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28557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一、实验目的1、稳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3、掌握沉淀与溶液别离的几种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明矾的性状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温度物

2、质0102030405060708090100K2SO47.359.2211.1112.9714.7616.5618.1719.7521.422.424.1Al2(SO4)318H2O31.233.536.440.445.752.259.266.273.186.889.0KAl(SO4)212H2O3.04.05.98.411.717.024.840.071.0109.0154.0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酸钾KAl(OH)4,用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

3、KAl(SO4)212H2O。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制备中的化学反响如下: 2Al+2KOH+6H2O2KAl(OH)4+3H2 2 KAl(OH)4+H2SO42Al(OH)3+K2SO4+2H2O 2Al(OH)3+3H2SO4Al2(SO4)3+6H2O Al2 (SO4)3+K2SO4+24H2O2KAl(SO4)212H2O三、实验步骤1、工艺流程图K2SO4H2SO4KOH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单晶培养明矾单晶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K2SO4取50mL2molL-1 KOH溶液,分屡次参加2g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响完毕后用布氏漏

4、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1 H2SO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响式计量,约41mL)。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按计量数参加,适当浓缩溶液,然后用自来水冷却结晶,抽滤,所得晶体即为KAl(SO4)212H2O。3、明矾透明单晶的培养KAl(SO4)212H2O为正八面体晶形。为获得棱角完整、透明的单晶,应让籽晶(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而晶籽能够成长的前提是溶液的浓度处于适当过饱和状态。本实验通过将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准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之逐渐长成单晶。1籽晶的生长和选择根据KAl(SO4)212H2O的溶解度,称取l

5、0g自制明矾(在4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溶解度为11.7g),参加适量的水理论值约为85ml,实际加水约50mL,假设加水过多,蒸发结晶会比较耗时间,加热溶解,然后放在不易振动的地方,烧杯口上架一玻璃棒,然后在烧杯口上盖一块滤纸,以免灰尘落下,放置一天,杯底会有小晶体析出,从中挑选出晶型完整的籽晶待用,同时过滤溶液,留待后用。2晶体的生长以缝纫用的涤纶细线把籽晶系好,剪去余头,缠在玻璃棒上悬吊在已过滤的饱和溶液中,观察晶体的缓慢生长。数天后,可得到棱角完整齐全、晶莹透明的大块晶体。四、实验现象步骤现象原因溶解反响剧烈,有大量气泡生成,并发出嘶嘶声,铝箔溶解。2Al+2KOH+6H2O

6、2KAl(OH)4+3H2酸化开场参加硫酸时产生絮状沉淀,当调ph至6-7时,溶液呈白色糊状。2KAl(OH)4+H2SO42Al(OH)3+K2SO4+2H2O溶解加热煮沸上述溶液后再参加硫酸,则溶液呈请透明。2Al(OH)3+3H2SO4Al2(SO4)3+6H2O反响按计量数参加硫酸钾后,加热至近沸,溶液呈无色透明状。Al2 (SO4)3+K2SO4+24H2O2KAl(SO4)212H2O结晶晶体析出较快,呈白色细小颗粒状。因为溶液结晶速度较快,所以析出的不是透明的八面体的籽晶,而是细小的晶体。单晶培养籽晶在线绳上结出较多小籽晶,且烧杯底壁上有一层籽晶,在挑选出的较大的晶种上也有较多小

7、籽晶析出。因为烧杯壁并不完全光滑,存在瑕疵,同理线绳和较大晶种也如此,所以会有籽晶在其上析出。需要把晶种上的小籽晶小心剥下,并连同烧杯的籽晶一起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将晶种放回溶液继续结晶。五、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1在溶解铝箔时,用去4mol/L的 KOH 25mL,而不是18.5mL.为的是让铝箔快速溶解,且多与的碱可在调节ph时中和。2抽滤得到的Al(OH)3 为41.1g,大于理论值31.1g。可能的原因有:氢氧化铝在抽滤后仍含有较多的水分;杂质离子的沉淀也在其中。由于超过理论值太多,而铝箔中主要含铝,杂质是少量的,这说明沉淀含水过多占主导地位。而按照该值计算所得的硫酸钾会大量过量,所以

8、,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理论值计算K2SO4。即比理论值6.4克略多一些即可。3抽滤后得到KAl(SO4)212H2O 31.5g。理论产量35.1g,产率为89.7%。4最后获得的KAl(SO4)212H2O的外侧透明程度不好,侧也不透明。看不出其八面体的形状。其原因为:1.籽晶并是并不是正八面体,而是一块透明的扁平的晶种。2. 在用棉线捆绑籽晶后,棉线边上的细丝也会长出籽晶,并且晶种外表并不光滑,籽晶也会在晶种外表生成,造成晶体透明度差,形状不规则。解决方法是选择一个规则的晶种,并用干净的头发丝缠住晶种。六、参考文献1中美教师合编,?新化学实验?,*科学技术,19842美 B.A.迪著,光译

9、,?单晶生长?,科学,19793克从.1987.近代晶体学根底.科学4罗谷风编,?晶体学导论?,地质,1985,11255. 汉标、石建新、邹小勇.2021.根底化学实验.科学6. 淑声等.2005.无机化学.大学实验题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铜含量测定摘要:本次试验主要是探究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响的最适体积配比和反响温度,并用碘量法测定0.1g碱式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关键词:探究最适体积配比最适反响温度碘量法前言: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颜色,工业产品含66.2%78.2%质量分数氧化铜,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

10、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实验室制备水溶液反响法:2CuSO4 + 2Na2CO3 + H2O = Cu2(OH)2CO3+ CO2+ 2Na2SO4,并用碘量法测定碱式碳酸铜中铜的含量。一、实验局部一仪器与药品:带标号的中式管10只;250mL烧杯及100mL烧杯;50mL容量瓶;BaCl2溶液; 2mol/L HCl溶液, Na2CO3 及CuSO45H2O固体,1mol/L硫酸溶液,10KS溶液,10KI 溶液,0.5的淀粉溶液,0.1mol/L Na2S2O3溶液。二实验过程1探究CuSO4 和Na2CO3溶液体积的适合配比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

11、a2CO3溶液100mL: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和5.3gNa2CO3溶解于250ml小烧杯。取10只中式管编号,其中5只参加2.0 mL 0.5 mol/L CuSO4溶液,另外5只分别参加的Na2CO3 .将他们放到9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将Na2CO3分别参加到CuSO4 溶液中,震荡试管。观察现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的生成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以确定反响物溶液体积的最正确配比。2反响温度的探求在5支试管中,各参加L-1CuSO4溶液,另取5支试管,各参加由上述实验得到的适宜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80,85,90,

12、95,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适宜温度。3. 碱式碳酸铜的准备由第1局部和第2局部的结果,在适宜的温度下用适宜的溶液比例,制取2.0g的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静置一段时间,抽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至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然后再用适量的无水乙醇洗涤一次。烘干,称量Cu2(OH)2CO3的质量。4产品中铜含量的测定1)准确称取0.10000.0002g碱式碳酸铜,参加2mol/L HCl,使试样完全溶解,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吸取10.00ml上述试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2)与上述锥形瓶

13、中参加2mol(1+1)HAc(从这里开场,分别处理每一样品).4ml10%KI溶液,立即用0.0104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再参加8滴0.5%淀粉水溶液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浅灰色,参加5ml 10KS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记录所消耗的V,计算铜的质量分数.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1溶液配比的探究123450.5MCuSO4ml2.02.02.02.02.00.5MNa2CO3ml1.61.82.02.22.4沉淀生成速度较慢较快快快快沉淀的数量较少多很多很多很多沉淀的颜色蓝绿孔雀绿孔雀绿浅褐褐色最正确比例1:1有表格可知,最正确配比为1:1。2最正确

14、反响温度的探究80C85C90C95C100C0.5MCuSO4ml2.02.02.02.02.00.5MNa2CO3ml2.02.02.02.02.0沉淀生成的速度快快快快快沉淀的数量多多多多多沉淀的颜色蓝绿色蓝绿色孔雀绿褐色褐色最正确温度90C由上表可知,最是温度为90C。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根据计算,取CuSO436mL, Na2CO3 36mL于两个100mL的小烧杯中,放在90的水浴中加热数分钟,然后将Na2CO3溶液迅速倒入CuSO4 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烘干,称量后回收固体1.796g.固体颗粒很小,成粉末状,颜色为孔雀绿色。产率为89.80%。4. 碱式碳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准确量取碱式碳酸铜0.100.15g,用适量HCl溶解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定容。用10.0mL移液管移取试液,用0.0104mol/L的Na2S2O3 按上述步骤滴定。结果如下:滴定次数123m(Cu2(OH)2CO32H20)/g0.1002c(Cu2+)/molL-10.003899VCu2+/mL10.0010.00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