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300054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文科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一带一路”是圆梦之路,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意义重大。通过与西欧国家的合作,我国可以( ) A.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 B.输出大量的剩余劳力C.出口先进的工业技术D.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23题。 . 2.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有冻土分布

2、,地表水不易下渗 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 B.C. D.3.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A.自然原因引起的 B.人为原因引起的 C.不良消费引起的D.全球变暖引起的5.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6.该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A.耕地面积广大B.地广人稀C.热量充足.光照强D.光照强.温差大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

3、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78题。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图为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人才缺乏 交通落后 资源短缺 外商投资少A. B. C.

4、 D.10.下列措施中,可使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读两区城图,回答下列各题。 . 11.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A.水位季节变化大 B.河网密,支流多C.有明显的冬夏汛 D.结冰期非常长12.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农业生产都是水稻种植业B.农业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C.农产品加工工业缺少资金技术D.乙地草类茂盛,乳畜业比重大读印度洋部分海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对该海域环境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运输地位重要 B.纬度较低,水温较高C.P点附近有暖流经过 D.北

5、部海域形成季风洋流14.造成、两地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正式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在永兴岛设立了地级三沙市,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南海各大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读表完成小题。 表三沙市驻地及所辖地区地理资料 永兴岛三沙市地区经纬度位置面积人口年均温年降水量所辖岛、礁、滩管辖的陆域管辖的岛域1650N11220E2.13平方千米1000余人27.82400mm260多个13平方千米260多万平方千米15.设立三沙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B.交通C.资源D.地理位置16.对永兴岛最佳旅游时间

6、的叙述正确的是A.35月,春暖花开,景色最美B.68月,是一年中降水最少的季节,最能感受热带风光C.911月,秋季落叶缤纷,景色迷人D.122月,我国大陆正值冬季,该岛热带风光独特图甲为黄河干流图,图乙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7题。 图甲 图乙17.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18.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

7、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19.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A.B.C.D.21.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B.线以北地区的河流全部为内流河C.线以东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线与线之间的地区都为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

8、列问题。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草原发育下的土壤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海拔高度22.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A.B.C.D.图示意世界甲、乙两个区域。读图,完成24-25题。 . 24.图中甲、乙两区域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 B.光热

9、;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25.下列关于甲区域所在大洲河流的特点与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0分)26.(10分)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岛屿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岛屿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征分析比较该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5分)。 (2)描述该岛屿人口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10、(5分) 27.材料一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是世界上最昂贵和最珍贵的香料之一,主要产地是伊朗、西班牙和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藏红花大都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素以群山环绕、夏季凉爽、气候宜人的天然旅游胜地而闻名于世,享有“东方的瑞士”之美誉。 材料二 亚洲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 藏红花性喜冷凉湿润,喜光怕热,耐半阴,较耐寒,冬季不低于10即可安全越冬;忌雨涝积水,宜排水畅通、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生长适温为1525,整个生育期为210天左右。(9分) (1)简析克什米尔地区气候宜人的成因。 (2)说明克什米尔地区种植藏红花的优势自然条件。 (3)中国公司到克什米尔地区租地种植藏红花是否

11、可行,请说明理由。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甲国全境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干旱的沙漠气候,绿洲形成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发展迅速。2013年人口为2999万,人均GDP达24847美元。外籍人口有842.9万,占据总人口的30左右。(9分). (1)简析图中大部分地区缺乏河流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该国外籍人口比重大的原因。 (3)评价该国建设图中输油管道的区位因素。 29.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1)指出图中黄河谷地积温等值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2)西宁地区有一首歌

12、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分) (3)请分析该地水电站选址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3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 汉江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 (1)秦岭是汉江北部支流的发源地,分析其对汉江北部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2)简述近几十年来汉江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31.读某跨国公司的产品加工部门产业转移和产品输出方向图。回答问题。(5分)(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的规律。 (2) 谈谈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生的影响。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面答题框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答案】1.D2.A3.D4.B5.C6.D 7.A8.B9.C10.B11.A12.B13.C14.C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