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范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26945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案范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案范例 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一起看看高中数学教案范例!欢迎查阅!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的存在与应用.对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量与量的比较过程.即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

2、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再现、回忆得出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中实例,充分利用数轴这一简单的数形结合工具,直接用实数与数轴上 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数与形两方面建立实数的顺序关系.要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 三维目标 1.在学生了解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下,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理解实数

3、大小与数轴上对应点位置间的关系 .会用作差法判断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会用配方法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 3.通过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关系,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 教学难点:准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章头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卫星、飞船和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它将学生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自然和浩瀚的宇宙中,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

4、自然地引入新课 思路.(情境导入)列举出学生身体的高矮、身体的轻重、距离学校路程的远近、百米赛跑的时间、数学成绩的多少等现实生活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描述出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怎样在数学上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教师组织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让学 生用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这样学生会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从而进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由此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

5、示不等关系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 3数轴上的任意两 点与对应的两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 4任意两个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用逻辑用语怎样表达这个关系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概念,使学生明确“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b”“a 教师与学生一起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 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气温32 ,最低气温6 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

6、同的两点、B,若点在点B的左边,则xA 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 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实例6:限速0 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 kmh. 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应不少于2.3%. 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够发现身 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作为我们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这是我们每个研究数学的人必须要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我们

7、所研究过的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那么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如-714,x6,a,34,05等.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的7个实例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实例,若用t表示某天的气温,则 t32 实例,若用x表示一个非负数,则实例5,|A|+|BC|A|,如下图 |AB|+|BC|AC、|AC|+|B|A|、BAC|B|. |A|BC|b,a应用示例 例(教材本节例1和例2) 活动:通过两例让学生熟悉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配方法. 点评:本节两例的求解,是借助因式分解和应用配方法完成的,这两种方法是代数式变

8、形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变式训练 1.若f(x)=3-x+1,()=22+-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 ) (x)g() Bf(x)=g() Cf() 答案: 解析:f()-g()=x22+=(-1)2+10,f(x)g(). 2.已知x,比较(+1)2与42+1的大小. 解:由(x21)-(x4+1)=x4+2x2+1-xx2-1x2 x,得x2从而(x2+1)x4+2+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b) ()a2与21a+b(a,b0); (2)ab4与a3(a-b). 活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

9、本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要点拨学生在最后的符号判断说理中,要理由充分,不可忽略这点. 解:(1)b2-21aba+b-aba+b=a-4ab2a+b=a-b2a+b. a,b且ab,+b0,(a-)0.-b2ab,即a+b221a+1b. (2)4b4-a3(a-b)=(b)(a+b)(a+b2)-(a-b) =(a-)(a3ab2+-4a3)=(-b)(a2-)+(ab2-a3)+(b3a3) =-(-)2(3+2ab+b2)=-(ab)222+(a+b)2 a(a)20(当且仅当a=b=0时取等号), 又ab,(-b)20,2a+(ab)0.-(a-b)22a+(+b)y,且y,比较xy与

10、1的大小. 活动:要比较任意两个数或式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 解:xy-1x-yy. xy,x-0. 当时,-y0,即x10xy. 点评:当字母y取不同范围的值时,差y-1的正负情况不同,所以需对分类讨论. 例3建筑设计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 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 活动:解题关键首先是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然后比较前后比值的大小,采用作差法 解:设住宅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分别为、b,同时增加的面积为,

11、根据问题的要求a 由于+mb+mab=mb-a+m0,于是amb+mab又a1, 因此am+mab10%. 所以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后,住宅的采光条件变好了. 点评:一般地,设a、为正实数,且a 变式训练 已知a1,a2,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1,则( ) A.a1+a8a4+a5 B.a1+ C1a8a4+a D.1a8与a4+a5大小不确定 答案:A 解析:(1+a8)-(a4a5)a1+aq7-1qa14 =a(1-3)q4(1-)a1(1-q)2(1+q2)(1+q)(1). a各项都大于零,q0,即1+q0. 又1,(1+a8)-(aa)0,即a1+a84a5.

12、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从实数的基本性质的回顾,到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从例题的活动探究点评,到紧跟着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繁就简,联系旧知,将本节课所学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教师画龙点睛,点拨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对两个实数大小比较时易错的地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节末的思考与讨论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 作业 习题1组3;习题1B组2. 设计感想 1.本节设计关注了教学方法 的优化.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 过程,不宜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或原封不动地照搬一种实验模式.各种教学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很好地适应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是说

13、,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针对个性,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施教灵药 2.本节设计注重了难度控制.不等式内容应用面广,可以说与其他所有内容都有交汇,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作为本章开始,可以适当开阔一些,算作抛砖引玉,让学生有个自由探究联想的平台,但不宜过多向外拓展,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本节设计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是数学教师直面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线.采用一题多解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性及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僵化.变式训练教学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的广度,解题后的点拨反思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提升 高中数学教案范例2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