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词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271229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唐五代词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晚唐五代词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晚唐五代词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晚唐五代词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晚唐五代词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唐五代词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唐五代词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目的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课时安排5教学方法诵读法教 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第一课一、词 的 简 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

2、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 、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 ,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

3、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 高 雅而全 面 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

4、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三、学习下列几首词。 (一)诵读菩萨蛮,依次解释划线的词句;揣摩词意。 菩 萨 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晨阳闪闪或明或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边发丝飘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 懒懒地起来画一画细长弯曲的美眉, 弄妆梳洗迟。 迟迟地修饰仪容,梳洗打扮。照花前后镜, 对前镜、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花面交相映。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绣罗襦 ,穿上的刚熨平(或“贴绣”)的绫罗短袄上, 双双金鹧鸪。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品读与探讨 1、诵读这首词,试圈出各词句的韵脚,

5、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 明确:这首词的韵脚前后分别是“灭”、 “雪”、“眉”、“迟”、“镜”、 “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2、试找出全词中的物象,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 明确:词篇中的“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画”、“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3、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从“懒”、“迟”的动作中窥探出,又可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

6、饰图案中发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此词正是通过描写一个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表现了她慵散无聊的心绪,自矜自怜的情怀。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2两题;完成作业纸上1-7题。 3、预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体会菩萨蛮词两仄两平的韵律特点。第二课时(二)诵读韦庄菩萨蛮词。 菩 萨 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

7、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学习与探讨 1、反复诵读这首词;逐条解释划线的语句。 2、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3、词中“人”、“江南”、“老”、“还乡”

8、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样写,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4、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作者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春水”二句写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终老还乡之意。然而这一切的美景皆从“游人”眼中写来 ,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

9、情,更觉沉郁深挚。5、比较温庭筠词与韦庄词各自的特色。(略)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背诵两首菩萨蛮词。讲解已批阅的作业,强调要点。略。第三课时(三)诵读冯延巳鹊踏枝词,解释划线的词句。 鹊 踏 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

10、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简介“闲愁词”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对此二字,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闲愁词”是唐宋词的一个重大门类,有着独特的类型特征、美学价值。闲愁词的基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题反思的产物。忧生之嗟

11、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幻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达到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氛围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问题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明确这首词

12、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明确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

13、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布置作业1、 背诵这首词。2、完成作业纸11-13题;完成解读1-6题。第四课时(第四课时)先强调前三首词各自的写作特色;背诵;然后导入新课。(四)诵读李璟词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诵读几遍;解释划线的词句及加点的词语。 2、找出浣

14、溪沙词押韵的平仄规律。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品读与探讨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