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978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题与答案解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X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辉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

2、又一阵风来,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9)窸窣窣(s&)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确切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凝固 结实,牢固;坚硬;坚决地;本来。() 轻掩 遮盖;关;乘人不备。()2文章的主要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具体说明。3给文章分段(用“”在原文中表示)并写出段意

3、。4文中哪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写下来。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6读第二自然段文章。 用“_”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句子。 用“()”括出一句比喻句;用“ ”括出一句拟人句。7读第三自然段文章。 这段文章是围绕“_”这句话写的其中“_”这个词是重点词。 这段文章通过对_等事物的描写,写了小河“_”这一时间的景象。 读下面的话,想一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最正确的答案后的括号里打“”,不正确的打“”。 “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用了:A比喻方法()B拟人方法()C比喻和拟人方法()字字皆辛苦答

4、案1,!、,:“,。,。”2写李绅15岁就学会了写诗, 写李绅在寺庙里,在漂泊流浪的生活中坚持读诗和写诗。 写李绅写悯农诗的原因和经过。 写人们称赞李绅的诗“字字皆辛苦”。3表达对农民的同情李绅写悯农诗刻苦认真,经过千锤百炼才写成的。4赞扬了李绅勤奋好学的精神,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及对劳动人民具有深厚的感情。1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

5、又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

6、,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悯(m!n):同情。1给短文第三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按文中“”所划分的段落,概括段意。3李绅写悯农诗的原因是: 人们说李绅写悯农诗“字字皆辛苦”的原因是:4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幸福的回忆答案1和第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7、是:“我紧靠着爷爷,甜甜地一笑珍贵的照片”。2幸运兴奋3个儿不高,宽宽的肩膀,花白的头发,红光满面,正笑眯眯地看着我。和蔼可亲,精神焕发4第三段段意:写“我”见到邓爷爷时的兴奋与激动的心情。 第四段段意:写“我”紧靠着邓爷爷在一起合影留下了一X珍贵的照片。5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对邓爷爷的无限崇敬和爱戴的品质。2幸福的回忆 我真幸运,7岁时就见到了全国人民敬爱的爷爷,还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那X大照片,一直挂在我家客厅里。每当我看到那X照片,我就会想到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展览馆参观。一路上,我蹦呀跳呀,挺高兴的。突然,我们发现前面有很多人纷纷汇聚拢来,而且似乎都很兴奋。妈妈跑上

8、去一打听,原来爷爷来了,“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妈妈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赶上去。我爬在妈妈背上,伸长脖子往人群里瞧,使出吃奶的劲也没看到邓爷爷。我忍不住大声嚷起来:“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儿?我要看看您!”在场的人听了都笑起来,让出一条缝。我从妈妈背上跳下来,挤进人群中。“小朋友,来!我在这儿。”听到这个亲切的声音,我更加使劲往里挤。只见前面站着一位老人。个儿不高,宽宽的肩膀,花白的头发,红光满面,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他不就是邓爷爷吗?邓爷爷走过来,握着我的手,亲切地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我叫马千里。”“哦!千里马儿日行千里,你跑得真快呀!”“是呀!要不怎能见到您呢?”我调皮

9、地做了一个鬼脸。“你这小嘴真甜呀!”说着,一把将我抱起,轻轻地亲了一下我的脸。“千里马儿在哪儿读书?”“在育才小学读书。”“可要听老师的话,不能调皮。好好读书,头脑里多装点知识,那才是真正的千里马!”我听了,兴奋得直点头。 “千里马,和爷爷照X相好不好?”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身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千里马的妈妈也一起来!”邓爷爷向妈妈招手。妈妈挨过来了,周围的人也挨过来了。我紧靠着爷爷,甜甜地一笑,“咋嚓”,在这幸福的时刻留下了一X珍贵的照片!1用“”在短文中画出和短文第一句相照应的句子。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幸福() 高兴()3摘抄描写邓爷爷外貌的句子:_ 描写邓

10、爷爷的外貌是为突出邓爷爷_的特点。4概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5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邓爷爷亲切接见作者,并和作者合影的事,赞扬了邓爷爷_,表达了作者_。小站发生的事答案1因为所以不是而是2(1)安全胶片是否可以托运。 第一段:写初春的一天下午,小站里来了一位军人,要求托运两箱医用X光胶片。 第二段:请示上级车站,回答是:胶片、胶卷全是易燃品,不能运。 第三段:写负责的师傅们,又一次打给某车站货运室,得到的回答是:安全胶片,可以托运。3(3)()3小站发生的事 初春的一天下午,小站里来了一位军人,要求托运两箱医用X光胶片。()站太小了,()连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傅都从没办过这样的事。 怎么办呢!“请

11、示上级车站!”接到南口货运室,又接到康庄货运室,得到的回答都干脆极了,胶片、胶卷一样,全是易燃品,不能运。 军人鼻子上沁出了汗珠。他连说带比划,想对老师傅们说明他托运的()易燃品,()安全胶片。 显然,军人的情绪感染了老师傅,为了对国家负责,也对旅客负责,老师傅们认真地思索着。忽然,一位老师傅从胶片的包装上得到了启发,听筒又一次被拿起。电流在几百里干线上掠过,通到了胶片产地某。 “某车站货运室吗?请回答” “这是安全胶片,可以托运!” 小事的结果充满了喜悦!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填空。(1)“某车站货运室吗?请回答”这句话中,老师傅要求某车站货运室回答的问题是:(2)全文已分成三段,请

12、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3下面哪一句话正确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请在句后的括号里画“”。(1)本文歌颂了铁路工人千方百计为旅客解决困难的精神。()(2)本文歌颂了铁路工人遵守制度,对国家负责的精神。()(3)本文歌颂了铁路工人为国家、为旅客负责的精神。()小站答案1一点灰尘也没有。2略。3这是一个小站 讲月台正面的红榜 讲红榜旁边的小黑板 讲讲卫生的宣传画 讲等车的农民 讲站上工作人员。4叙述顺序是:正面,中间,两头。5小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很高。6讲了小站工作人员,对月台进行了精心地布置,表现了小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服务的高度责任感。或: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布置小站,等。

13、4小站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正面有一X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今早广播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X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之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1解释加粗的词语。 一尘不染2用“点缀”造句。 点缀3写出第一段的六个意思。4这三段文字都介绍了小站的月台,叙述顺序是:先介绍月台的_,再介绍月台的_,最后介绍月台的_5“月台正面有一X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这句话要告诉人们的真正意思是_6这几段课文总的讲了什么意思?小驴儿的理想答案1小驴儿设想能滑下能往上走的滑梯。 小驴儿听了燕子、小猴子、喜鹊说出对自己的打算心里美滋滋的。 小猴和其他动物见小驴这样发怒都给吓跑了。 过了一年又一年,小驴儿理想中的房子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