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625105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升作业四十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中国地理分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兴义模拟)读我国台湾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钓鱼岛的是()A.aB.bC.cD.d2.台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下列因素中与之关系最大的一组是()山地海拔高纬度低沿岸有暖流光照充足A.B.C.D.【解析】1选B,2选A。第1题,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故b表示钓鱼岛。第2题,台湾岛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比较高,台湾山脉海拔比较高,故气候垂直差异比较明显,自然带比较丰富。【加固训练】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不同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序号代表岛屿的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四个区域。读图完成

2、(1)、(2)题。(1)代表北部区域的是()A.B.C.D.(2)比较两岛中部地区,台湾岛降水量偏多的主要原因是()A.季风环流更强B.地表面积分布更广C.纬度位置更接近多雨带D.地形对气流抬升更明显【解析】(1)选A,(2)选D。第(1)题,台湾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和西北风影响,所以台湾北部降水最多,西部降水少,东部降水多于西部;海南岛西部降水少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东南多;为北部,为南部,为西部,为东部。第(2)题,台湾中部有台湾山脉,对气流起阻挡作用,气流被抬升多地形雨。(2015长春模拟)读中国四个分区图,回答35题。3.有关A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

3、物为冬小麦B.黄土高原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D.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4.有关B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变率大,水资源缺乏B.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C.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陇海线、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5.有关C、D两地区比较,正确的是()A.C地区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昼夜温差小B.D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昼夜温差大C.两地区畜牧业以家畜饲养畜牧业为主D.两地区都主要是外流区域【解析】3选B,4选B,5选B。第3题,注意中国区域的划分,识记区域基础知识。由图可知A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该区域大

4、部分属于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该区域的黄土高原区位于暖温带,积温较高,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 mm到800 mm之间,降水集中在夏季;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第4题,图中B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降水多,所以水资源丰富;在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呈酸性,肥力低;平原地区水网密布,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陇海线在北方地区,不经过本区,京沪线、浙赣线经过本区。第5题,由图可知C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有内

5、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因而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昼夜温差大;D地区是中国青藏高原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两地区畜牧业以草原畜牧业、山地畜牧业为主;两地区大部分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主要属于内流区域。(2015南安模拟)读我国某省区农业景观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6.此景观在下列哪一省区中最常见()A.河北B.广西C.江苏D.黑龙江7.该省区常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地表塌陷C.水土流失D.湿地破坏【解析】6选B,7选C。第6题,本图是农业梯田景观,应该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形区,四个选项中,广西境内多丘陵,属于两

6、广丘陵的一部分。第7题,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土壤贫瘠且土层较薄;该区域陡坡开荒、过度樵采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故该省区常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水土流失。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8.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降水C.光热D.土壤9.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A.水源补给减少B.植物蒸腾减弱C.林草面积扩大D.风沙危害加剧【解析】8选B,9选A。第8题,从图中生态环境保护区地表环境以沙漠为主,并且图中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河道越来

7、越细小可知,该地是西北荒漠地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第9题,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往下游输送水量越来越少,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水源补给减少,面积缩小。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0、11题。10.图示区域()A.最大温差为24B.最大相对高度为5 000米C.河流由温度较低向较高的地方流动D.随纬度增加海拔逐渐升高11.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A.降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B.西北部比东南部垂直地域分异明显C.植被类型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河流各河段下切侵蚀作用强烈【解析】10选C,11选A。第10题,

8、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河流分布特征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分析图示区域等温线可知,图中西北部(北部)气温最低,地势最高,图中南部气温较高,地势较低,河流由西北部(北部)流向南部,所以河流流向与温度由较低向较高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第11题,该地区降水主要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湿润水汽形成的降水;西北部等温线较稀疏,且气温较低,说明西北部地势较高,地势起伏较小,垂直地域分异不明显;该地处于亚热带,山麓地带为常绿阔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逐渐变化为落叶林和针叶林;河流源头以溯源侵蚀为主,上游下切侵蚀强烈,中下游则以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明显。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5温州十校联考)青海湖

9、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28分)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工用地未利用地2009年1.592.7267.8716.220.3011.302010年1.472.8368.4716.120.3010.812011年1.472.8468.4716.120.2910.8120092011年变化率-0.120.120.6-0.1-0.01-0.49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

10、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1)青海湖属_(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_;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_。(2)祁连山是高山气候与_气候的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的原因是_。(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了_政策有关。(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青海湖只有河流注入,没有流出河道,是内流湖,所以属于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蒸发。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

11、祁连山是高山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云量少,所以太阳辐射强。第(3)题,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青海湖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表中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关。第(4)题,青海湖鸟岛所处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该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所以成了候鸟的重要栖息地。答案:(1)咸蒸发西北高,东南低(2)温带大陆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或晴天多,云量少)(3)草地退耕还林还草(4)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

12、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加固训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南茶区(图)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材料二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1)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藏区与西南其他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原因。(2)分析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的自然原因。(3)简述“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解析】第(

13、1)题,藏区属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奶、肉是藏民的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饮茶能够帮助分解脂肪,故藏民喜喝酥油茶。但藏区不产茶而产良马。川、滇等南方各地具有暖湿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盛产茶叶,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第(2)题,西南地区纬度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充足。该地的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冬季温暖,夏季不热,雨量充沛。土壤较好,适合茶树生长。这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第(3)题,我国各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答案:(1)藏区属高

14、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奶、肉是藏民的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饮茶能够帮助分解脂肪,故藏民喜喝酥油茶,但藏区不产茶而产良马。而在内地,暖湿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使得川、滇等南方各地盛产茶叶,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2)纬度低,地跨热带、亚热带;地形崎岖,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冬季温暖,夏季不热,雨量充沛;土壤较好,适合茶树生长。(3)各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材料二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唯一以贵重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已探明铜、银等30多种矿产,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全市有产业工人16万。这里有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会宁会师红色旅游等景区。白银市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7 223元。经过大规模开发,资源保障程度越来越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材料三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