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30092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0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养老院养老可行性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秦皇岛养老院可行性报告秦皇岛福颐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4月3日目 录第一章 养老方式的转变与养老机构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老龄化的的特征一、 快速老龄化二、 未富先老三、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断扩大四、 老龄化拉动需求第二节 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一、 家庭养老的历史二、 家庭养老的基础第三节 养老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一、 养老方式转变的背景二、 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三、 养老方式的转变对养老机构发展的推动第四节 养老机构产业概述一、 老年社会福利院二、 敬老院三、 老年公寓四、 托老所第二章 中国民办养老机构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第一节 中国

2、民办养老机构的生存现状第二节 中国民办养老机构生存的问题一、 社会养老的观念尚未被人们接受二、 养老机构定位混乱三、 缺乏专业化管理第三章 秦皇岛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标准一、 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二、 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第二节 中国老年人生活收支情况一、 老年人的收入情况二、 老年人的支出情况三、 老年人的居住情况四、 老年人的健康情况第三节 2016年秦皇岛市人口结构一、 年龄结构二、 性别结构三、 受教育结构第四节 秦皇岛市老年人口数量统计(2015-2017)第四章 民办机构养老需求分析第一节 民办机构养老设施需求分析一、 老龄化趋势分析二、 养老需求分析三、 养老需求规

3、模分析第五章 秦皇岛市养老服务机构分析第一节 秦皇岛市养老机构情况一、 养老机构数量统计二、 养老机构床位数统计三、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第二节 秦皇岛市养老机构规划建设及扶持优惠第一章 养老方式的转变与养老机构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老龄化的特征一、 快速老龄化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

4、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二、 未富先老随着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人。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生活不能自理)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截至2012年底,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失能老年人口360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口0.97亿人,空巢老年人口0.99亿人。2025年之前,

5、高龄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增长100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人。三、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的养老保险一年交一次,当然是要有个人、政府、国家三部分共同出资;城市里的老人曾是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额度是按照职工工资缴纳,由个人、单位共同承担。所以农村老

6、人和城市老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额度不同,并且领取基础养老金时各地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农村老人的养老金要比城市老人的养老金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入城市,带来了农村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2000年,城市和农村的老龄化率分别是6.4%和7.5%,到了2010年分别为7.8%和10.1%,差距从1.1%扩大到了2.3%。如果老龄化率以2000年的9.5%到2030年的14.4%来计算,2030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将会扩大到3.4%。四、 老龄化拉动需求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十分重要。养老服务业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居家支持、精神慰藉乃至饮

7、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既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夕阳事业,也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蕴含着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是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据测算,到2020年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即可达到10000亿元,全国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将提供100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能够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这些对于稳增长、调结构,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一、 家庭养老的历史家庭养老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以家庭的存在为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传统的农业社会以小生产为主要生

8、产方式,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具有多方面功能。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家庭养老是一种最主要、最普遍、最根本的养老方式。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的功能逐渐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家庭的其他一些功能,如养老功能逐步为各种社会机构所代替。在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中,家庭养老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其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国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家庭养老经验。当前,家庭养老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普遍的养老方式。中国农村的家庭养老包含着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顾、情感上交流等方面的全部内容。虽然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为老年农民发放一定数量的退休金,但为数极少,只能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城市的

9、情况有所不同,虽然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与自己的子女一起居住,但他们多系离退休人员,主要是靠离退休金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在城市中约有 1/3的老年人(多数为高龄妇女)从未参加过就业劳动,没有收入保障,要依靠子女赡养或靠配偶的收入作为生活的保障。不管有无收入保障,他们的生活照顾和情感交流仍需在家庭内部实现。家庭养老在中国城市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被社会所取代。二、 家庭养老的基础中国的家庭养老有强大的历史和现实根基。孝是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核心内容,历史上,无论是生活照料、经济支持还是情感慰藉,中国家庭都在养老上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虽然家庭和社会的变迁给家庭养老

10、带来更多的挑战,这种根基依然稳固。2008年家庭调查发现,在城市,81%的被访者非常赞同“子女要孝敬父母”,18.8%比较赞同这一观点。可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孝敬父母的观点,家庭赡养在中国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根基。除此之外,家庭养老的某些功能具有无法替代性。按照养老资源提供者(子女及配偶)划分的养老方式总共是三种,家庭养老只是人类养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全部,不同的养老模式之间在功能上存在着替代关系和机制。从经济支持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经济上和生活照料上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的精

11、神需要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根据其他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来看,家庭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作用仍是巨大的,难以替代的。第三节 养老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一、 养老方式转变的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照顾的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这些都给家庭养老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子女独立意识增强,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走向社会就业,婚后另立门户,对父母依赖性大大减弱,出现交往减少,亲情淡化的现实趋势,家族纽带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变的松弛,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另外,传统的养老方式也不利于人口流动。因此

12、,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开始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有三:一是有一定数量的子女,二是子女具有养老的意愿,三是子女具备养老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我国城市社会与家庭结构以及社会观念发生年重大变化,传统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正逐渐被削弱。这是因为:一是随着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生产及服务的理念机制的建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发生变化,维系家庭关系的以孝为核心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淡化,重经济利益,轻血缘关系,代际距离拉大,等等,这些无疑从根本上动摇城市家庭养老原有的社会经济与伦理基础。二是计划生育国策的

13、长期实行,引起我国特别是城市家庭结构与模式的深刻变化,大家庭向核心小家庭转化。三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过程的加快,两代人同时老龄化的老年家庭逐渐增多。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老年家庭已达到3000多万户,独居老人已占26.6%。由于老龄人自理能力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快,将使老年型家庭的家庭养老负担变得难以承受。二、 多样化的养老方式1.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

14、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2.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3. 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4. 候鸟养老是指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的一

15、种异地养老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因为过冷、过热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常常是发生意外的诱因。异地生活对于一些季节性发作频繁的疾病(如哮喘)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三、 养老方式的转变对养老机构发展的推动1.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政府、企业、个人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纷纷投入到养老机构发展中来。政府的社会服务事业费、专项经费、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与资本,包括央企、险资、外资等纷纷投入到养老服务市场中来;国外许多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培训机构也都纷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此外,一些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甚至个人也纷纷开始投资建设、运营养老机构。2. 数量规模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据数据显示,2000 年民政部等 11部委联合发布的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出台之后,养老机构发展迅速,82.9%的被访养老机构成立于2000年之后,其中民非养老机构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我国养老机构的平均规模为102张床位,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北京市,为 284 张。地域分布来看,中东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