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1.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条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两极↓热量带:赤道两极↓植被:赤道两极↓土壤:赤道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降水量:沿海内陆↓植被:沿海内陆↓土壤:沿海内陆(xx·呼和浩特考试)读图,完成1~3题。
1.①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荒漠带2.从①→②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这种变化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带分异D.地方性分异3.决定由直线③→④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高度 D.光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入海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从①地到②地是从沿海向内陆,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B项正确第3题,由图可知,由③地到④地是由我国南部沿海到东北地区,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A项正确答案:1.C 2.B 3.A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图示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
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A.横断山脉 B.秦岭山脉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2.该地形区海拔2 100~3 000米处,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山谷风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多降雪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和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第2题,天山山脉的北坡可受到西风携带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适宜森林的生长答案:1.C 2.B考点三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被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xx·盐城模拟)读塔里木盆地局部图,回答1~2题。
1.图中绿洲分布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2.有关该地绿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洲不断向河流下游萎缩B.导致绿洲废弃的直接原因是过量引水灌溉C.绿洲水源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D.绿洲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解析:第1题,图中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地处干旱地区,属于温带荒漠带,出现绿洲,说明此处的水源条件较好,应反映了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规律第2题,绿洲遭到废弃,说明水源条件发生了变化,图中显示现代绿洲的面积明显扩大,说明现代绿洲开垦影响了该地水资源的分布,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了原有的河流下游的绿洲萎缩答案:1.D 2.B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图表特征】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图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垂直带谱图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上图所示。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1)简析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大的原因提示:①南坡纬度较北坡低;②南坡相对高度大于北坡2)说明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原因提示: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3)同一自然带北坡分布高度高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北坡的水分条件比南坡差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 (1)C (2)A考向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xx·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1~2题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K岛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故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注意题中关键信息:火山爆发而植被消失,4年后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同为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此地独特条件就是有过火山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