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9788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有二百多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球语言监督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说明()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能增强文化影响力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A.B.C.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牛

2、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多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正确;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正确。2.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是美国图书文化流行的风向标,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常年位居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无论是西方军界还是民间,对孙子兵法都倾注了相当的热情。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明()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中华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A.B.C.D.答案C解析“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渐趋融合”的说法错误,故错误;孙子兵法在美国畅销表

3、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利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说法错误,故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项。3.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量也很实在;南方人请客吃饭盘子小,菜的分量也少,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面对这种状况,北方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嘛!这说明()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请客吃饭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B.C.D.答案C解析北方人

4、和南方人对请客吃饭的不同认识和表现,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差异不属于民族差异,不符合题意。4.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凝聚着自信自尊,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伟大梦想精神的体现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B.C.D.答案

5、B解析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这种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并不是中华民族梦想精神的体现,错误;夸大了这种精神追求的作用,排除。5.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A.B.C.D.答案D解析符合题意,莫振高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6、表述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落后文化,且“取缔落后文化”说法错误,应该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符合题意,莫振高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启示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故本题选D项。6.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告诉我们()文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文艺的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要勇于创新,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A.B.C.D.答案B解析“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我们要坚

7、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7.“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乡愁()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持久影响A.B.C.D.答案B解析“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说明乡愁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思念,是一种长期文化的沉淀,使人久久难以忘记,不论

8、你走多远,无论你身在何处,乡愁永远对个人的生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乡愁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项。8.“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请问您尊姓大名,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在中国人初次见面惯常俚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这表明“地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延续性、地域性、一元性特征是一种潜在凝聚力,蕴藏着个人情感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和特定象征A.B.C.D.答案B解析错误,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错误,地名不具有一元性的特征;正确且符合题意,“在中国人初次见

9、面惯常俚语中,一句有关人名,两句有关地名”表明“地名”是一种潜在凝聚力,蕴藏着个人情感;正确且符合题意,“地名文化是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文明脉络”,表明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和特定象征。故选B项。9.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咏竹、画竹、颂竹,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其精神内涵是中国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节,竹子被赋予的坚毅、清廉等精神,又有“廉竹”的美誉。这刚好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廉政建设相契合。这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A.B.C.D.答案C解析竹子被赋予的坚毅、清廉等精神,与

10、我们现在提倡的廉政建设相契合,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表述错误。10.由中宣部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收录了吉鸿昌、赵一曼等32位抗战英烈的珍贵家书。本书使人们在了解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抗战英烈们的浩然之气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教育民众、增强理想信念提供了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可见,抗战家书()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为抗战精神提供了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1、体系的宝贵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A.B.C.D.答案D解析抗战家书包含着丰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排除;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1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教”。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这启示当代的学者,要形成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

12、责任感就必须()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我为主C.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D.立足实践、推陈出新、求同存异、创新发展答案C解析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中的行为主体是当代学者,而不是国家,故排除;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目没有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故排除;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做到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故入选;D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做到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无关,故排除。12.某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技艺,建起雕刻

13、艺术文化区,逐步将该村核雕艺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目前,该村有超过300户从事核雕产业,每年收入超过3 600万元,并带动周边村的2 000多人就业。某班同学在调研该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文化元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主题研讨,下列最适合作为发言要点的有()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实现其经济价值文化体制改革助推非遗项目产业化依托传统技艺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A.B.C.D.答案D解析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传承传统文化,而不是旨在实现其经济价值,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说非遗项目产业化,而不是文化体制改革,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40分)1

1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请结合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20分)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各族人民对

15、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保持创新活力,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每点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北京周口店第一枚骨制缝衣针,到丝绸之路沙漠深处的悠扬驼铃;从远古传说时代的帝王冕服,到满朝文武百官的金紫雍容。5 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服饰文化。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纷繁的款式、精湛的工艺、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