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25926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分2050分)1我国的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受_等受灾方式的损害()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潮、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浸泡、淤埋、腐蚀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震塌、沉陷、毁坏解析:选A。我国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其危害也是涉及多个方面,如风暴潮、泥石流、滑坡、洪涝、地震对交通通信系统的影响,它使得各项工程受到变形、开裂、沉陷、淤埋等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是地质灾

2、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23题。2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3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A黄河河口三角洲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天山北麓解析: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形、气候有关,抵御和发生无关。其中的泥石流多形成于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地区。答案:2.C3.C读下图,回答45题。4将下列选项中适当项目的序

3、号填入图中A、B、C、D字母处(每项只选用一次),依次应为()土地肥力下降洪水灾害增多河道淤塞加快水土流失加剧A BC D5造成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人为原因是()A修建水库 B植树造林C气候异常 D围湖造田解析: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洪水的形成原因,洪水的形成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其中自然原因和气候异常形成的丰富降水有关,人为原因与人类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抬高河床,降低河流泄洪能力及围湖造田降低其调蓄洪峰能力有关。 / 答案:4.A5.D据报道,2010年冬春季,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区出现三十年一遇的罕见干旱

4、,最严重时,粮食作物受旱面积高达1.6亿亩。据此回答68题。6因2010年冬春季干旱,下列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最大的是()A水稻 B春小麦C冬小麦 D玉米7关于此次大旱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大气环流异常,引发旱灾B暖气流势力强盛,长期控制该地区导致旱灾C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造成南涝北旱D此次大旱属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8上述省区中,七月中旬易受干旱影响的是 ()A皖和鄂 B鲁和冀C晋和豫 D秦和晋解析:我国的干旱分为春旱和夏旱(伏旱),春旱多形成于华北地区,对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季返青影响较大,其中的伏旱是由于副高长期控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答案:6.C7.D

5、8.A9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中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A雪灾大气污染生物冻害低温B雪灾大气污染低温生物冻害C大气污染雪灾生物冻害低温D低温大气污染雪灾生物冻害解析:选B。本题考查寒潮危害构成。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伴有降温、大风、雨、雪、霜冻等天气,图中几条灾害链分别是寒潮雪灾农牧区雪灾;寒潮大风沙尘暴大气污染;寒潮低温生物冻害。10鼠类除了盗取粮食外,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A BC D解析:选D。老鼠令人讨厌,它不仅糟蹋粮食,还破坏林草,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关于

6、该地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地形崎岖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基岩广布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BC D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波、泥石提供水源。1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水利工程修建护坡工程清除河道淤泥A BC D解析:选D。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13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14

7、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15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B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C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D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解析: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造成交通通信等工程的损害,并且集中于西南地区,地震一次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震中距,不同的地表建筑,不同的抗震能力的影响下其烈度不同;其中

8、的滑坡、泥石流的形成还和集中的降水、较大的地势落差有关,多分布于降水集中、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区。答案:13.A14.B15.C人民网广州2010年9月11日电热带风暴“彩虹”今天凌晨2时许在海南登陆后,在粤西地区掀起较大风暴潮,局部降了大到暴雨;雷州湾沿海出现接近警戒线的高潮水位。据此回答1617题。16该类型的风暴潮多发生的时间是()A春夏 B夏秋C秋冬 D春秋17下列选项属于该次风暴潮特点的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缓慢A BC D解析:形成于我国南方的多为热带风暴潮(台风风暴潮),其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并且与温带风暴潮相比,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答案

9、:16.B17.B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1819题。18造成该区风力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 D向心力19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C修建分洪蓄洪区 D改进耕作制度解析:本题组考查风力分布特点、原因及防护措施。从图中经纬度可确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风力分布理论上沿海强于内地。第18题,题目中涉及的影响风力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在图中没有体现,受下垫面影响,摩擦力沿海小于内地,风力沿海大于内地。第19题,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可防治旱涝灾害。修建分洪区可防治洪水;改进耕

10、作制度可防治干旱,营造海防林可防止大风和海潮危害。答案:18.C19.B20我国云南昆明引种桉树后,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周围植被大量死亡,这属于()A生物灾害 B水文灾害C自然灾害 D人为灾害解析:选A。桉树原生长于澳大利亚,引入云南昆明后导致其他植被死亡,这属于生物灾害中的生物入侵。二、综合题(共50分)21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省,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_,主要

11、分布在该省的_和_。(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地区。(5)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对此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

12、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答案:(1)西南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覆盖差;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的影响(2)四川102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3)华东(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5)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须慎重。22读图,完成以下各题。(9分)(1)分析地区冻害严重的原因。(2)归纳、两地冬季多雪灾的共同原因。(3)简析地北部海区近年赤潮多发的原因。解析:本题通过区域图考查冻害、雪灾、赤潮等的成因。第(1)题,地位于西北地区天山北部,纬度较高,

13、距冬季风源地又近,南部山地阻滞寒潮南下,致使气温降低。第(2)题,共同之处为北部有水域,可提供水汽,南部有山地,可抬升气流,地处中纬度,温带气旋活动频繁,这都给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第(3)题,渤海地区由于废水排放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易发生赤潮。答案:(1)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南部山地阻滞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降低。(2)冬季盛行的偏北风在南下过程中经过广阔的水域,携带大量水汽,遇到南部山地阻挡,易形成地形雨;两地冬季多气旋活动。(3)周围地区向海水中排入大量生产、生活污水,使N、P等营养物质增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海域封闭,与外海交流较弱。2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9分)图示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见上图)。同时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该地区为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一是发展避灾农业,建立能够避开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利用生物能资源及食物链关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外来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的危害。(1)简述避灾农业和生态农业特征的异同。(2)湖北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