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27459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二中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复习要点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了解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 环过程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岩、 砂岩、页岩;其特点是存在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t变质 岩(大理岩、板岩)三大类。岩石圈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壳的 物质循环,也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见课本 P29图)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岩浆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 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

2、岩石 岩浆岩、变 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 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2、了解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及其地表形态褶皱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 成褶皱。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 安第斯山脉等,都属于褶皱山脉。褶皱一般分为背斜和向斜(见课本P31图)背斜一一在内力作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了山岭;但背斜顶部因受张 力,岩石破碎,易遭侵蚀而成为谷地;向斜在内力作用岩层向下弯曲形成了谷地或盆地;但由于向斜槽 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3、,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 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如我国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等均是断层构造。(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 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褶皱断层构造背斜向斜形成 原因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 变形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 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 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 就会破裂构造 特征从形态看:岩 层向上弯曲隆 起;从年龄 看:中心老, 两翼新从形态看: 岩层向卜弯 曲变形;从 年龄看:中 心新,两翼 老岩

4、体发生破裂,并且沿 断裂面两侧岩体发生明 显的错动、位移构造 地貌常形成山岭; 但背斜的顶部 因受到张力, 容易被外力侵 蚀,成为谷地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向 斜槽部受到 挤压,岩性 坚硬,不易 被侵蚀,成 为山岭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 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 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 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 下沉的岩体,则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在断层构 造带上常发育有沟谷、 河流实例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华山、泰山、庐山、东 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现实 意义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等 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 断 层带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找水。良好 的储水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从形态上看,岩

5、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从 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 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 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 的科学依据。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见课本P33图)流水作用与地貌、地形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晝形):沟谷、瀑布、峡谷。例如:(地形):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洪积扇) 风力作用与地貌(风力侵蚀作 地貌。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I 貌。我国黄土高原上黄土层的形成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6、地貌(地形):(地形):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地形):少漠、少丘垄等风积地“U形谷、刀脊、冰斗、角峰。外力作用与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冲刷地面,使谷底加 深、河床加宽,河流上 游形成“V形谷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 崎岖不平;瀑布、峡 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 强烈表现;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流水在搬运风化,侵蚀 后的产物过程中,由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 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速减缓,所携带的物 质便逐渐沉积起来流人海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 石,吹蚀地表;地表沙 尘和碎屑被

7、风力侵蚀搬 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 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 洼地、风蚀蘑菇等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 减缓或气流受阻,便导 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 漠外缘的黄土堆积, 如黄土高原4、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 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对地面的保温效应:(见课本P37图)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变为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 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 行补偿,起保温作用。阳光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补大地” 5、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

8、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 式。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受热冷却受热囲61太阳辐射地区不均-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风(空气上升或下沉”“空气水平运动一风”构成了热力环流)(见课本 P38图)实例: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 天,形成 海风”(见下图6-3);夜晚形成 陆风”(见下图6-4)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

9、坡上 升,形成谷风(见下图6-5)。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 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见下图6-6 )。O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 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 成 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 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 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 风下沉距离以内。)6、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见课本

10、 P40图)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按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ACE风带:BD2、从降水的成因类型上看, A带的降水主要是雨,E带的降水主要为雨。低纬环流(030 ,中纬环流(3060 ,高纬环流(60国 1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对称轴,高、低压相 间分布,中间为风带030X/ T中韩西斑带 誣带高岂压带 丿/纬信风带中炜西风蒂赤道恢岂压芾、低捧信凤带*- 評涵诙女气.F商“ &o夏至日翳昌冬至日/空-660 3423B 2S1066 M极地高气压59 地陳上的乓压带和风带圈橐太阳位置辺低压芾 屋高压带地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海陆

11、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 力差异十分显著,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 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也叫印 度低压)切断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也叫蒙古高压)切断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 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受控气压带与风 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赤道低

12、气压带上升为主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咼气压带下沉为主少、大陆东岸例外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 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 旋雨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下沉为主少亚热带季风气候(例如:江苏省南部)分布:南北纬25 35的大陆东岸 特点:夏季咼温多雨,冬季低温干 燥(江苏省南部冬季为西北风,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干冷气流影 响低温干燥;夏季为东南风,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高温多雨)形成原因: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分布:南北纬30 40的大陆西岸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 雨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和西风带(冬季)交

13、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南北纬40 60的大陆的西岸(如西欧) 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形成原因:深受海洋影响,常年盛行西风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见课本 P43图)客季凤夏季凤亚洲1月、T月的李凤團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最大大洋 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夏季东 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 (南亚季风)气候类 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

14、性质差异和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季风(源地:蒙 古、西伯利亚)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 陆)夏季东南季风(源地:太平 洋)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8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 天气的影响(见课本图44)分 类概念天气状况实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 锋冷气团 主动向 暖气团 移动天气晴 朗,气温 高,气压 低阴天、大 风、雨雪、 降温等天 气,雨区主 要在锋后气温和湿 度骤降, 气压上升、天气 转晴冬季的寒潮 我国北方夏 季的暴雨, 冬春季寒 潮,沙尘暴暖 锋暖气团 主动向 冷气团 移动天气晴 朗,气温 低,气压 高阴雨(多为 连续性降 水)等天气 现象,雨区 主要在锋前气温上 升、气压 下降,雨 过天晴春、夏南方 降水比较项目冷锋准静止锋锋血剖面示意锋面符号气团位置锋面坡度冷气团主动向暖气 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冷暖气团相遇,势力相当,锋面来回移动ueki披迫抬升援理团主幼爬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气讥暖气团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在锋下.暧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暧气密度小)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