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260575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导入: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二、介绍作者: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三、字词:淫

2、 雨 铁 砧 漂 砾 毒 蕈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内容丰富 文笔流畅 深入浅出 回味无穷五、串讲课文:主要内容: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结构形式:总分总 结构清晰 详略得当说明方法:打比方 分类别 举例子写作特点: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六、作 业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2、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生存手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2、通过课文知道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提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这种现象通常会告诉人们什么?(指名回答自己熟知的大自然的文字)2、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是新奇的、有趣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3、作者伊林简介(伊林是前苏联

4、著名科普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他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伊林的文笔流畅优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讲述科学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种文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我们可将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我们可以将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花岗岩。(板书)3、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三、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句。说

5、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知文字的作用)2、指名朗读二、三句。回忆所学的石头记和联系生活进行体会。四、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2自然段1、齐读。思考:水手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2、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看星星的意义。(板书:辨别方向)3、用“即使也”说一句话。4、课文告诉我们,水手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

6、方。(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5、(多媒体出示)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告诉我们)6、生自由交流。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的!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五、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3自然段1、正如作者所说: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2、注意“砧”的读音;什么叫铁砧?(砧: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我们平时切菜用的砧板。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

7、的叫铁砧)(出示铁砧图)3、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砧状云样子的语句,说说这是什么句。4、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你读后有什么收获?(出示砧状云;板书:云可以预报气象)5、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部“天书”,你发现“天书”的特点是什么?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它也有自己的文字,读懂它的文字,对于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认识世界很有意义。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这本书分天上和地上两册,上册叫神奇的天书,下册叫有趣的地书。(多媒体出示)2、回忆

8、体会“天书”的神奇。二、研读“有趣的地书”1、阅读天空的这本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他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小组比赛朗读4、5、6自然段。3、根据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告诉我们)(板书:地质变化)4、提问:第6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一块怎样的花岗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花岗岩图片)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7、(出示冰川的材料)体会

9、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看出(板书:地质的变迁)8、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自然段,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自然段,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大自然的文字真奇妙。9、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还认识那些“大自然的文字”?你知道的哪些谚语中包含了“大自然的语言”?三、学习的最后一段1、齐读。提问: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去了解呢?2、指名回答,师小结。(多媒体出示)3、总结:我们前面所学的两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学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才能更好的认识

10、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4、大自然的文字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有意义的知识,下面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题目)5、认真思考,我们除了读出科学识外,还能读出什么做人的道理?6、大自然如此神秘,如此美妙。我多想成为一片春泥,呵护你们这些幼苗的成长啊。同学们肯定也有想成为大自然一员的梦想吧,来说说你的梦想。四、课堂小结谈谈这两节课你的收获?五、作业布置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一种你所认识的“大自然的文字”。六、板书设计24、大自然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告诉人们地质的变迁。七、教学反思我们知道,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思想性,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的重点在

11、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它生动地告诉我们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并遵循和利用好这些规律。所以,在教学中,我时时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多用心去观察自然,总会有所收获的。如此挖掘,使学生对文本的教益领悟于心。同时,因为本文内容浅显,易理解,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想尽量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利用理解文意的机会,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在拓展环节让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成果,培养他们合作能力、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都完成得不错

12、。根据我们班同学的理解能力,我认为“冰是如何把花岗岩搬到森林里去的”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描述这部内容的动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经过层层深入,发挥想象,绝大部分同学理解了这方面的内容,使难点得以突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如意的地方:1、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只有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作为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要为学生的学习指明道路,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更要有耐心,巧妙地化解学生遇到的难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成功的乐趣。这是一篇科普性很强的文章,在拓展中也要提醒和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科学性。2、好的评价语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

13、促进作用,但是在这课当中我做得不够好。在让学生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我却没有及时进行表扬。3、没有做到联系课文,让学生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4、结合整个单元的安排意图,在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联系前面两首古诗中阐发的道理及“学与问”的关系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新审视,从而把对“学习”一词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层次。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引导不够好。回顾本文教学,基本完成教学预设,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找出了缘由,希望以后的教学能延续本次教学的可取之处,改正本次教学的不到之处,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不断提高。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3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课文语言特点。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

14、同学们,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认识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文字。2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3学生朗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4文章层次如何划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介绍文字的作用。第二部分(从“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至“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介绍天空、地下的自然现象,并引领读者破译了它们。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小层:第一层(从“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至“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总写“大自然的文字”。第二层(从“所有的星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说来”至“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介绍天空中的“文字”。第三层(从“连我脚底下的土地”至“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介绍地上的“文字”。第三部分(从“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至文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