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7115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科、省教研室多次来如皋调研“活动单导学模式”并多次给予肯定,人民教育将在9月份推出专刊介绍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省内外许多学校组织人员来如皋考察、学习,可见“活动单导学模式”已经在全省甚至在全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方注意。教研室布置我这样一个题目“活动单导学模式”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可见如皋教育人自我解剖的勇气和精神!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本着交流、探讨的目的,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纵观我们的课堂,不少的课堂活动还在浅表层次上徘徊,追求表面热闹;老师的点拨、引领缩手缩脚,思维训

2、练、知识建构没有高度;讨论、展示过多过滥,“检测反馈”不能当堂完成;以及话语霸权现象;特差生现象等等,这些都成为“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最常见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对策之一:抓住根本,设计简约、开放的活动单一、对“活动单”的再认识1.活动单是什么?我以为活动单是“催化剂”,活动单是将教材“冰冷“的智慧之果还原成学生生活情境并激发学生“火热”思考的“催化剂”;我以为活动单是“路线图”,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本人风格以及学生实际预设的本班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我以为活动单还是“导航仪”,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导航仪”。

3、活动单是“催化剂”、“路线图”、“导航仪”,因此,能否设计出一分好的活动单,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2.一分好的活动单必须具备的特性。活动单必须具备针对性。由于教师、学生和班级的特定性,活动单必须具有针对性,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老师教学同样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同样的班级在不同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活动单,学生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只有适应学生生活实际的才是最有效的。直接“拿来的”活动单很难适应“本班师生的实际”,造成“水土不服”现象;“拿来的”活动单容易束缚师生的手脚,特别让教师自己无所适从,变成活动单的“牵线木偶”。教师将课前预

4、设的“活动路线”印发给学生就是“活动单”,留存在自己头脑中的就是“活动预想”,如果教师只把别人的“活动单”拿过来使用,而自己头脑中没有全盘的“活动预想”,势必不能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活动单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现行的活动单是纸质文本,一课时一单,人手一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不便之处:低年级学生由于阅读能力有限,不能进行这种模式的学习;纸质文本呈现,把“路线”及任务规定死了,不便于灵活调整,而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应当是现代课堂教学活的灵魂;一课时一单,不便于教师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调控学生的学习进程;人手一单,有时限制了学生更好的“合作”。从把学习的主动

5、权交回给学生这个本质意义来说,活动单的呈现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材料角度看,“活动单”可以是纸质的,可以是多媒体的,也可以是小黑板等其他的;我校老师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秋姑娘来了一课,活动单的呈现方式就是一片“枫叶”剪纸,活动方案就写在树叶背后,学生喜闻乐见!从课时角度看,可以一课时一单,可以是多课时一单(语文学科一篇课文一单,数学复习课两三课时一单);从学生角度看,可以人手一单,可以两人一单,甚至一个小组共用一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单的呈现方式可以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年级制宜,因科目制宜,因内容制宜。说到这儿,我忽然想到这几天我看到的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南有胡雪岩,北有

6、孟洛川。孟洛川在成长为一代大商的过程中,这样一首诗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陶朱商经石中玉,鬼谷兵法璧有暇,大商之道何处寻,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座的老师有谁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吗?北宋政治家赵普是宋太祖的宰相,后来辅佐宋太宗,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在这部电视剧中,对“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这样理解的:不是指文字上的半部,而是通晓其大义,活学活用。不要死搬硬套,你要懂得变通,懂得取舍,正所谓大德不逾限,小德出入可也。

7、这便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俗话说“全信医不如无医”说的恐怕也是这个道理,对待教研室编印下发的活动单,各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呢?高效课堂何处寻?半部单子导学生。活动单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于没有进行二度开发的老师来说,拿到的活动单看似完整,其实是设计者设计思想的“一半”,没有个人钻研,不理解设计意图,难道不是“一半”吗?!这样的“一半”不能带来高效课堂,只能误人子弟!我所说的“半部单子单子导学生”是经过二次开发的,经过取舍的,有着个性特征的活动单。二、怎样设计有效的活动单?(一)活动单设计必须抓住“根本”。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本质特征,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不同的

8、教师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从大处来说,活动单设计必须以教育家的眼光审视教学活动,以学科专家的敏锐诠释教材本质,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把握学生“活动”过程。以数学课为例,大到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小到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知识点的“前继”与“后续”,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在设计活动单时都必须予以重视。抓住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9加几一课,学生说出三种算法以后,教师注重的是4的分成和算式的填写,没有4为什么分成1和3的追问,“试一试”教学中没有为什么要“圈一圈”的思考,最后花了近5分钟时间试图让学生发现9加几等于十几(这里的几比原来的少一)的规律。听课后有这样的感觉,执教老师重视了计算技巧的训练

9、,忽视了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的“根本”所在是在算法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建立9加几算法的思维模型,即“凑十”法。9加几的结果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怎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知“转化”(学生不必知道这一名称)的基本思想,通过数学的活动和思考,优化算法,达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地学生建立“凑十”的思维模型之后,碰到“8加几”、“7加几”甚至以后的简便运算,学习起来就轻松了,甚至不教也会。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本节课可以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方案:活动一想一想,摆一摆。19加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先把你的想法摆出来再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2.小组交流。(学

10、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后,让每个小朋友试着摆一摆。教师提问: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活动二圈一圈,说一说。1.完成“试一试”。先圈一圈,再把你的方法告诉同组小朋友。2.全班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讲得最清楚?(二)活动单设计必须注重“简约”。成功的活动单设计必须言简意赅,明白如画,学生阅读活动单从而明确要求的时间不比听老师讲一遍要求的时间长,并且知道该怎样活动(操作)。郭思乐教授介绍的数学课对我们应该很有启示。八年级一节数学复习课,老师提出要求:每组找一道关于指数对数的题目,用心去找吧!小组合作讨论后全班交流,一个组交流时这个组位置上空无一人,这个组的每一位成员到其他组讲演,因为这个组

11、每一个成员就是这道题的“专家”。活动单导学模式与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生本”课堂的相同之处都是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大道自简,活动设计必须在非活动不可之处,交流必须是在朦胧、困惑之处,删繁就简,只留主线,这正如中国画,留白之处可以自由想象。活动单设计的问题必须具备引领性,直接指向教学活动的“根本”,活动单的设计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本人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这样的:活动一:猜一猜,学会提出问题。1.看黑板上的图形(部分遮住),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2.关于长方形、正方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小伙伴吧!猜一猜,激发兴

12、趣;提问问题,把有关基本知识点的复习权完全交给学生,实践证明,活动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提出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周长计算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周长是多少的问题等等,把老师要复习的内容全部提出来了,培养了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是自己的,解决起来兴趣很高,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约的活动单设计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留给学生活动时间多、空间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言自明。(三)活动单设计必须体现“开放”。活动单导学模式秉承胡瑗“苏湖教学法”的衣钵,散发着浓郁的实践精神和乡土气息,是江海大地区域教改的成果,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类型的学

13、习,能够适应所有类型的教师,活动单同样也不例外。不能把活动单模式变成单一的教学模式,活动单设计必须兼容并蓄,必须体现开放性。1.操作程序的开放性。活动单程序有相对稳定的课堂流程和结构,但不是封闭的、排外的系统,应该留有创新和变通的空间,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在坚持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的前提下,不同学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型都可以对教学程序尤其是活动环节进行取舍增减”(金海清访谈录语)。2.活动任务的选择性。活动单的任务链接可以是串联式,也可以是并联式,应该是一个可以进行选择的“菜单超市”。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计算,教材呈现了三组数据不同的梯

14、形,在设计活动单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组进行探究,这样每组的活动是不一样的,学生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展示交流,横向比较,虽然数据不一样,但可得到相同的结论。活动的可选择性,在节约教学时间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组际比较,教学活动走向深入,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更有效的。此外,任务设置应该是弹性的,本节课完成不了,下节课再来,本节课顺利完成任务了,而教师“活动预想”还留有一手,可以再适当延伸。3.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活动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生命线,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永久性“磁石”;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小组的这个集体重要,这样“合作”就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感觉到必须合作,愿意

15、合作,乐意合作;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探究成为一种可能。活动单设计的活动必须走出“书本”,走进学缤纷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学习。小数学科的活动单设计,除了常见的操作、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等课内活动,还可以设计调查、访问、测量、资料收集、知识整理等课外实践活动;除了完成老师设计的活动“规定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自选动作”的活动,比如交流过程中的“问难”和“质疑”,向其他小组提问,向汇报的“质询”,与老师“辩论”等等。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其关键是“导学”,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受学科基本思想,从而掌握学习方

16、法,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4.活动方向的微调性。课上讨论的话题允许“跑题”,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算法产生兴趣,展开了讨论,虽然超出教材和教师的预设,只要是有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节外生枝”为啥不可?“我的课堂我做主”不应该停留在口号层面,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应当是每个教师的心理底线。笔者最近听了三年数学课认识几分几,“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学生展示汇报时,有一个小组把四分之二说成二分之一,理由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二份儿,这样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这里“跑题”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认识几分之几。执教老师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其说完,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放手让他们争论。看似“浪费”了时间,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感知了二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二。这样的“跑题”好!同时也给我们设计活动单提了个醒:活动单设计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