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55568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1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5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10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15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糖尿病史由多种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损害,导致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3%左右。糖尿病的发生虽与气候无明显关联,但与环境密切相关。1. 预防和行为干预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

2、应以自身预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确认识本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检查。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3中医辨证治疗上消 1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味。中消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下消1) 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治则:滋阴固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益智仁、桑螵

3、蛸、蚕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2) 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温阳滋肾固摄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4.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1) 上消取穴:主穴:胰腧、肺腧、太渊、心腧、少府。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方法: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22) 中消取穴:主穴:胰腧、脾腧、胃腧、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方法:同上。3) 下消取穴:主穴:胰腧、肾腧、太溪

4、、太冲。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方法:同上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功法较为广泛。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34mm,直径2cm进行隔姜灸,以上入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穴随症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1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5糖尿病人心里康复与患者采取闲谈、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心里活动和心里状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讲述有关医学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糖尿病患者的药补与食补糖尿病的治疗,除采用压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糖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糖尿病有轻重主次的不同,通常 3把多饮称为上消;多食称为中消;多尿称为下消。上消表现有口干舌燥,渴而多饮等。进补时应以养阴润肺为主。药补可选用生地、麦冬、天冬、玉竹、太子参、北沙参、百合等;食补宜选用蜂蜜、银耳、梨、莲藕、豆浆、芝麻、燕窝、海参、鸭肉、甲鱼等。中消表现为多食超常、容易饥饿、大便秘结等。进补可以养阴清热为主。药补可选用玄参、石斛、知母、麦冬、玉竹、沙参

6、等;食补以蜂蜜。、梨、桑葚、菠菜、芝麻、冬瓜、芹菜等。下消表现如小便量大次多,口干舌燥,是肾阴虚;如有小便次数及量明显增多,腰酸腿软,甚至阳痿等,是肾的阴阳两虚。属于肾阴虚者,可选用山萸肉、枸杞子、生地、山药、南瓜、冬瓜、梨、银耳、黑木耳等;属于肾阴阳两虚者,可在上药的基础上再加温肾阳的附子、菟丝子、仙灵脾、淫羊藿、胎盘、黄鳝、麻雀肉、虾等。 4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的统称。一般脑卒中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血栓等。1. 预防和行为干预脑卒中的预防科分为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措施是:强化

7、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作息有规律等。二级预防措施是:控制体重、控制钠盐的摄入、忌烟、不酗酒,并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三级预防措施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要控制血压并保持稳定在理想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要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高脂血症要降低胆固醇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已发生脑卒中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过后,给予中医康复治疗。2. 现代医学治疗原则出血性脑卒中1) 保持安静,病人要绝对卧床,避免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2)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可选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呋

8、健呋塞米(速尿)等。3) 止血和防止再出血。4) 控制血压,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再出血,故需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使血压下降至理想范围。 55) 脑代谢活化剂,可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代谢。6) 外科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 血压监护,平均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可不用降压药,如果血压偏低平卧位数日。2) 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可选用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 扩张脑血管。4) 抗凝、溶栓治疗。5) 高压氧治疗。3. 中医辨证内治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1) 肝阳暴亢型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

9、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2) 风痰阻络型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63) 痰热腑实型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黏痰多,腹胀便秘,午后红烦热。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通腑,化痰通络。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合大承气汤加减4) 气虚血瘀型5) 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治则:益气活血,通经活

10、络。代表方:补养还五汤加减。6) 阴虚风动型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舌红或暗淡,少苔或光剥,脉细弦或数。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中脏腑1) 风火闭窍型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禁项强,两手紧握拘急,甚则抽搐。舌红或绛,舌苔黄而燥,脉弦数。治则:熄风降火,平凉开窍。代表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加减。 72) 痰火闭窍型 突然晕倒,晕聩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气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则:清热降火,涤痰开窍。代表方:安宫牛黄丸合涤痰汤加减3) 痰湿蒙窍型突然神昏

11、,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暗淡,舌苔白腻,脉滑或缓。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4) 元气衰败型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冷,两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舌苔白腻,脉散或微。治则: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代表方:参附汤和生脉散加减。4. 中医适宜的技术应用针灸治疗:头针取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体针可选百会、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推拿疗法:多取躯干、四肢、头面部,手法以滚法、揉法、捏法为主,每次推拿30分钟为宜。5.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脑卒中后很容易引起患者心理变化,产生抑郁、焦虑和心理障碍,其中 8最常

12、见的心理障碍是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常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环境失去兴趣,对治疗毫无积极性,对康复训练无信心,不主动进行肢体活动,对家属的督促产生反感,而且可以引起躯体疾病后扩大化,加重躯体及社会功能的缺陷,从而对躯体产生病理生理等系列化的作用,严重影响康复效率。社区医生一方面通过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生活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另一方面应针对患者发病后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承受能力,争取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反复强化病人在认知治疗中获得的技能,树立起对疾病恢复的信心,有效配合治疗。6. 脑卒中患者的药补与食补药补可选服一些有助降压、降脂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中

13、药和中成药,如山楂、枸杞子、冬虫夏草等。中成药有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华佗再造丸等。食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萝卜、海带及含丰富蛋白质的鸡、鸭、鱼类等。 9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一、 概述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症,部分相当于现代的高血压病。 患者以40岁以上者多见。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我国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二、 干预方案1、 预防和行为干预合理膳食1) 限制过多钠盐摄入,首先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为宜。2) 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食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3) 限制饮酒,乙醇(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患病率呈现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体重的增加与高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