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629918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严苏云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

2、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1、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

3、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2、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

4、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

5、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3、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

6、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

7、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5、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

8、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数学之美,培养学习兴趣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看他,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了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这就为我们教师提

9、供了展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充分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精美的板书、生动形象的媒体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景,去反映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美。例如:数学公式,就其实质而言,它给人的理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即使最简单的有关圆的公式:C圆=2R ,S圆=R2,它如此简洁、绝妙的揭示了圆的有关量度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宇宙间一首绝妙的好诗,如此精妙的把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揭示出来。这些公式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简洁之美。 数学中的对称美也比比皆是,圆本身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数学本身体现出来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抓住

10、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较难理解的知识,如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再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而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摆弄得出的结果,印象深刻,记得牢。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四、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学了平均数问题后,可以解决歌唱比赛的评分问题,学了体积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石块、铁钉等),学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图算算家乡到旅游胜地的实际距离,学了比例应用题,可利用标杆、阳光影子求旗杆、楼房的高度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

12、的兴趣。五、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