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264905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险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车险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车险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车险市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车险市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险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险市场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数据显示, 2009 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 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史最高, 销量跃居全球第一。 如此巨大的汽车市场能给中国车险业发展带来多大的机会呢?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效应,已经在2009 年产险行业首次实现历史性扭亏中得到印证。尽管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车险仍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增速达到了25% ,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目标,保费收入约2150 亿元。在财产险业务中的占比达到了历史性的70% 以上。产险扭亏,车险的作用不言而喻。2010 年,车险市场是否会随汽车市场再上一层楼?车险业在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理赔服务等诸多方面会出现何种新的趋势呢?趋势之一小排量汽车增长改变客

2、户构成在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 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影响下,车险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而随着小排量汽车的增加,车险市场客户群也随之发生改变。“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一个重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措施:2009年 1 月,将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 这给车险市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拉动新增车险的增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如是说。针对今年的车险市场,他表示,2010 年财产保险 市场将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其重要原因在于车险市场的增长潜力。 “2009 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在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 汽车下乡、 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综合作用下激增了 50% ,从而带动了车险的较快增长。 201

3、0 年,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将继续受到政策的激励。”郝演苏说, 2009 年 12 月 9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 2010 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 2013 年 1 月 31 日。其中,行业最为关注的减征 1.6 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至 2010 年底,减按 7.5% 征收。另外,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 5000 元至 1.8 万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也由 13 个扩大到 20 个。在这些政策的促进下, 车险市场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从而带动财产保险市场的增长。“但值得注

4、意的是, 国家已经降低了2010 年小排量汽车的税收优惠,购置税从2009 年的 5% 提高到了 7.5% 。”郝演苏说。“随着小排量汽车车险占比的逐渐增高,车险的销售区域, 正逐步向一些不发达地区延伸。”中国人保车辆保险部市场开发处副处长李文昱说。他认为,小排量车的增加首先使得客户群体发生改变。不发达地区的一些驾驶员与城区的司机在驾驶习惯、交通意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另外,当地交通状况与大城市也存在着差异。小排量汽车车险的快速增长, 带来客户群的改变, 无论是出险还是理赔,都会给车险行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说农村地区,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各种类型车辆的混杂程度较高,风险可能会更高,对保险的需

5、求也会更强一些。李文昱表示, 针对这些额外问题, 人保财产一方面将从承保角度加强风险选择, 另一方面也注重与相关部门一起做交通安全、交通教育方面的宣传。 “我认为,小排量汽车增长这么快,尤其是农村地区, 加强当地安全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趋势之二竞争转向以服务手段吸引客户随着车险从保费和条款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水平与质量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保险公司围绕车险展开的一系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举措,使得车险理赔时效明显加快,服务范围也不断延伸。现在车险在险种结构、保费费率等方面越来越趋向统一,车险行业的竞争正逐渐从依靠价格优势争取客户

6、,转向从服务上入手吸引客户投保。“人保车险的服务一直都是在不断延续,不断丰富扩展。”李文昱介绍,人保开展的“金牌服务工程”以不断创新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客户;“车险理赔无忧”为快速赔付铺平了道路;“服务达标活动”让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电话直销”让便捷服务取得新突破。 “每年我们都会搞客户服务节,节假日期间我们会在一些旅游景点,对一些出险客户提供理赔服务。人保还在很多地方推出车险管家服务。客户出险后只要把车交给我们,之后的相关事宜包括修车、理赔等都不用操心了。我们修好之后会把车送到客户手中,实行理赔的全流程服务。”李文昱说。平安车险 2009 年则推出“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三天赔付”的

7、社会服务承诺,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对赔款金额在1 万元以内 (包含 1 万元 )的车险保险责任事故案件,在客户提交索赔资料齐全有效的情况下, 承诺 3 个工作日内完成案件审批并通知付款;未能达成上述承诺的案件, 平安将以银行活期利率10 倍的罚息 (按日结算 )赔偿客户。截止到2009 年底,符合平安车险万元3 天理赔承诺赔案约350 万件,承诺达成率超过99.87% ,件均承诺时间 0.46 天。“服务承诺不仅体现了社会责任,也带来了效益。2009 年平安保费的强劲增长与服务提升密切相关。”平安产险运营中心车意险理赔部副总经理曹阳说,2009 年在“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三天赔付” 车险服务承诺出

8、台后,又恰逢国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各项措施,从去年二季度开始车险业务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据统计,2009 年平安车险保费收入296.01 亿元,同比大增52.7% ,市场份额升至13.7% 。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车主。随着保险公司服务的延伸,车主们不必再为定损、理赔等烦恼,而且还可以享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临时救援、酒后代驾等特色服务。趋势之三开辟新渠道电话投保越来越多车险电销渠道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车险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打造符合监管要求的集呼叫中心和配送系统于一体的车险电销业务。“我自己的车险就是通过电话渠道购买的!”采访人保财险电子商

9、务部总经理蒋新伟时,他这样说。打一个电话, 就有保险公司人员上门来收取车险保费、送车险保单。电话销售车险以其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正成为财险行业越来越热的渠道。“电话车险舍去中间环节,采用电话直销模式, 大大降低了中间成本,在这种直销模式下,保险公司直接让利给车主,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得到了保险商、保监会和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蒋新伟说。最早进行车险电销的是平安财险。2005 年,平安首次尝试电话直销时只有2.5 亿元的保费收入,2008 年电销收入16.4 亿元,而到了 2009 年,其收入预计超过30 亿元。“增长速度如此快,我们也始料未及。”平安财险电话车险新闻发言人卢金胜说。他介绍,以

10、上海市电话呼入量为例,2009 年4 月,该公司电销中心平均每天呼入电话近400 个, 11 月份平均每天 800 个, 12 月超过 1200 个。目前,平安电销车险占其个人车险业务的15% ,而从整个电销行业来看,其占整个电销行业的比例更是超过80% 。人保财险作为第二家涉足电销车险的公司,其发展也极为迅猛。自 2009 年 2 月开展电销以来,已接入 200 万次电话,有 12 万个客户通过电话渠道购买了车险。“电话只是个渠道, 其背后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支撑销售、理赔和服务,而这也是电话车险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卢金胜告诉记者, 2009 年平安产险在全国各机构设立专门的电销业务部

11、,平安也成为第一家在全国各地专门设立电话车险管理、服务团队的保险公司。“根据保监会的要求,电话车险的销售必须集中管理,但保单配送、收费、理赔等后续的工作则必须依靠各地机构配合支持。如何打消部分车主认为电话车险只做销售、后续服务无法保证的误解,更有效地做好终端的服务,是平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金胜介绍,此次调整后,平安产险有近500 人的专业电销管理、服务团队, 分布在全国各大市场,在业务的协调和客户的服务上将更有效率。至此,平安电话车险以上海总部为空中指挥、销售中心,各地业务部为地面执行团队的专业运营系统模式初定。据悉,除了平安和人保,如今还有太保、大地、天平等10 多家财险公司涉足电销渠道

12、, 今年这一渠道无疑将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便捷和实惠。趋势之四加强监管市场环境不断改善“见费出单” 、车险理赔规范等一系列监管要求改善了车险的市场环境,使得整个车险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行。可以预计,今年我国车险的经营情况将进一步好转。“产险业实现扭亏为盈,特别是承保效益有实质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监会2008 年 8 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在2009 年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占保险费规模 70% 的车险市场。”郝演苏告诉记者,保监会从源头上加强对市场行为的刚性约束,通过实施“见费出单”制度,应收保费和截留、挪用保费等风险得到遏制。同时,通过规范车险理赔环节、增加理赔信息透明度、建设车险信息平台、规范费率浮动因子使用和出险违章控制等业务流程,车险市场价格无序竞争的空间得以压缩。这一点,保险公司也深有体会。李文昱表示,2009 年见费出单管理制度在全行业的普遍推行,对于杜绝拖欠保费现象,推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