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5012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考前测试化学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2010年九年级考前测试化 学(三)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l2 Ol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尽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下列实验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 C水受热蒸发 D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小明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信息归纳成有趣的“三要点”

2、,下列几种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去油污的方法有三种:用汽油擦洗、用洗涤剂清洗、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洗涤 B能提供热能的营养素有三种:蛋白质、油脂、糖类 C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三大杰出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D氢能源广泛推广有三大障碍:制取成本高、易泄漏贮存难、有毒 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东方之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其中钢属于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天然材料 D复合材料 4“达菲”是治疗甲型HlNl流感的一种药物,生产达菲的原料是八角中含有的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05)。下列关于莽草酸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

3、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 D莽草酸中C、H、0的质量比为7:10:5 5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称量 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A B C D 6下列现象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7下图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

4、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8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办、Cu、稀硫酸;Zn、Cu、MgS04溶液;Zn、Cu、AgN03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仅有 B C D 9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时立即用水浇灭 B进入煤矿时要用火把照明 C发生火灾时要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 D煤气泄漏时要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10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5、,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l分,共l6分。) 1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金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黑火药和造纸术的国家。请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写出下列“化学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目前用量最大的金属是 。 122009年n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提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

6、(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13有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03),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与档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1)硝酸铵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N03=N20+2X,则X的化学式为 。 (2)此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是 。A-3价 B+1价 C+3价 D+5价14用 证明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用 证明吸入的空气和

7、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1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 (2)t4时,分别用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饱和溶液,其中用水量最大的是 ; (3)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16向Zn(N03)2、Cu(N03)2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逸出。试推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是 。原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可做化肥的是 。三、简答题

8、(本题包播4个小题,共l2分。) 17(3分)小明同学在吃某种食品时,发现里面有一包固体物质,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勿食。”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1)干燥剂没有完全变质,还有生石灰剩余。 (2)将干燥剂长期放置,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用方程式表示其变化过程。18(3分)右图是一种医用药品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叙述“咀嚼”后咽下的好处(答出一点即可)。 (2)当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时,服用该药片后,在胃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3分)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

9、。 (1)考古人员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腐蚀严重,请你分析其中原因。(2)铁制品所处的环境不同,牛锈速率可鹱不同。影响铁制品生锈速率有多种因素,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种因素。 20.(3分)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说明下列事实。(1)不能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2)CaC03和Na2C03与稀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四、综合应用题(共12分)2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写出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用

10、胀置是 (填序号,下同)。(3)实验室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0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C0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来制取C0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0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286 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儿计算该鸡

11、蛋壳牛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化学(三)一、选择题1.C 2D 3A 4B 5D 6D 7B 8A 9C l0C二、填空题11氧(或O),金刚石,铁(或Fe)12.(1)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2)13(1)H20 (2)C 14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15(1)tl (2)C (3)A B C16Cu Zn2+ K+ Fe2+ KCl三、简答题17.(1)取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手感觉试管发热,说明还有生石灰剩余。(2)(1)CaO+H2O=Ca(OH)2 (2)Ca(OH)2+C02=CaC03+H2O 18.(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便于药品的吸收。(2)Mg(OH)2+2HCl

12、=MgCl2+2H2O 2HCl+MgC03=MgCl2+2H2O+C0219.(1) 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活泼,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而生锈。(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高,铁生锈的速率越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铁生锈的速率越快。20.(1)两种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都含有碳四、综合应用题 21(1)集气瓶 2KCl03 2KCl+302 (2)B C(或B E) (3)2NaHC03Na2C03+H20+C02 A D (4)防止C02溶于水(或防止C02与水反应) 没有 (5)解: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2HCl+CaC03=CaCl2+H20+C02 100 44 x 2.86 g x=65 g 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