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27450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简要:摘 要:文章对九年级教材中铜及其化合物的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在复习铜、氧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根底上,学习碱式碳酸铜。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实验、模型等摘 要:文章对九年级教材中“铜及其化合物的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在复习铜、氧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根底上,学习碱式碳酸铜。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实验、模型等角度了解碱式碳酸铜,最后形成比拟完整的“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本文源自求知导刊 2022年35期?求知导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管、广西出版杂志社主办的全国优秀学术刊物(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文科

2、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关键词:铜及其化合物;碱式碳酸铜;价类关系图;化学核心素养一、内容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有很多内容涉及铜及其化合物,但是零星散落在教材的各个角落。例如,绪言中提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第一单元课题1中引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时,进行的实验之一就是研磨硫酸铜晶体以及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响。第二单元课题3中也提到“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第五单元课题1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之一就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响。第六单元课题1在讲述碳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碳复原氧化铜的实验,并且详细阐述了该反响中

3、失氧和得氧的变化。第八单元中讲到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铜的金屬活动性顺序以及铜和氧气的反响、铁和硫酸铜的反响、铜和硝酸银的反响。第八单元中课后习题也介绍了“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纵观?化学?上下册,铜及其化合物不仅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也是生活中很常见、很重要的物质,因此,笔者尝试将这些碎片化知识有机整合与适当拓展,期望能在丰富化学课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二、教学过程笔者用一系列图片引入铜元素,然后请学生将最常见的四种含铜物质铜、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填在价类关系图(

4、如图1)的相应位置,并用箭头标出相互转化关系。完成价类关系图后,请学生按照所给试剂和实验仪器完成几个转化实验。完成上述网络式的知识回忆后,接下来进行新物质碱式碳酸铜的学习。首先展示碱式碳酸铜的资料卡片,请学生将碱式碳酸铜填写到价类关系图上,并标出转化关系。该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前面含铜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展开新的含铜物质的学习。其次,笔者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完善价类关系图。再次,根据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思考碱式碳酸铜如何转化成硫酸铜,并且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最后,对碱式碳酸铜定量分析,判断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并且

5、在解决该问题后,归纳化学式的测定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宏微结合的解题模型。三、教学思考人教版初中化学每个单元的知识都承载着建立化学根本观念的功能,教师应充分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更有价值的观念。在中考复习时,教师更应超越具体的单元知识,以化学根本观念的视角统领复习内容1。1.培养学生的变化观贯穿本节复习课的一条主线是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和转化图。从课前空白的价类关系图到一张比拟完整的关系转化图(如图2),花费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这应该是学生收获颇多的一节课。随着复习课内容的推进,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转化图,一点一点回忆旧知,领悟新知,最后形成一张简单又丰富的铜及其化合物的关系转化图。在此过程中,既回忆

6、了书本,复习了已有知识,又学习了几种新物质Cu2(OH)2CO3和Cu2O。这比常态复习课中“默写化学方程式+习题讲解的模式要更立体有趣。这样的复习形式学生听起来比拟亲切,接受起来比拟自然,而且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相互关联的,不是简单的“1+1=2,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渗透这一点。2.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能从离子角度认识中和反响等复分解反响。在笔者提问“如何将Cu2(OH)2CO3转化成CuSO4时,笔者启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Cu2(OH)2CO3的离子组成,在此根底上进行推导。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很快便理解上述转化的关键就是将O

7、H-、CO32-和H+反响,生成CO2和H2O,所以应该使Cu2(OH)2CO3和酸反响,并且为了生成CuSO4,参加的酸必须是H2SO4。上述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的学科素养。在进行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的定量分析时,笔者也注重宏微结合。借助于这样的习题(如图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微粒个数比的思路。最后得出计算微粒个数比的两种方式:(1)NANB=(NA微粒个数 mA物质质量 MrA相对分子质量)(2)化学方程式 aA+bB+cC=dD+eE+中,NANB= ab在介绍孔雀石型碱式碳酸铜和蓝铜矿型碱式碳酸铜的外观后,笔者也强调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也从微观

8、本质解释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初中阶段,硫酸铜、氢氧化铜和氧化铜是最具代表性的含铜化合物,为了突出这几种特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性质,笔者仅仅给学生提供了硫酸铜、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完成四个实验(如图4)。在讨论实验方案时,产生了如下对话。A学生:“Cu(OH)2既要生成CuSO4,又要生成CuO,怎么可能完成?B学生:“可以。先将生成的Cu(OH)2和H2SO4反响生成CuSO4,再将CuSO4和NaOH反响生成Cu(OH)2,然后再加热Cu(OH)2生成CuO。C学生:“这样虽然可行,但是实验过程太复杂了,有没有简便些

9、的实验过程?于是,教师建议:“第一次生成Cu(OH)2后,大家可以將试管中的蓝色絮状沉淀分一局部到另一个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Cu(OH)2的两个实验。这样操作,就可以省去制取两次Cu(OH)2的麻烦,比拟简单。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感慨:“实验操作可以灵活些,在平安操作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创新。上述实验虽然仅仅是一组试管实验,但是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与以往实验的不同,本实验也另辟蹊径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4.培养学生的开展观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高速开展,化学实验中经常能看到数字化实验的身影,于是,笔者也当堂演示了数字化实验检验碱式碳酸铜分解产物。但是笔者也展示了传统实验,

10、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实验,比拟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的优缺点。借此培养学生用辩证开展的眼光来看待如今的化学实验。在介绍Cu2(OH)2CO3易和酸反响时,笔者也向学生提问:“家中铜制品外表的锈可以如何简单处理?学生很快便答复:“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响。笔者再追问:“家中有盐酸和稀硫酸吗?学生答:“和白醋或醋精反响!笔者希望化学的学习重在书本,但不局限于书本,化学必须走向生活,应用于生活中。在复习书本上常见的铜及其化合物后,笔者重点介绍了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作为常见含铜化合物的拓展和延伸,能让学生用开展的眼光认识现在所学的物质。让学生知道学习书本上的物质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没学过的物质。笔者也给学生介绍了

11、碱式碳酸铜的两种结构,让学生了解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前的很多知识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需要不停地学习。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变化观、微粒观、实验观和开展观,但是碍于一节课的时长,有的内容并没有得到更深入的讨论,只能留作课后思考。九年级?化学?中像铜及其化合物这样的碎片化知识有很多,如碳及其化合物、钙的化合物等,假设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和适当扩展,相信能让复习课的课堂焕发出新的荣耀。就像郑胤飞教授所说的:“我还是希望多给学生一点逻辑,多给学生一点化学味,多给学生一点文化,从而多给学生一点兴趣。2参考文献1徐 丽.中考深度复习策略基于化学根本观念有效架构“思维图谱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5).2郑胤飞.文化有根,课堂有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1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