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249975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学消毒指南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 * 县 地 方 标 准 学校复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 技术指南 第 1 部分:托幼机构(试行)2022年3月19日 * * 县 人 民 医 院 制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管理要求 . 2 5 消毒要求 . 2 6 消毒人员要求 . 6 7 常用消毒方法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方法 . 7 学校复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第 1 部分:托幼机构(试行)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托幼机构复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要求、消毒人员

2、要求、常用消毒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招收 06 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 GB 19193 疫地消毒总则 GB/T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WS/T 6

3、48 空气消毒机通用卫生要求 消毒技术规范(20_年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 DB 6/T 3044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方便标准的使用,我们将消毒技术规范(20_ 年版)规定的有关术语重复如下。 3.1 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 技术规范(20_年版)1.3.1】 3.2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消毒技术规范(20_年版)1.3.24】 3.3 疫地消毒 DB6/T 3073.120222 对存在或曾经存

4、在传染的场所进行的消毒。【消毒技术规范(20_年版)1.3.21】 3.4 随时消毒 有传染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消毒技术规范 (20_年版)1.3.22】 3.5 终末消毒 传染离开疫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消毒技术规范(20_年版)1.3.23】 4 管理要求 4.1 成立托幼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包括园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保健医等,全面负责托幼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园长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2 成立学校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 由保健医牵头,宣传、教务、后勤、保健、纪检监察、保卫等部门负责人和

5、相关人员组成,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4.3 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 学观察、转送定点医院的预案),教职员工、学生体温监测(早、午 各一次)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报告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 度,消毒隔离制度。 4.4 复课前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了解教职 员工和学生返校前 14 天的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 况、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 区高危人员等。 4.5 托幼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尽量减少与外界 接触。园内配备足够的水龙头、洗手液

6、、干手纸和含醇手消毒液,教 职员工及学生洗手、消毒后方能进入幼儿园与教室。减少园内人员的 聚集和交流,取消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课间操、各种文娱活动等聚 集性活动。 4.6 通过新媒体、多媒体、网络课程、海报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防控技能的培 训。动员师生积极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师生自觉防控的意识 和能力。 1. 4.7 复课前开展一次全方位消毒,特别是教室、寝室、食堂以及 厕所等重点区域,按 5.2 执行。每日开展预防性消毒,按 5.1 执行。每周末开展一次全方位消毒,参考复课前消毒。当托幼机构内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开展终末消

7、毒。 2. 4.8 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厨房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必须戴口罩、 一次性手套。加强食堂的通风换气,空气、物体表面消毒,餐具消毒以及工作人员手卫生。 3. 4.9 配备足量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的体温计、消毒液、应急药 品、消毒器械、各类防护用品等物资。应有专人保管,存放安全,标识醒目。消毒器械、消毒剂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并参考产品说明书。设置相对独立的医学观察场所。 5 消毒要求 DB6/T 3073.120223 5.1 预防性消毒 5.1.1 消毒原则 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通风、高温等)的方法,无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学方法。 5.1.2 室

8、内空气 应符合 DB 6/T 3044 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至少开窗通风 2 次,每次至少 30 min,有条件全天候通风。室内应有纱窗和纱门等设施,防止苍蝇、蚊虫等有害生物侵入和隐匿。不宜开窗通 风或无法形成对流风的房间,应安装机械通风设备或空气消毒机或紫 外线杀菌灯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消毒,房屋密闭后,每日 2 次, 每次消毒时间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空气消毒机的使用应符合 WS/T 648 卫生要求。紫外线消毒,室内无人条件下,房屋密闭后,每日 1 次,每次 30 min60 min,紫外线灯性能应符合 GB/T 19258 要求, 紫外线灯管需要量与辐照强度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9、要求。 5.1.3 物体表面 经常接触的桌椅、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杯架等物体表面,应每 日清洁消毒1次。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后用清水将残留消毒 剂去除。桌面应每餐前清洁1次。地面、墙面应保持清洁。床上用 品应专人专用。被褥每两周清洗曝晒消毒1次。 5.1.4 餐(饮)具 餐(饮)具消毒应符合 GB 14934 的要求。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 的容器,应做到一用一消毒,饮具应做到一人一杯每日一消毒。餐(饮)具必须先去残渣、清洗后再进行消毒,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 度。餐(饮)具清洗干净后,餐具消毒柜消毒(依据使用说明)、流 通蒸汽消毒 30 min、煮沸消毒 30 min

10、或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 泡 30 min 后,再用清水洗净。 5.1.5 毛巾 应一人一巾,每日一清洗、消毒。毛巾清洗干净后,采用暴晒 6 h (完 全暴露、不得互相叠夹)、流通蒸汽消毒 30 min、煮沸消毒 30 min 或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min 后,再用清水洗净。 5.1.6 玩具、图书 清洗干净后,煮沸消毒 30 min 或 5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min 后,再用清水洗净。忌湿的玩具、图书,采用暴晒 6 h(完全暴露、 不得互相叠夹)。 5.1.7 卫生间 卫生间应清洁通风,每日湿式清洁。墙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怀疑有 污染

11、时及时对污染处消毒。洗手池每日清洗并 500 mg/L 的含氯消毒 液擦拭消毒 1 次。蹲便池用后随时冲洗干净,无积粪、尿垢,无异 味。不宜使用坐便器,如使用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 肤部位用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及时消毒。 5.1.8 清洁用具 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教室、寝室与卫生间抹布、拖布分开使用与管 理,不得混用。抹布、拖布每次用完清洗干净,500 mg/L 的含氯消 毒液浸泡消毒 30 min 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晾干备用。 DB6/T 3073.120224 5.1.9 手卫生 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接触清洁物品或食物之前,以及餐前便 后,应进行手的清洁与

12、消毒。手的清洁,采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 液),按照 WS/T 313 操作。必要时可用合格的手消毒剂消毒。手消 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1.10 空调机 空调机启用前清洗消毒 1 次,使用期间空调机表面和滤网应每周清 洗消毒一次,均用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如使用集中空 调通风系统消毒方法应符合 WS/T 396 的规定。 5.1.11 饮水设备 每日对直饮水设备、饮水机进行清洁,每日用 75% 酒精对每个出水 口进行消毒。饮水机或直饮水机应按产品说明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5.2 疫地消毒 5.2.1 消毒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

13、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病例和无 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应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迁出后,无症状 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 气)开展大面积消毒。 5.2.2 随时消毒 患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宿舍、医学观察场所以及转运工具等,患者排出 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做好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参见 5.2.3 终 末消毒。有人条件下,不建议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2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 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 1 h 以上。 5.2.3 终末消毒 5.2.3.1 室内空气 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采用 30 000 mg/L 过氧化氢、5 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