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297138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假设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假设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假设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假设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子张【1】,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2】也,学于子夏。高何、县

2、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那么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那么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

3、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那么齿【3】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取材于?吕氏春秋尊师?)注释:【1】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古人名。【2】驵(zng),市场经纪人。【3】齿:排列。9. 以下词语中的加点字,与“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一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近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清心败火 B.身败名裂 C.功败垂成 D.枯枝败叶10.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3分)A. 而使其耳可以闻 B. 学于孔子其孰能讥之乎 而耻学于师C. 说义必称师以论道 D. 贤主弗内之于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11.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解释,

4、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不学,其闻不假设聋(假如)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B.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教导)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C.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作臣子的不用命令(他)忠诚了D.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教师(的做法)啊12.请把第二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2分)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3分)13.按要求答复下面各题。(5分)用(/)为以下文字断句。(3分)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那么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用两个恰当的熟语(包括成语)描绘文中孔子给你的印象。(2分)14.本

5、文首段即举出无论地位还是智慧均高出普通人的先贤从师学习的例子,以此说明从师的必要性。韩愈在?师说?中也写了类似的内容:“ , ,。(3分)15.“师法,指教师传授的学问和技艺。下面【甲】【乙】两那么材料中的人物因对待“师法态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仕途经历。请结合选文第四段或韩愈?师说?中的观点(如“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谈谈你对这两那么材料的看法。(6分)【甲】诸儒荐(张)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选自?汉书匡张孔马传?)【乙】(孟)喜举孝廉为郎,为丞相掾。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

6、选自?汉书儒林传?)【考点】人物传记答案:【试题解析】9、“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意为“可以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败使动用法,“使受到伤害。“身败名裂意为是指一个人做错了事情而出现了丑闻,从而让自己声誉受到伤害。两个词中“败的意思一致。10、B“于意为“向。A 他的、难道, C 来,用 ,D 代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1、“为人臣弗令而忠矣意为“作臣子的不用命令就忠诚了。12、文言文句翻译首先确定得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7、、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在根本明确大意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方法翻译。(1)(得分点:“达 1分,“达天性也判断句)(2)(得分点“此得之于学也,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礼)13.原文标点为 “后世将何以称夫子? 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那么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分析,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展判断,如本句中:“哉一般用在句尾,关注人名,关注主要动词,然后再根据句意判断即可选出答案。孔子在答复子贡的问题“后代将用什么话称道您呢?说:我哪里值得称道呢?假如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

8、爱好学习而不满足,勤于教导而不疲倦,大概仅此而已!,据此,孔子给人的印象可概括为:谦谦君子、好学不厌、诲人不倦等1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意思是: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教师而请教。这句话的意思和题干中意思一致。15、分析两那么材料的时候,首先明确肯定的是,两个人都很有才华,都受到了认可,只是两个人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同,张禹遵从教师的授课方式,孟喜有所改变,关键点在与皇帝和太子的看法,联络韩愈?师说?的一些观点,得出自己的看法。【文言文参考译文】: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大夫文种为师。圣

9、人贤者没有不尊重教师的。如今,(人们)地位的尊贵没有到达帝王,才智没有到达圣人,却想不尊奉教师,(那)通过什么能到达(帝王圣人的境界)呢?这就是五帝废绝、三代灭绝的原因。况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假如)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假如)不学习,人眼睛能看见还不如眼瞎(看不见);使人的嘴可以说话,(假如)不学习,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假如)不学习,人心能认知还不如狂乱(无知)。因此但凡学习,不是能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可以保全上天赋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叫作擅长学习。子张是鲁国的鄙俗小人

10、,颜涿聚是梁父山上的大盗,(他们)向孔子学习。段干木是晋国的市场经纪人,向子夏学习。高何、县子石,是齐国的凶恶残暴的人,在乡里受指责,向墨子学习。索卢参是东方出名的狡猾之人,向禽滑黎学习。这六个人,是(该受到)刑罚、处死、侮辱的人。如今,(他们)不仅免于受到刑罚、处死、侮辱,(还)从此成为天下知名的人,终其天年,王公大人跟随他们并礼待他们,这些(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啊。君子学习,议论道理一定称引教师的话来说明道义,听从(教导)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听从(教师的教导)而不尽心竭力(去发扬它),称这种行为为“背;议论道理而不称引教师的话(去说明它),称这种行为为“叛。有背叛行为的人,贤明的君主在

11、朝廷上不会接纳他们,君子不会和(他们)交往为友。因此,教育,是大义;学习,是大智慧。大义没有比使别人获得利益(更)大的,使人获得利益没有什么能比教育(更)大的。大智慧没有比修养身心(更)大的,修养身心没有比学习(更)大的。自身的修养完成了,那么作儿子的不用支使就孝顺了,作臣子的不用命令就忠诚了,作君主的不用勉强就公正了,拥有最有利形势的人就可以作天下的君主了。所以子贡问孔子说:“后代将用什么称赞您呢?孔子说:“我哪里值得称赞呢?(假如)不停顿(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爱好学习而不满足,爱好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大概只是这些吧!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代圣人,与曾经当过(自己)教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对待,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教师(的做法)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