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7239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 4-4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1一、素材点说柳宗元获罪遭贬,心情极度郁闷压抑,痛苦不堪,又居于偏远的永州,只好寄情山水,抒发政治上的失意和郁闷之情。西山的高峻挺拔、气象阔大、独立出众,暗合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西山,成了柳宗元的知音。在西山,他乐而忘返,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作者对人生磨难的不屈抗争与高贵人格的体现。这种坚强的性格与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升学、就业、工作压力,我们要像柳宗元那样,学会在自然中宣泄激情,释放压力,在困境中保持高尚人格。【适用话题】在自然中释放压力困境

2、与追求人格与追求永远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二、素材运用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坐在江雪里。把钩放下。端坐。收竿。把钩放下。一尾盛唐就这样被你轻轻提起,又被你轻轻放下。我顿悟了,我明白了。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捕蛇者感慨万千,对钩心斗角者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不屈人格,注定要把你推向永州。这样,你便贴近了寂寥凄清的小石潭,你便登临西山之上而长啸。所有的悲叹在这里全然消解,所有的哀怨在这里全然沉淀,所有的硬气在这里全然升腾。三、文摘精华披草而坐,倾壶而醉2014年03月29日开封日报任崇喜想起这句话时,身体有恙的笔者正躺在古城

3、一座老房子向北的窗前,任自然的风吹过,任思想的野马脱缰驰骋。难得有这样的时辰,首先想起的竟然是柳宗元和他的永州八记。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维持了146天的“永贞革新”失败后,33岁的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外放,初贬邵州刺史。行至荆南的途中,他又接到了贬为永州司马的诏命。柳宗元在永州的职务全衔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员外置”就是编制之外的人员。司马名义上是州刺史的佐官,实际上一般用以安排贬退大臣和宗室、武将,白居易曾为落职江州司马而伤痛不已,作江州司马亭记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尽管柳宗元曾这样称颂过永州山水形胜:“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但

4、实际上,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而且山陵起伏、河流纵横、杂树丛生。柳宗元在永州滞留的时间,人们概略地称之为柳宗元永州十年。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时即有才名,胸怀大志,在家乡曾经一时“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他贞元九年中进士,贞元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并开始涉足官场。贞元十七年,柳宗元被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被调回长安任职,并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直至“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从京城长安被远贬至蛮荒之地,柳宗元内心的悲愤、忧郁和痛苦可想而知。他的身体,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他的诗歌中塑造了两个渔翁形象,一个独钓寒江,一个

5、夜傍西岩。他们简直就是作者的化身!两个渔翁交错在一起,在柳宗元内心不断争论,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没有结果。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的天才越高,他就越能够深刻而广泛地拥抱大自然。”他只有寄情山水,转移痛苦,著书立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他自从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公务之余,经常漫无目的地转悠,与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迂回在曲折山间小溪、深幽泉水和怪异山石间。“余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他到永州后,最初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6、,后来只能在寺庙里寄宿。尽管被贬,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对壮志遭受重挫的柳宗元来说,行如囚徒的特殊处境也不啻于一种折磨:“以罪大摈废,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缠索,处则若关桎梏。彳亍而无所趋,拳据而不能肆。”此时,唯一能解救柳宗元的,也只有消愁的酒和四季永恒的山水风景了。当时曾有人以无忧自得即“浩浩”称贺柳宗元,柳宗元回答说:“子诚以浩浩而贺我,其孰承之乎?嬉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之哀,过乎恸哭。庸讵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子休矣。”这是柳宗元内心世界真实的自我袒露。在别人看来,柳宗元远谪永州,终日游赏山水,无忧无虑,实在是自得得很。只有柳宗元自己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怎样巨大的痛苦!如果没

7、有永州幽雅的山水,柳宗元该如何熬过永州长达十年的牢狱般的日子呢?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平生最为困厄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这穷蹙的十年,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假如柳宗元没有被贬谪,没有经受如此风霜,那么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会不会诞生呢?“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开篇之作。文章写西山之美,主要突出它的高峻,着力刻画人在山巅居高临下所见的景物,使人忘却“惴栗”。难怪有人这样说:“坐,醉,梦,卧。古人便是如此简单。定不是华屋,定不是华筵,定不是强劝而醉。醉了也定不是去洗浴,定不是去按摩,定不是去歌舞的。卧则枕草,梦则露白。”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个人:苏

8、东坡。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一再被贬。他在夜游赤壁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生命的无常与有限。于是,他写道:“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多么聪明的苏东坡啊!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何不好好享用呢?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何处是故乡!他在书临皋亭这样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奔入”多有情调,多么旷达,多么自在。“扪萝西山,沿候樵径”、“屏山献青,画峦滴翠”这些流连于大自然的笔墨,实在令人神往。在我们阅读永州的柳宗元时,也会发现另一个现象:诗人独游山水的时候,也是他最为痛苦的时候。他的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但他越是想做一个愚人,却越是清醒,越是想视而不见,却越是看到了世间的污浊。于是,在旷日持久的忧愤中,诗人耗尽了热血和激情,死时仅47岁。或许,诗人的闲适,只是文字上的,远远不是真实的内心。关于此,司马迁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