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30015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轮岗、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轮岗、强制休假和亲属回避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强化对有关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 防范风险,培养复合型人才,#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本行)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银监部门案防要 求等相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本行各部室,各支行、分理处的有关重要岗位工作人 员遵照本规定,进行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有关重要岗位是指:各部室正副经理、网点负责人(正副职)、 机关财务会计和出纳、委派会计、信贷独立调查人和审批人、综合 柜员、信贷员、主出纳、网上支付系统操作人员、票据交换员、有价 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会计事后监督人员及本行认定的其

2、他 重要岗位。第二条 轮岗、强制休假及亲属回避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加强统一领导,明确工作岗位。(二)合理调配资源,确保人岗匹配。(三)强化内控管理,有效规避风险。(四)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第三条 对轮岗和强制休假拟安排的替岗人员,必须具备上岗 的准入资格及条件,确保人岗匹配”,避免因用人不当引发新的操 作风险。第四条本行按职责不同分别建立轮岗、强制休假及亲属回避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董事长是贯彻落实本办法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内贯彻执行本制度的情况负主要领导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负分管 领导责任。(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落实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牵头部 门,对组织协调、人员调配、跟踪监测和

3、日常管理等负责。(三)稽核审计部门对辖内的重要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或 业务检查工作负责。(四)监察部门对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实施和跟踪评价, 对辖内执行本制度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负有查处 和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的责任。(五)各网点应配合人力资源、稽核审计及内控管理部门做好 本网点重要岗位人员的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的计划安排及业务检查 工作,并对工作落实情况及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第五条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干部员工管理权限,逐单位、 逐人组建立重要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强制休假信息台账,同落实 亲属回避制度信息台账一并规定管理。每年初要制定出辖内重要岗 位人员轮岗(交流)计划

4、,按时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对具体 强制休假条件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 风险、堵塞漏洞。并于每年末,向上级人力资源管理和纪检部门书 面报告本单位贯彻执行“四项制度的情况。第六条 对执行本制度不力,导致重要岗位人员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或引发案件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部 门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轮岗第七条 轮岗,指有计划地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调 整。第八条 岗位轮换的对象及期限。符合下列情形的重要岗位人 员,应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或交流:()各部门总经理在同一岗位任职满5年的,副职在同一岗位 任职满6年的;机关财务会计和出纳人员、网上支付系

5、统操作人员、 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各类对账人员、管库人员,在同 单位同一岗位工作满3年的。(二)各基层营业网点正职在同一网点任职满4年的,副职在同 网点任职满5年的;会计主管、联行员、同城票据交换员(清算员) 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满3年的。(三)信贷独立调查人和审批人,原则上在同一单位、同一岗 位任职满3年的。(四)任职资格条件不符合重要岗位要求的;个人工作能力不 能适应重要岗位工作的;已发现有案件隐患的。(五)按规定需要进行回避和组织认为需要轮岗的。第九条 岗位轮调应在工作期满后3个月内调整到位,岗位轮 换不满1年的,不得轮换回原岗位。特别情况,或因工作需要的, 根据管理权限,

6、可在工作期满前进行岗位轮换调整。第十条岗位轮换的形式。根据管理权限,岗位轮换可采取以 下形式进行:(一)在本单位内设机构不同岗位之间,或基层营业机构内不 同岗位之间进行轮换。基层网点信贷员未能轮岗的,可在本网点内 进行包片轮换。(二)在本单位内设机构之间、基层营业机构之间,或内设机 构与基层经营机构之间进行岗位轮换。同一营业机构的委派会计和网点负责人在轮岗时不能同时同向 进行。第十一条岗位轮换的程序()制定方案。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台账, 每年年初根据重要岗位人员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年限、年度考 核等情况,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拟定有关人员岗位轮换方案。(二)研究决定。党委会或

7、董事长办公会研究审定岗位轮换方 案。(三)下达通知。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以书面形式,向有关 单位或部门下达重要岗位人员的岗位轮换通知。(四)工作交接。岗位轮换人员的工作交接,按照有关制度规 定办理。(五)稽核部门经济责任审计或业务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对 重要岗位离岗人员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或业务检查,形成责任 审计报告,送达被检查对象,并报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档。第十二条 对应进行岗位轮换的重要岗位人员,确因特殊原因 暂时难以进行的,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暂不轮岗,但必 须实施强制休假,待条件成熟后必须安排岗位轮换。第三章强制休假第十三条 强制休假,指在事先不告知重要岗位人员的情况下,

8、在某一时间选派人员接管其工作,强制其进行一定工作日的带薪休 假,期间对其分管或经办的工作进行稽核审核或业务检查。第十四条 适用强制休假的岗位:(一)会计岗位;(二)出纳岗位;(三)柜员岗位;(四)储蓄岗位;(五)资金清算岗位;(六)计算机系统管理岗位;(七)商行中层以上及支行行长、副行长、分理处主任;(八)其他需要强制休假的岗位。第十五条 强制的对象及期限。符合下列情形的重要岗位人员, 应进行强制休假:(一)在第十三条所列岗位上连续工作满三年未进行交流或岗位 轮换的,应至少安排强制休假一次。(二)商行职能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违规行为或异常情况的人 员。(三)商行董事会或经营班子认为有必要实行强制

9、休假的人员。(四)每年的强制休假人数由商行根据情况确定。第十六条 强制休假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稽核审计部、 内控合规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商行人力资源部门下发强制休假通知书,在确定顶岗人员 后,强制休假人员立即办理岗位交接手续。交接时,由强制休假人 员所在单位负责人与审计人员共同监交,强制休假人员离岗后,由 稽核人员对其任职期间进行全面审计。(二)执行强制休假期间,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休假人员回行说明 情况或办理有关事宜的,需要监察和审计部门批准,由所在单位或 部门通知。(三)稽核审计结束后,由由稽核和监察部门会同人力资源部门通 知强制休假人员所在单位,其所在单位通知强制休假人员回

10、单位办 理销假手续。第十七条 重要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采取强制休 假措施:()举报反映问题重大,需要调查核实的;(二)通过排查发现行为表现异常的;(三)业务检查要求强制休假的;(四)上级机构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安排强制休假的。第十八条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时间一般为5-7个工作日。 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第十九条 对于已经按规定进行轮岗人员,一般可不同时安排 强制休假,但至少在三年内安排强制休假一次。对于因故未按期进行岗位轮换人员,必须从应岗位轮换当时开始,每年安排强制休假 次。第四章近亲属回避第二十条 亲属回避是指在本行范围,对有亲属关系的员工实 施工作岗位回避,以增强工作的公正性,

11、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第二十一条回避区域内的员工之间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 须按规定回避:()夫妻关系;(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 孙子女、外孙子女;(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 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 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第二十二条 回避区域的界定:()商行总部机关作为一个回避区域;(二)每个营业网点作为一个回避区域。第二十三条 亲属回避制度的组织实施()亲属回避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先不就晚的原则进行, 即职务级别不同的,由职务较低

12、的一方回避;双方担任同级职务的, 由担任现职较晚的一方回避。如有特殊情况,可事先征求本人意见, 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当事人的情况决定回避的一方。(二)对因联姻新形成的亲属关系和因职务变化需要回避的员工,当事人要主动说明,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安排回避。(三)凡有辖内员工有第二十六条所列亲属关系的,原则上工 作安排不得出现下列情形:1在同一个回避区域内工作;2、在不同的回避区域内安排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工作岗位;3、在不同的回避区域内有制约、监督关系的工作岗位。(四)对拒不执行回避制度,故意隐瞒亲属关系以欺骗组织的 员工,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或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 织调整、交流决定的员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修订。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