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25387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B隔离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C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 D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3下列叙述中与共同进化无关的是 ( )A生物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可能导致生物共同进化 B生物的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有关C生物的共同进化可能与其无机环境有关 D

2、小麦的个体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4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

3、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6在狼和鹿的化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过程中,彼此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一个实例B在进化过程中,因为狼的追捕而使得鹿产生奔跑速度快的变异C狼和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生殖隔离现象D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则定向地决定着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7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对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小岛上的种群都出现了各种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

4、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C不同小岛上的种群由于基因库改变逐步出现生殖隔离D不同小岛在地理上的隔离直接导致了新物种的产生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B种群之间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 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9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有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10已知如果一个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5、对某区域一个种群随即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这种基因型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 C0N50%11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12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

6、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1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发展,下列哪项不是发展的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均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15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7、基本单位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16不同植物间远缘杂交不亲合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认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所致。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这种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 ( )A纤维素;自然选择 B磷脂;地理隔离 C糖蛋白;生殖隔离 D酶;生存斗争17下图表示一个初始种群被环境因素分隔成四个种群后四种群的不同进化类型,sp.1、sp.2、sp.3、sp.4表示四个不同物种。下列叙

8、述错误的是 ( )Asp1、sp2、sp3、sp4这四个物种的基因库发生了质的差别,形成了生殖隔离B一一物种仍为sp.1,说明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C种群和种群的生活环境不同,且都不同于D如果将这四个物种再放人同一生态系统中,他们中的某些物种可能会被淘汰1816世纪末,明代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育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19在下列几

9、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20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 )A不可遗传的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殖隔离 D生态位分化2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2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 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

10、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 B C D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二、非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 、 、 ,其中必要条件是 ,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和 。达尔文则认为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 的结果。3生物进化的历程实际上

11、是生物与 、生物与 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 、 、 。5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从 核生物到 核生物,从 生殖到 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6以下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产生的。(2) 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这表明,_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7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8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在这个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