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626594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读后感.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关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施行以来,老师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详细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要想上好课,首先必须备好课,那么,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呢?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认真拜读了由杨九俊、吴永军两位博士主编的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我深深地被专家的视角所折服。备课是老师的常规工作,它不仅表达老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更能看出老师的工作才能和专业素养。备课犹如工程师设计施工蓝图,又如打仗时指挥员设计作战方案,它是完成某项工程和获得作战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在施行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可见其重要性。书中强调传统备课存在的问题有四点

2、:1、无视学生2、价值单一3、过程单向4、反思苍白。作为老师,不应该只关注怎样教,也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怎样学,而是应该站在第三方立场对待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比方:汶川大地震中,吴加芳的妻子不幸遇难,但丈夫为了还妻子一个尊严,决然将妻子绑在身上,用摩托车托回了家。这张图片曾经感动了全中国,我们认为吴加芳有情有义,对妻子不离不弃,甚至出现了嫁人就嫁吴加芳的流行语。外国媒体同样也登载了这张照片,评论却截然相反:中国政府干什么去了?居然让一个灾民自己背着妻子的尸体去处理。由此可见,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与判断。如何做到高质量的备课呢?我想在考虑学情的根底上,还是要从教材入手。因为教材是老师和学生进展

3、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研究教材就成了进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根底,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说是年轻老师,就是那些教坛老江湖也常常感慨:真不知教材到底要我们教什么。可见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的重要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我区的3C知识形成中的学生思维开展研究要求老师们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个方面分析p 教材内容,就是为了帮助老师们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特级老师沈重予曾说过: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要教什

4、么(即学生学什么),在此根底上,才能去考虑怎样教的问题,否那么就会张冠李戴,盲目教学。第六册找规律一课,无论是教材呈现的标题还是主题内容,似乎都在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比照、归纳得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和两个乘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这两个规律。可细细分析p ,却不尽然,本课主要是解决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方法,找规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法。假如只是根据教材呈现内容来教学,势必偏离正常轨道。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学时,我既重视规律的寻找与提醒,又有所侧重地强化口算方法的指导、落实,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老师们运用3C知识进展

5、分析p ,罗列出了一大堆的知识点,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顶点、棱等等知识,如此众多的知识点能在40分钟内予以解决吗?答案是否认的。即使一网打尽了,也不能保证学生们都能完全吸收、消化掉。我想,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展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较深化地认识,也防止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新课标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的,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颖出炉。备课就是老师的自修,老师要进步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学习专业理论以外,就是在备课这一环节中获得的。备课就是治学,老师要在备课中擅长发现,擅长研究,擅长创造。关

6、于新课程备课新思维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范文一如何使老师能更好的开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老师知识层次的需求,那终身教育杜宇进步老师素质很重要。如今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彼得圣吉博士:将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才能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单位而言,要由传统教育中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老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老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老师身上所表达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老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形式,

7、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可以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展教育,也才可以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从做事的角度看,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参加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场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只有老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进步的才能,才能学生如何学习。一个人按常规办事总是容易的,要尝试一个新的途径就要困难得多。同样,老师的创新才能需要终生培养,老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鼓励,而无论是创新才能还是创新动机都应归因于老师的终身学习。从做人角度看,老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也要求老师要终身学习。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有一

8、个着名的命题: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样的树叶。我们也许同样可以说,人生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由于其独特的个性而在与别人的互相区别中存在,并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别人和社会,从而表达自己人生的独特价值。而从哲学的角度,我们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展考虑,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开展形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越超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考虑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老师是永不停顿学习的人,他愿意承受这样一个创造的过程,进展终身的修炼,最终形成完好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

9、他的学生。综上,一个现时代的引导型老师,无论是做人以其良好的修养引导学生,还是做事以其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都需要自身连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原因只有一个进展终身教育者必先成为终身学习者。走进新课程范文二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而言,确实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

10、受。一、老师教学地位的转变,课改中一再强调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才能,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因此,作为老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轻松的气氛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时机,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展,使他

11、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老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点详细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表达在备课上。传统的备课,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侧重于老师的教。老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无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历的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对教学目的确实定也是以老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考虑,那就是假如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在反思中醒悟: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

12、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一句话,备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上多下功夫,要在如何引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这句话不再是像从前一样被挂在嘴边,而是要实在地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关于授课,在看这局部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关于多样化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偏向,虽然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去活泼课堂气氛,可是发现一旦气氛活泼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

13、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要解决多样化教学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矛盾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揣摩和探究。老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时机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可以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与进步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亲密,即使老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老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

14、理论,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响,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考虑,并对其答复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制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老师的强迫力的同时,不能无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互相尊重的的环境与气氛。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要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疑心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与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和理论活动。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本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形式的变革。课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去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自主学习才能。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范文一本学期由于参加根本功比赛,认真翻阅了2023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确实使自己不管从教学中还是从理论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下面是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16、是培养公民素质的根底课程,具有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的,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可以看出,人人和不同的人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人人意味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是指数学课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施行有差异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施行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开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提出: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我不用测量,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任意两个角,我就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对此半信半疑,纷纷来提问,对于老师的答复,学生在经过测量后发现都是正确的,此时学消费生了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