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6940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1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朋友们:“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全国第六个老年节。在此,谨向全区广大老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向辛勤工作在老龄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全区老龄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由台了一系列惠老政策,

2、积极构建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不断优化养老服务环境,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敬老氛围,全区老龄事业发展美好前景已经展现、蓝图正在绘就。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开创老龄工作新机制。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由的目标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让广大老年朋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社会各界

3、要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各地要积极动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主动帮助孤寡、贫困、残疾、高龄、优抚和“空巢”老年人解决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实际困难。全社会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老龄事业,关爱老年朋友,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过去,广大老同志为全区建设奉献了青春、洒下了汗水。今天,xx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依然离不开全区老年朋友的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希望全区广大老年朋

4、友“老骥伏板,志在千里”,继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提升,为建设更美更富xx区作由新的贡献!衷心祝愿全区老年朋友节日快乐,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敬老爱老我们在行动“敬老月”活动倡议书2今年的10月17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九九”重阳节,10月也是我国开展的第九个“敬老月”活动月。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爱老助老社会氛围,西湖区老龄办决定在全区开展以“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西湖敬老月”活动。并就此发生如下倡议:一、广泛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献爱心活动。积极开展“金秋惠老”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主动为高龄、空巢和孤老解决生活困

5、难,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着力营造帮贫助老、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党和政府的关怀。二、大力开展为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居家养老站点、志愿者组织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搭建为老助老的社会平台。开拓尊老爱老的志愿服务空间,广泛开展“六助一送”服务活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关心老年人生活,倾听老年人心声,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三、积极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老年人舞蹈、健步行、绘画、书法、摄影等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现当代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四、积极宣传尊老敬老新风尚。用自己的言语影响人,以自己的行动感召人,努力弘扬助老为乐的风尚,争当道德实践的标兵,积极传播尊老敬老事迹,让尊老敬老之风成为社会的主流。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集结各方力量,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关爱老人,用真心、真情、真意为老年人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全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xx推荐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