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262315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临床医学中的模糊概念论文摘要:非线性动力系统是当今前沿学科之一,在自然界和社会各界中充满 了非线性系统关系的现象或过程:如四季变化,潮涨潮落,股市波动,物价涨跌 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变化等均可以归纳在非线性动力系统范围。60年代出现的混沌(chaos)系统就是研究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重大理论进展,研究的目标是从 无序中发现有序,在冥杂中寻找简捷。本之是依据这一理论对临床医学中客观存 在的一些模糊混沌现象进行一次肤浅的探索。在本世纪中乍得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命题一一模糊数导,曾引起了数学界以 至整个科技界极大关注。1986年司岩在大科学的模糊观念一文中对自然科 学中的模糊现象亦有非常精辟的论述, 并

2、引叙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例:由电子计 算机控制的摄像机将某人的人种生物学参数摄取储入信息库中,当需对此人辨认时,按其精难的运算程序核对一遍,参数对了便预示“是”的答案。而问题的复 杂性是一夜间受试者脸一长出了一粒粉刺,原先信息库中没有粉刺的储存信息, 辨认得出了“否”的结果。堪稻当今精确之最的电子计算机却犯了一个原则性错 误。试想,一婴儿绝不会因妈妈脸上长了一位纷刺而失认的。遏份地追求精破反而失去了真实。可见,电子计算机系统在处理模糊信息方面还不及一婴儿高明。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 学模式的转换,院着医学舆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渗透,随着医学哲学思想的相

3、互 偶聊,医学领域中的模糊概念愈来愈为人们所瞩目。现就临床上一些因为常见的模糊现象结合笔者庸浅认识初探如下:结合笔者庸浅认识初探如下:1、临床吕医学中客观存在着的模糊概念、病因的模糊性迄今篇止还有一些疾病的确认原因原因不十分清楚。即便是最 具权威性的杂志和书籍在阐述某病的病因时也常常出现“本病病因还未明确,可能舆某些因素有关”等模糊性语句,并通遇村人的观察和动物实验常提出种种假, 以高血压病而言,就有精神神决源学说、内分泌学说、遗传学说和钠摄入过多学 说。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正是这些诸多的假说 构成了本病的病因模糊性描述。、疾病诊所断过程中的模糊性、病史病史力求真实

4、、详细、完整然而有时难以如原,造成其原因有疾病舆 患者个人稳私有关;病人为婴儿或昏迷患者,家长、亲友、同事代诉毕竟不是 病人病痛自我表答,往往舆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病人的方言、文化修养和语 言表送能力以及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均影响到病史采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症状舆体征常常有某种症状或体征为多种疾病所共有,不论考虑哪种疾病这 一共有的症状或结论都带有不确定住或模糊性,以发热为例,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发热,如病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求医, 其他伴随情况并不明头或姗姗来迟。 此 时就很难根据发热作出某一疾病诊断, 病重者需要进一步探查明确,以发熟待查 这一模糊的症状诊断性入医院则是最明智的选择。诸如类同

5、的还有头痛待查,腹 痛待查,腹水原因待查,抽搐待查等等,临床上确是枚不腾旱。、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是能帮助我们 揭示临床床秘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在少许情况下却不遂人意, 一些不切确甚至是错误的检查结果往往会模糊我们的诊断视线,影响其因素的有病人的不同病程阶段与检查时间选择的差异; 标本取样方法部位舆阳性机率; 核查人合的经验术技水平与误差;仪器的性能局限舆检测盲区。如CT受骨为像干扰很难揭示后头凹病变.MRI对脑组织分辨力扰于CT,但不能显示颅内钙 化出灶。实验检查方法可影响检验结果,“实用内科杂志”1987年第7卷第2期刊登了 1篇死亡病理讨论

6、,患者因贫血输血4豪升后引起急性重症肝炎而致死, 其经验教训是测量供血者 HBaAg时采用逆向免疫电泳法(CIEP)检测,此法敏感 性差,未能反应供血者血清中低滴度的 HBsAg所致,故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常 常表现出的模糊性不容忽视。2、模糊信息的辨别在临床医学中模糊现象是普遍而客观存在的,怎样从疾病的偶像中去识别疾病 的真面目,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的用题。模糊舆清晰 亦是一封矛盾,是一个事物两个不同方面,在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这封矛盾 也在变化着并相互转换,我们临床观察和思维活动也要适应于这种变化舆傅换。 譬如自抗生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耐东菌株的大量产生,细菌致病性

7、状不改变改 经以及病人个体差异等原因,使得某些感染性疾病变得错综复杂, 越来越不像教 科书上那样典型。些不典型的临床床症状体征和实验结果可视为模糊信息,视为可变的表像,正是由于这些可变的模糊表像掩盖了疾病不变的真实内涵。给诊断带来困难,如片面地追求典型的临床表现很容易使我们的思维陷入困境,以致造成误诊。毕者认为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必须具备信两个条件必须具备扎实的医 学基础知识。要学会运用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疾病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但 变中有不变,虚中有实。在我们所独取的临床资料中,如些能合理解释疾病的发 生,发展全部过程的信息应看成是真、是实,反之我们便看成是假、是虚,并且 也能对这些虚假的临床

8、信息出现原因进行一番探索研究后作出解释,这样我们就会对疾病的认识产生一个飞跃,即由模糊到清晰。3、模糊信息的处理模糊信息的虎理在临床上有刻不容缓的,重症感染的病人不能等待细菌培养乐 敏结果再投以抗生素治疗。外科急腹症患者有时不能等待明确病因后再行手术。 所以说细菌培养乐敏试验结果前的抗生素投用和急腹症的剖腹探查术均是医生 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现实情况采取的一种应自急措施,是认识主体(医生)与认识客体(病人)之同一种模糊效应关系。虽不算精确,但为挽救危重病人生命赢 得了时间,剖腹探查必肱以有外科手行指征为前提, 这种处理包含着治疗和明确 诊断的双重意义。怀疑病人患的是癌疾,而血涂片未找见疟原虫,诊

9、断性抗疟治 疗不失对模糊信息一种可行性选择。模糊概念在临床医学中是多方面、多屡次的。主要表现在某些中间环节和中心 阶段。临床实验证明运用二值逻辑思维“非此即彼”是行不通的。必须使用多值模糊逻辑思维来验证。多屡次是指某一较低屡次的模糊概念,通过不断的临床信 息反馈和积极的临床思维活动独得清晰,但在较高的屡次又往往会出现新的模糊 概念。于是又得录求新的解决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主体(医生)的经验多 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他认别和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近年来由于高科技对医学介人,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技术在回临床的应用,提高了医务人员认识模糊事物的能力,有助于屡回次模糊概念的澄清。由此可邮见,疾病的认识过程是一个 由模糊到清晰,再模糊再清晰的循环认识过程,随着这种周期不断更迭,人们对 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经验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探 讨临床模糊逻辑,研究多值思维规律,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 平。论文在线: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