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625478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数学中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相关资料2011-11-28 14:13:19|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随笔: 课堂面批要和分层布置作业紧密结合一为了照顾大多是学生的学习进度,我一般都是先做完的先拿来面批,随着做完的学生人数增多,有时会出现排着长队等候批作业的现象。不得已时,必须找几个优等生来帮忙。可是我逐步发现,优秀生喜欢到教师跟前等候批,而差生却喜欢围在那几个学生跟前,可能怕自己错了被教师批评。于是我就转换策略,指定自认为是“放心牌” 的作业让学生批,其余的我亲自批,这样就能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随着批阅速度的

2、加快,回座位的学生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喧闹声也此起彼伏,不得已镇压了一番,没过两分钟,又一片喧闹声。只好重新布置了几道题让先做完的做,不一会教室又安静了。我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小学生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学习,大部分学生不会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他们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就觉得无事可做了,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写作业的速度大大不同,优生几分钟完成的作业,学困生可能得二十甚至更长的时间。一般先做完的学生都是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而我只是盲目性让先做完的再做其他作业,以这种方式取齐学生的学习进度,过不了几天,做作业速度快的学生也会慢下来,以减少自己的作业量。因此,在此后的教学中,当全体学生开始写

3、作业时,我总是在黑板上出几道探究性问题以供先做完的学生思考。当学生后根据完成情况一样可得到等级制评价,计入评比栏,这样就能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得到最大化发展。二学生的课堂作业,我都是辅导课时才布置,学生一边做作业,我一边在黑板上出拓展性习题,然后巡视,等学生完成作业我面批。可这一天,上完课作业就布置了。辅导课一上,便有几个学生围上来让我批阅作业,拓展性习题还没出呢,把我弄了个措手不及。我只好让他们把作业放到讲桌上转身出题。等我把题出完,学生又陆续交上来好多作业,还没轮到面批学困生作业,做完拓展习题的学生又拿来让我看作业了。这一堂课我一直手忙脚乱,课堂秩序也显得混乱。反思这节辅导课:1、在批阅中,

4、要有针对性,一个班58名学生不可能逐人面批,要有选择性的进行。2.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该出的题要提前出在小黑板上。根据作业的题量决定拓展题的题量。3、拓展题要有思考性,教师对题目的难易度做到心中有数。难易度要合适,使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要能切实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要给学生作业错误留有纠错时间学生做错了题,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后再复批。可在平时总有不少学生在家庭本子发下去后,迟迟不能改正。教师不得不三令五申,可效果不大,而课堂作业就好得多。我在批家庭作业时不得不一本一本的查,当面清点令其改错。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我不禁想,学生为什么老不愿纠错呢?通过观察我发现:一则确实不会改

5、,二则纠错的时都要让他们利用下课活动时间,看到别的学生都在玩,这些学生怎能有改错的心情呢?即使改也心不在焉。因此批完家庭作业时,我并不急于发放本子,先把本子分为两类,全对的和有错的,等到辅导课时,先发有错的让他们改,全对的学生可先做作业。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矫正然后上交,老师对学生的矫正进行再次批改,若还存在问题的则进行面批,直到学生学会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留有改错的时间,教师在复批中可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也能认真改错。改变作业面批方式,让面批真正惠及学困生我天天都在面批作业,可仔细一想,每次批家庭作业时,学生都在上早读,想面批只能利用下课时间叫一两个学生匆匆忙忙说一下,有时学生还要上厕

6、所,所以面批比较困难。自习课时,谁先做完先批谁的,一般先做完的学生个个能面批,有错误能及时指导,等到大部分学生作业一做完,交上来晚的想面批也只能作罢。这样一来,要做到逐个面批可真不容易。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分析说明,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这样的机会少而又少。我把学生重新做了分配,学困生分为一个小组,优中生学生分成5个小组,指定好交作业位置,课堂上每天面批1个小组作业,而学困生作业则天天面批。这样就做到了优中生每周每生面批一次,对学困生则能天天当面指导,既减轻每天面批作业量,还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分层布置作业尝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7、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想像能力、实践能力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既能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又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同学,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巧和本领。我想只有设计分层练习,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并产生“亲”数学的感觉。 我目前承担着数学教学,在班级中,肯定会有一些学生跟不上进度。这些后进生一

8、直很让我们教师困扰。而很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教学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如:在我平时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也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我所布置的作业处于一种无效的机械练习,有部分学生却是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因为他们基础比较差,久而久之他们对作业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学生成绩很难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常常在被动的状态下做无效或者低效的作业。而现在小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

9、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是有差异的。六年级的孩子学习层次很明显,所以一般我们的作业分为两个等级: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要求每个孩子都做,提高题也让每个同学去尝试,但要求不同。如何让六年级的孩子通过分层作业,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是需要我们更多的摸索与探讨实践的。我们可以尝试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

10、学习效果: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我们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努力探讨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一种分层作业模式,最大限度的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浅议分层辅导课堂教学中,在不采用分组学习的情况下,我发现同样的学习内容,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于是课堂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学习任务后,便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甚至随便讲话,破坏课堂纪律;第三层次的学生是“稍点就通”,而第四层次的学生所需的时间

11、往往是第一、二层次学生的几倍,他们时常苦思瞑想仍不得其解。这样,“学优生”们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而由于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产生了让“学优生”当“助教”帮我辅导“学困生”的想法。主要做法是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双向选择“助教”和“学生”(也可由教师指定),数学课上,“助教”和“学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其“学生”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当然这种助学行动也可以延伸至课后)。为了增强“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

12、学困生”订成绩指标,学期末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生”共同受奖(“学生”为“学习进步奖”,“助教”为“优秀助教奖”)。这个活动的开展,给“学优生”搭建了发挥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亦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分层教学的实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成绩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上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我班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与我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更高;而且,由于我在备课、上课时,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

13、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对学生分层前,要做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理解分层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在人为地制造“差距“,以免“学优生”“骄傲不前”,“学困生”及其家长“自卑不满”。2、对学生分层时,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划分依据,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潜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不能“一层不变”,要做到“能上能下”,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3、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状况、接受能力等情况,制定好不同的教学计划,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层施

14、教。 分层作业设计体会一、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础题,重在“双基”训练,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尖子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稍加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

15、他们的数学水平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时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形成在快乐中做、在做中乐学的良性循环。如:当学生学完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运算为(1+2+3)4=24,也可运算为1234=24。现有四个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运用不同方法,使计算结果等于24。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