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读后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30200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师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教师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教师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教师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教师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教师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师读后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教师节优秀读后感: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有感紫云中学地理组 张帆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

2、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谱写不完的诗篇,教育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教育赋予人类以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以进步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乐章。教育,应该属于幸福。因此,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

3、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但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一、给自己一个梦想1.人生应有梦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

4、目标(托尔斯泰语)。人生有梦,而作为教师,要与教育的梦想统一起来。允许我朗读一段袁卫星先生写的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

5、距离遥远吗?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2.关于教育梦想的建议 / 一是坚持的梦想。梦想其实很脆弱,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想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开始天天打麻将。这时如果谁不打麻将,谁不得过且过,谁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谁就可能得到幸福,就会圆梦!二是持续改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持续改进。梦想应当设置多个分阶段目标。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所做所得进行三思,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一阶段的目标

6、是什么?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曾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三缄其口。直到退役,他才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这儿有一座桥,前面是一个学校,再前面是一家商场,后面不远又是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三是全身心投入。我们都有一种体验,当看一部精彩的小

7、说,听一曲喜欢的音乐,玩电脑游戏,从事体育运动等时,你沉醉其中,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无天紧要。管人的真理作者斯蒂芬博士把这种完全投入的状态称为流畅。据研究,流畅最有可能在工作中体验、而不是在家与休闲时。当我们投人工作时,比如组织孩子参加夏令营,上一堂教研课,并不一定愉快,这时候需要聚精会神;但是,当这个阶段结束以后,回首这个阶段,我们就会从这种状态中获得满足感,使我们更快乐。四是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五是交一批朋友。朋友的好处,当然不仅仅在增见闻,长见识。坚持梦想,往往孤独与寂寞;真正的朋友,因

8、有着相同的志向,而更能理解你;真正的朋友,因有着同样的操守,而更能支持你。朋友,不但活跃你思想,激化你思维,还能给予亲人、长者、领导与同事不能给予的东西。朋友不要局限在身边,可以从教育在线寻找、可以通过培训活动、会议寻找。我感觉,哪个地方教育改革很活跃,那里就一定活跃着一群人。六是找几位导师。导师一般在教学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所以更多的是道路的指引和为人的影响。去年8月,我在上海听于漪先生报告,她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教育活的源泉,就是教师的人格。边上正好坐着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我觉得这两个人很相似,他们都把教育当作生命,把梦想寄寓在自己的工作中。跟贾老

9、师共事时,常有一些小事使我深受教育。印象很深的是开学初要抓教学常规,贾老师从他的包里拿出了好几个作业本和日记本,这是1978年时他教的学生的作业,本子虽有些破烂了,但翻开本子,整洁的卷面,漂亮的字迹,流畅的行文,就是今天年轻的老师们都有不少差距啊!巧的是,这一批学生中有5人考了师范,现在又都在浦东做校长。贾老师藏着很多这样的宝贝。从这份收藏,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师,什么叫“教5年,想50年”!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

10、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

11、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1.建立自己的书房台湾作家痖弦认为:书房在人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坐拥书城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书房的生活就是知识、文化的生活,是最后的阵地,也是供自己调养生息的最好所在;因此在书房中工作的人,其人生最丰富。我在上海认识了一位朋友,叫朱煜。朱煜家里有两间房间,一间当卧室,另一间做书房,他的书真是够奢侈。我在吴江也有一间书房,稍小一些,现在在外工作,每次看到自己的书房,才感到是真正的回家。2

12、.经常测览书报杂志这样做,可以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获得灵感,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教益,给人生充电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3.名读教育经典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着教育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13、,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诲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9)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三位语文教育界前辈的思想精华;(10)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一位元老级教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l1)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实践的指南中;(12)阅读学新论,一本关于阅读、关于汉语文阅读教学的集体

14、智慧之作。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4.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

15、,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

16、激动就可想而知了。5.四个“永远不要”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三、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无疑是教育的理想,如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我以为前提是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发展,怎么会有学生自由而允分的发展?1.发现自己的特色,呈错位发展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