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问答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86723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流行病学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问答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答题:简述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试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对象的选择。暴露组研究对象的选择:(1)职业人群:通过研究职业人群中所属的职业环境,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探讨职业人群的发病原因(联苯胺致 膀胱癌一染料厂工人)。(2)特殊暴露:对某因素有高暴露率的人群(如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的人群;放射线辐射与白血病之关系:接 受放射线治疗者)。(3)一般人群:选择该人群主要研究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其病因(吸烟与肺癌;饮食与高血压等)。(4)社会团体:如医学会会员、军人、学生、参加医疗保险者等。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选择:(1)内对照:同一队列中的无暴露或暴露水平低者。如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2

2、)外对照:特设对照。是从研究队列以外根据某已知因素(非暴露因素)选取与暴露组相似人群(放射科医师 一五官科医师)。(3)一般对照:即以一般人口为对照,发病或死亡率易得且稳定。(4)多重对照:以上对照方法多重使用。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真实验的基本特征。(1)一项真实验必须是对实验组的实验干预,干预措施必须清楚、明确以便探讨此干预对于结局的影响。(2)真实验必须设有对照,对照组与实验组要有可比性,除干预措施不同外,其它特征尽量相似,均衡可比。(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分配上应是随机的,即待研究对象中每个个体被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机会是均等的。(4)一项真实验是前瞻性的,给予干预措施后随访观察一段时

3、间才能出现结局。简述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1)选择偏倚:指在选择研究对象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合适,使入选对象和未入选对象存在系统误差,称选择偏 倚。在描述性流行病学中主要表现为样本的代表性,如未随机抽样。在分析性、实验性流行病学中,则由于进入、排 除、不参与、失访与暴露因素或处理存在关联,使暴露与疾病或处理与效应的关联发生偏倚。(2)信息偏倚:指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收到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所造成。主要有回忆偏倚和调查者偏 倚等。回忆偏倚指由于现患病人患病后生活习惯及存活等的影响,夸大或缩小了某种因素的暴露程度。调查者偏倚指 调查者对研究对象有差异的收集资料。(3)混杂偏倚:所研究

4、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混杂因素所掩盖或歪曲。判断原则是比较混杂因素控制前后的 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若存在,则说明产生了混杂作用。简述传染源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1)由潜伏期推断感染者的感染时间,从而追踪传染源、传播途径。(2)根据潜伏期确定易感接触者的检验、检疫、医学观察时间,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严重者以最长潜伏 期为根据。(3)确定疫苗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5)与疾病流行强度有关。或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 伏期予以留验

5、和检疫。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应在潜伏期前。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一项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1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明显下降,则可认为与措施有关。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爆发且疫情迅猛。简述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疾病中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较少见,大多数疾病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该类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如单基因遗传疾病,血友病,色盲等。(2)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该类疾病除由遗传因素决定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可避免环境因素的作用, 则可减少发病。如苯丙酮尿症,蚕豆病。(3)多因子疾病:受多基因累加作用和

6、环境作用多重影响,如冠心病,根据其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同可分为高遗传多因 子疾病和低遗传多因子疾病。(4)基本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这类疾病由环境因子作用引起,较常见。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包括两部分:一是病例,二是对照,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 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现记录,称为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来源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 抽查的人群资料,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1)病例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半段病人的标准和怎样获得这些符合判断标准的病人。1)对疾病的规定:应注意两点:应尽量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便于与他人的工作进行

7、比较。 需要自订标准时,注意均衡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高低,使宽严适度。2)对病例其它特征的规定:如性别、年龄、民族等。其目的是控制外部因素即非研究因素以增强两组的可比性。3)如何保证使病例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2)对照的选择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的选择往往比病例的选择更复杂、更困难。对照的选择应遵循四个目 的:排除选择偏倚;缩小信息偏倚;缩小不清楚或不能很好测量的变量引起的残余混杂;符合真实性要求和 逻辑限制的前提下使统计把握度达到最大。实际工作中的对照来源主要有: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人;3)社会团体人群中

8、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4)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5)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类型。按研究场所划分(1)现场实验 亦称社区随机对照实验是在社区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研究 对象。根据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不同,可分为: 个体实验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不是人群或亚人群,是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个体。 社区实验 或称社区干预项目、生活方式干预试验、以社区为基础的公共卫生试验等,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 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2)临床试验是在医院或其他医疗照顾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9、。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1)真实验一个完全的实验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前瞻性研究;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研究对象 必须来自一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2)类实验由称半实验,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这种实验就称为类实验。简述影响传染病人群易感性的主要因素。(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性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 死亡。(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的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简述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包括病因推断和防治效应推断。(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

10、强度关联强度的测定,根据资料的性质或来源可以有:优势比,相对危险度,预防分数或功效比例;剂 量反应关系;生态学相关。(3)关联的可重复性。(4)关联的合理性包括两个方面:对于关联的结实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研究者或 评价者从自身的知识背景出发,支持因果假设的把握度。(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简述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外暴露的测量。外暴露主要指环境因素暴露,分子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作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生物标志一般是生物性 病原因子,如病原生物、生物毒素等。但作为外暴露因素的研究通常包括上述两种。(1)生物性病原因子检测鉴定在传染病防制中,首要任务之一是准确查明病原体

11、;因此研究病原生物分型分类和 检测鉴定的最有效手段是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使命。(2)病原生物进化变异规律研究 研究病原生物群体遗传关系和进化变异规律已成为分子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内 容。(3)确定传播途径。(4)非生物性因素的暴露测量这一类因素的测量主要见于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等。简述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2)在其它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试述队

12、列研究的设计类型。队列研究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 三种。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还 需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该研究所需时间往往很长,由观察者定期随访。研究者可直接获取关于暴露与结局 的第一手资料,结果可信;缺点是观察的人群需很大,观察时间长、花费大,因而会影响其可行性。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暴露状况的历史材料做出的。研究开 始时研究的结局已经出现,其资料可从历史资料中获得,不需要前瞻性观察。该

13、研究是一种深受欢迎的快速的队列研 究,具有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的特点。但缺点是因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所以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双向性队列研究:也称混合性队列研究,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前瞻性观察一段时间,它是将前瞻性队列研究 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设计模式,因此兼有上述二类的优点,且相对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互的不足。试述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生态学研究可应用于常规资料或现成资料来进行研究,因而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可以很快得到结果。(2)生态学研究对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供深入研究,这是生态学研究最显著的优点。(3)对于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

14、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4)对于研究因素在一个人群中暴露变异范围小,则在一个人群中很难测量其与疾病的关系,这种情况下更适合采用多组比较的生态学研究。(5)生态学研究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6)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应用生态学趋势研究等可估计某种疾病发展的趋势。局限性:(1)生态学谬误。(2)混杂偏倚往往难以控制。(3)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形问题会影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正确分析。(4)生态学研究难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试述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内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其内 涵丰富。(1)流

15、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性流行病学。(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5)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原理、方法与应用。简要回答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每个原则稍做叙述。流行病学方法推断病因的基本步骤是什么1描述流行病学提出假设;2分析流行病学检验假设;3实验流行病学验证假设;4综合判断标准确认因果联系。要求每条要点予以细述。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临床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作用的理解。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引入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方法,提供了进行临床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可由样 本推断总体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获得病因假说并验证,为临床提供基础资料、病因线索,为诊治预后提供协助。在临 床诊断过程中,可协助制定诊断思路,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评价诊断试验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治疗措施 进行评价其效果,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在预防疾病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