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湖师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294903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湖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湖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湖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湖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湖师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湖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湖师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2014年考试改革后:考核方式:闭卷题型及分值分布:1、单选题(30分/2*15)2、简答(30分/10*3)3、论述(20分/20*1)4、案例分析(20分/20*1)第一章绪论一. 高等教育发展:成长中的高等教育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 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2. 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汉代太学、唐宋书院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

2、上的专业教育4. 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 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二.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 本章客观题练习1.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 BA.教学的职能B.科研的职能C.服务社会的职能 D.引领社会的职能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CA.教育内容的完善 B.教育手段的完善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AA.精英化 B.中心化 C.职业化D.多元化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认识

3、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一.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二. 高等教育的概念及本质特征: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三.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 社会活动四.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五.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六.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

4、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七. 几种主要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基本主张与代表人物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 八辨析概念: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识教育) 九高等教育的载体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一)大学走近社会中心的历程:经济形态制约着大学的地位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二)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大学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1、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2、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库”和“思想库”3、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十、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活动的关系(

5、一)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2、社会制度制约高等教育发展3、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为文化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是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起主导作用 (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成长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本章客观题练习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AA.人本主义人性

6、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C.孟子的性善论 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BA.基础广博性B.高等专门性C.复杂系统性D.职业针对性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D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C )社会阶段实现。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D.原始社会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C )起主导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D.人际关系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CA.科学教育B.人文教育 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第三

7、章 高等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概念辨析: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二. 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2002年十六大报告的表述,最科学最完善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 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四. 高等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1、自由教育目的2、职业教育目的3、普通教育目的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五. 辨析概念:自由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六. 区

8、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七.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层次标准)2、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政治标准)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时代标准)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八. 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九.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十.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1、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内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2、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的组成1)面向全体学生2)全程培养学生3)全面发展学生十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

9、思想两种人才培养模式: 通才教育(以美国为代表:通识教育、普通教育) 专才教育(以前苏联为代表) 十二.我国:主张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四种: 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十三.确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依据。 论述: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依据: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2、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 3、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4、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本章客观题练习1、( A )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素质教育

10、是以培养学生( C )为核心的教育实践。:A.专业能力B.思想素质C.创新精神D.广博知识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A)结合。A.专才教育B.人文教育C.科学教育D.通识教育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高等教育结构类型1.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2. 微观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 三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国外:重点关注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 我国:重点关注科类和专业结构、形式结构 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

11、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 五高等学校基本职能的历史演变(关注标志性事件与人物)(一)培养人才18世纪以前高等学校的职能(二)发展科学19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新职能(三)直接服务社会19世纪末现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 六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及其关系1、培养人才 :本体职能 2、发展科学: 附属职能3、服务社会: 派生职能 4、职能的新发展:引导社会、创造新职业、国际合作 本章客观题练习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A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2

1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A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C.层次结构D.水平结构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CA.科类结构 B.形式结构C.层次结构D.地区结构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 C )A.英国 B.德国 C.美国D.法国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C ):A.学士、硕士、博士B.硕士、博士 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 D.协士、硕士、博士 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高等学校最早的职能是发展知识B.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逐步完善的C.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职能D.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派生职能 第

13、五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与高等学校的职能相对应) 二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2、科学基础3、2、意志品质32、为人师表32、科研能力3、教育智慧(内涵)个性品质学而不厌 4、团结协作组织能力一)文化素质:1、专业知识二)心理素质:1、情感品质三)道德素质:1、热爱学生四)能力结构:1、教学能力三. 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1. 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 人类文化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四、师生关系的内涵:是教师与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而形成,并影响师生交往的 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五、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关系理论:1、教师

14、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2、学生中心论:代表卢梭、杜威3、主导一主体论4、双主体论理解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六. 论述: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1、调动教师的积极性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民主与平等2、交流与理解3、自由与宽容本章客观题练习1、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正确的认识是:C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C.主导-主体论D.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AA.权威与服从B.交流和理解C.自由和宽容 D.民主和平等3、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赫尔巴特主张:DA.学生中心B.教

15、师中心C.师生都是教学中的主题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一概念辨析:学科与专业二. 学科分类:1、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学科层次分类)2、我国学科门类:本科12大类;研究生12大类(知识分化)三. 专业设置与调整:2012年调整为基本专业352;特设专业154四专业设置的原则:1、超前性原则2、灵活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结构优化原则5、宽口径原则6、发展特色原则五.课程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六高等学校可自行修订教学计划七. 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的原则(六条原则)八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的特点:1、专业性强;2、系统性强;3、理论性强;4、应用性强;5、变化性大九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遵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