产,甚至利用人的感情大做金钱交易。这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临死前紧抓十字架的忏悔,寄予着巴尔扎克对人性善良的真诚呼唤。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的最大特色。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就是封建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实。【答案】D、E(D对葛朗台临死前抓十字架动作的心理及其意义理解错误。E是资本主义)23简答题。(10分)(1)请说说鲁迅的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答案】通过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有力地揭

5、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赞扬了夏瑜的革命精神和气节,痛惜着民众的落后和无知。(2)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5分)【答案】层层烘托。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虚实结合。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松毛虫的行进行列 法国作家拉伯雷在他所著的巨人传中,曾经说到有群绵羊,竟盲目地跟着一只被扔到海里的头羊走,结果一块被海水卷起。如果说这群羊

6、的盲目显得很愚蠢、荒谬,那么松毛虫“盲从”却是因为它的生存需要。 的确,松毛虫出行时,第一条松毛虫爬到哪里,其余的松毛虫也排成整整齐齐的行列跟随其后,从不间断。他们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细带子。领头的松毛虫向东“走”,其余的也向东“走”,领头的松毛虫向西“走”,其余的也向西“走”,前后配合的十分协调。在路上,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将这条细丝线加厚加宽,使它成为一条狭窄的带子,或者说是松毛虫的“绸缎轨道”。 松毛虫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铺设“轨道”呢?原来,松毛虫常常在夜间去吃松毛针。黑暗中它们从松树枝上的窝里爬出去,从上到下啃噬分支上的松针。吃饱后回它们的

7、窝时,它们便要在松树的树枝间上上下下左拐右拐,因此对它们来说回“家”的路温长而曲折,而松毛虫近视,在漆黑一团的夜晚行路更不便。同时,他们的嗅觉迟钝,也不能为它们在夜间行路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要回到窝里就只有靠它们先前在路上吐丝结成的细带子了。只有借助这个细带子爬行前进才不会迷路。要回窝里时,它们会就近找到一条丝线并沿着它行走,不久松毛虫都集合到一条带子上来排队前进,就能顺利地回到它们的窝里。 即使是在白天,这细带子也对松毛虫有用。比如它们远行时,就需要这小带子引导。于是所有同行的松毛虫都吐丝并固定在路上,这已成了它们的习惯。它们同行的数量越多,路程越远,它们铺设的带子就越宽大,以便返

8、回时容易找到。松毛虫行进的路线有一定的规律,从来不在途中作180度的大转弯。但也并非笔直,且路程长短不一。有时甚至不得不风餐露宿,这时它们便集合起来蜷缩成一团,互相靠在一起。第二天再重新探路,寻找到这导路的带子,然后沿着它赶回窝里去。24松毛虫铺设的“轨道”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从两方面答:一、夜间吃食回来时不迷路;二、白天远行时需要这带子引导。(意思对即可)25请从生理角度说说松毛虫为什么会“盲从”?(4分)【答案】因为松毛虫近视,而且嗅觉迟钝,所以为了生存的需要它们会“盲从”。2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读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说说松毛虫的生活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7分)【答案】本文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有趣,读后感觉昆虫和人类一样可爱,富有有智慧。(意思对即可)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可灵活处理,与松毛虫的生活习性相关的启示即可,例如,能团结合作,发挥长处,弥补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