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25234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7(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精修版资料整理初中样本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四页。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和卷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16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与例子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2、是A.尖:歼灭 阡陌 说媒拉纤 B.赴:仆人 扑火 前仆后继C.妾:惬意 提挈 锲而不舍 D.焉:淹没 掩护 奄奄一息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驽钝 澜珊 闭门羹 兵慌马乱 B.馨香 皲裂 文绉绉 不可思意C.悖谬 陷媚 名信片 龙盘虎据 D.涸辙 决窍 雄赳赳 未雨绸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廖承志劝告蒋经国先生要警惕那些巧言令色,不怀好意的人图谋台湾。B听到专家说自己收藏的这幅画是赝品,根本一文不名时,他失望极了。C看完女排世锦赛,观众们兴奋地说说笑笑,前呼后拥地走出了赛场。D暑假,来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他骑上马儿纵横决荡,忘情的歌唱。4.下面各项

3、中,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宽阔的二环路的顺利通车,使绵阳拥堵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缺主语。修改:去掉“使”。)B.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否定不当。修改:去掉“切忌”。)C.“百家讲坛”通俗化、浅显化地讲名著,有利于人们对名著的研究和了解。(语序不当。修改:“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D.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广大教师的文化素质。(搭配不当。修改:“素质”改为“水平”。)5.下列有关课文和明珠的理解以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

4、丑”,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极。B.老舍在话剧茶馆中,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李石清等人物形象,反应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揭示出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C韩愈在马说这篇杂文中,借伯乐相马的故事,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表达了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D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了北京一座四合院里,演绎的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

5、知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治将恐深 深:加重 B.桓侯不应 应:理睬C.火齐之所及也 齐:现写作“剂”,汤药

6、D.使人索扁鹊 索:捆绑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不治将益深 B.桓侯故使人问之香远益清 去使契丹C.司命之所属 D. 臣是以无请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战则请从8.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的这篇寓言,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见蔡桓公,主动为蔡桓公诊病,蔡桓公因不信任他而最终造成身亡的故事。B.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将益深”的严重警告。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7、D.本文表现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第卷(共84分)注意事项:1.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2.请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不得在密封线以外的任何地方写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或作记号。三、(18分)9.请将第二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0.传承和弘扬人类文化,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初三1班为弘扬祖国文化,特举行以“文化与发展”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9分)【文化探源】(1

8、)有同学认为:共工触怒不周山和愚公移山都带有迷信色彩,你认为呢?(3分)【文化追星】(2)请指出下列文坛巨星的名字以及语段涉及的作品的名称。(3分)他是俄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塑造的主人公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他是丹麦伟大的作家和诗人,他塑造的艾丽莎,为了救助亲爱的哥哥们,表现出的决心、毅力和勇气,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他是中国文坛的呐喊者。他在“王祥卧冰”“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中,深刻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他”叫 (姓名),语段涉及的作品是: 。“他”叫 (姓名),语段涉及的作品是: 。“他”叫 (姓

9、名),语段涉及的作品是: 。【文化助正】(3)人类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流传至今的东西均有约定俗成的内涵,使用时必须遵守。请从汉字的语音、语意上,对下面贴中的内容加以解读。(3分)故宫博物院感谢公安部门所送的锦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把“捍”错写成了“撼”。有网友跟帖:“故宫捍,专家憾,网民汗。”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1)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四、(8分)12.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0、(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茅盾白杨礼赞)(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4)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5)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6)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故乡的句子是: , 。(7)王维使之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得名句是: , 。(8)请写出连续两局以神话入诗的句子: , 。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9题。(一)(10分)(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

11、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

12、,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

13、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3.请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1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代替?为什么?(3分)

14、原来他便用这手(爬)来的。15.请从描写方法上赏析乙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16.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的异同。(3分)(二)(8分)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