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25930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Ⅰ)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专题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8 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的 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A.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SC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中周公之弟封于商朝都城,周公的封地在商代重要属国奄国,姜太公封在东征对象所在地,说明对重要之地的分封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中都是诸侯国,没有体现宗法等级,故A项错误;姜太公属于功臣,不是同姓子弟,故B项 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中央未

2、实现高度集权,故D项错误。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从 分类上看燕国属于()A. 功臣B.姬姓贵族C.商朝旧贵族D.夏禹后代S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燕 (王室召公奭)、鲁 (周公)、卫(武王弟康叔)、晋(成王弟叔虞)、吴(周王室周章)等都属于王族,即姬姓贵族,故B项 正确。3. 北宋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 不立,则人不自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

3、()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A. B.C.D.BB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历代沿用宗法制度 ,故错误;从材料中“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 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可知说法正确;从材料“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可知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继承矛盾,故错误,故选B 项。4.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 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

4、表达的主旨是()A.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B.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C.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D.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答案:|D解析材料“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反映的是宗法制度。“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反映出父为“家君”,君王为“国父”,故D项正确;“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皇位世袭”,且C项仅从君王角度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男尊女卑”,排除B项;A项表述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5. (2018 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期末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与己不利。于是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他。该官员的职

5、务是()A.郡尉B.枢密使C.监御史D.刺史BC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建立。郡尉为秦汉时期郡守佐官,掌军事,故A项错误;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主管军事,故B项错误;由材料“担心郡守的权力太大” “每郡派一个官员去监视”可知是 掌管监察权的监御史,故C项正确;刺史出现于汉武帝之后,且监察区域是州,后期职权不断扩大,由 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故D项错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刺史的设置。刺史制度在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故错误;由材料“丞相初6.汉旧仪 载汉惠帝时“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但“不常置”。据此理解正确的是()刺史制度在汉惠帝时期正式确立刺史

6、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遣的官员A.B.C.D.置”“出督州为刺史”,可见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丞相与御 史大夫的关系,故错误;材料中刺史“不常置”,反映出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遣的官员,故正确,故C项正确。7“ (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事”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文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B.西汉的郡国C宋代的路州D.元朝的行省S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是“行动的中央政府”,故A项错误;西汉的郡国是指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有诸侯之权,故B项错误;宋

7、代的路州是地方行政机构,不是“宰相 府的派出所”,故C项错误;元朝的行省是中书省的代行机构,它是“行动的中央机构”,权力很大,但受中央的制约,故D项正确。&(2018 3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 品服。”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曰:“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B. 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C. 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 D.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SC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的确立。根据所学,明太祖时废除丞

8、相,设殿阁大学士,并不参与决策,故A项错误;内阁是内侍机构,与尚书性质不同,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俾益不在尚书下也”,表明内阁常伴皇帝左右,参与处理国政,地位较为重要,故C项正确;内 阁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明代专制皇权强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9. (2018 江苏如皋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 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D. 是

9、清统治延长的根源BB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正确;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军机处的设立延长了清朝的寿命,并没有说明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故D项错误。10. 对地方官的监察是历代王朝实施地方管理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确规定“对地方官的监察”的是()汉代刺史 唐代六部元代行省明代内阁A.B.C.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0、汉代的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故正确唐代六部直属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不具监察职能,故错误;元朝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能 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代朝廷统摄节制,防范其擅权坐大,故正确;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决策权和监察权,故错误。11. 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指边疆官职)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 应袭子弟就近入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 促进了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感B. 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C. 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D.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SA本题考查清朝边疆政策。

11、土司作为一种有较强的地方割据性的势力,通过儒家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强化土司对国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促进认同有利于强化认同,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对土 司阶层,不是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基础,故D项错误。12. 据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该材料体现了明朝监察机构()对中央主要行政部门进行对口监察有效地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代表皇帝履行监察职责采用非常规手段监

12、督官员A.B.答案:B解析7材料中“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说明正确;材料未能体现监察的效果C.D.故错误;材料中“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说明正确;材料中“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说明正确,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 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 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摘编自王家范中国

13、历史通论 材料二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 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 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 差别。(2)结合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参考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 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

14、代贵族政治。(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解析:|第(1)问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来回答。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 由于己。随世兴

15、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 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 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 ,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 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材料三 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