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62494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讽_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赵毅衡中西文学中的反讽,一直是文学理论的关键课题,但讨论越多问题越复杂。对反讽的研究,在当代已经扩展为对文学和文化的本质的探讨。当代文学理论把反讽从语言推向符号,集中讨论跨媒介的概念反讽;又推向整个文化和历史,从文学中的“情景反讽”进而讨论大规模的“世界性反讽”反讽是思想复杂性的标志,是对任何简单化的嘲弄, 修辞四体(隐喻一提喻一转喻一反讽)成为任何表意形式演化的途径,而反讽成为形式成熟的标记。已经到达反讽的表意方式,不可能再回到形式的原初,只可能走向更成熟的反讽,走向更新的表意形式 。、从语言反讽到符号反讽反讽(irony)是修辞学的古老问

2、题, 几千年来,论者已经把这题目能谈的全谈透了。令人吃惊的是,到当代,关于反讽的严肃讨论似乎正在开始,许多思想家又倾全力论辩阐发推进这个概念。此种奇特热忱,原因是多重的:一是当代文化、当代文学已经发展到超成熟,反讽成为当 今各种文学体裁的共同特征,甚至是整个文化的特征;二是语言修辞学现在被推进到符号修辞学,这才让反讽课题中的许多难点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释,例如反讽与悖论究竟区别何在,能否合一;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原因, 到当代,反讽论者不得不开始思考更全局性的问题:反讽为什么是任何表意方式演化的必然结局,而在形式充分反讽之后, 前面将会有怎样的一个岀路?反讽被看成是修辞格的一种,其实它是一种超越修辞

3、的修辞格:其他修辞格基本上都是比喻的变体,立足于两个符号单元的异同涵接关系,反讽却立足于两个符号的排斥冲突;其余修辞格是让两个符号单元靠近,然后一者可以代替另一者,反讽却是相反相成,两个不相容的 意义被放在一个表达方式中,用它们的冲突来表达另一个意义;其余的修辞格是符号用各种方式接近一个意义,反讽却是欲擒故纵,欲迎先拒,欲合先分,同中存异;其他修辞格“立其诚”以疏导传达,反讽以“修辞非诚”求得对文本表层意义的超越 。因此,反讽充满了表达与被表达 之间的张力,反讽的解释,要求文本与语境之间强有力的互动交流。无论中西,哲人早已发现反讽是一种强有力的说服手段:道家、墨家、名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反讽,

4、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西方思想的反讽性源头。经过几千年思想家的努力,反讽在当代已经成为扩展为人性的根本存在品格,社会的基本组成方式,成为当代文学艺术符号学研究的关键课题。但是在讨论这些大局性问题之前, 本文还必须从基本的符号修辞形式分析岀发 。作为一 种语言修辞的反讽,机制已经相当复杂,大部分关于反讽的讨论,也只局限于语言反讽。本文 将从语言反讽谈起,推论到各种规模的符号反讽,最后讨论文学形式发展规律中反讽的地位 。反讽的形式机制,是一个符号文本不表达表面的意义,实际上表达的是正好相反的意思。这样的文本就有两层意思:字面义与实际义、表达面与意图面、外延义与内涵义。两者对立而并存,其中之一是主要

5、义,但是究竟何者是反讽的主要意义,在形式上不一定有定论, 要看解释情况而变化。反讽不是讽嘲(sarcasm,不是滑稽(travesty :反讽不仅范围宽得多, 其效果完全不同。史 记滑稽列传樗里子传“滑稽多智”注曰:“滑,乱也。稽,同也。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 非,能乱同异也。”这个定义“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证明汉代的“滑稽”与现代文化理论中的反 讽完全相合。而在符号修辞中,滑稽却不是反讽,大部分反讽也并不滑稽, 某些类型的反讽可 能带着讽嘲意味,但两者并不同义。正因为反讽需要一个文本中有双层意义,在所谓“多媒介”艺术形式中,就很容易形成双层冲突表意,例如电影这种多渠道符号,经常可以音画不

6、合,此时同一个文本就包含双重意义。日本电影人证中,女主人公在台上讲话,画面却进入她战时与一个美国黑人士兵同居的 场面,杀死儿子的过程,跳崖前扔掉草帽的情景; 中国电影都市里的村庄主人公孤零零在房 间里徘徊,声音却是邻居阿芳婚宴上的吵闹喧哗;小街主人公在动物园被残暴殴打,音乐却是动听的“妈妈留给我一支歌 ”俄国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彼埃尔目睹法军镇压反抗者, 枪毙第 一个人有枪声,第二第三个人倒下时,却没有枪声,没有枪声比有枪声更能表达彼埃尔的悲愤。反讽的宽窄定义相差极大 。最宽的反讽定义是新批评派提岀的,他们认为文学艺术的语言永远是反讽语言,任何“非直接表达”都是反讽。布鲁克斯说:“诗人必须考虑的

7、不仅是经验 的复杂性,而且还有语言之难以控制,它必须永远依靠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在语境的压力下,文学语言多多少少是“所言非所指”诗中的文词意义总是被语境的压力扭曲。广义的反讽,的确是文学语言的最基本品质。哪怕在最简单的以浅白取胜的民歌中也无 处不在。茉莉花歌词有句:“就怕看花的人儿骂 ”“就怕来年不发芽 ”都是调情挑逗语。一旦 语义曲折,就成了艺术,堂而皇之成为中国民歌代表作 。二、反讽与悖论在反讽的定义上,最纠缠的,却是一个似乎最简单的问题:反讽与悖论(paradox的区别。反讽是“口是心非”文本说“是”实际意义说“非”意义的冲突发生于不同层次;悖论是“似是而非”两个互相冲突的意思显现于文

8、本的表达层面,各有相反的意指。反讽和悖论都需要读者在解释中找到正确的意义。反讽的文本本身没有矛盾,而悖论在文本层次上,就有无法解决 的矛盾。只有在超越文本的解释中,在元语言层次上才能合一 。“道可道非常道”必须给予文 本冲突处不同的解释 (两个道意义不一),才可能结合成一个意义 。我们可以举一个明显的对比例子 。徐凝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 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前两句是悖论,因为语义矛盾“桃叶眉头”不应“易得愁”,而 解释者调和矛盾:正是这样的容颜使愁显得更愁 。后两句是反讽,表面无矛盾:“无赖”字面义 是可恨:扬州不讲理地占了大半天下月光 。实际意义即是钱钟书说

9、的 “正言若反”:“可憎夫 婿”,即“如意郎君”。反讽与悖论两者容易混淆,因为都是自相矛盾的表达方式,都是旁敲侧击,在许多思想家眼光中,两者也不必分。反讽的现代研究开山之作、克尔凯郭尔的名著论反讽概念,一开始 就列岀讨论反讽的十五条论点,第一条是“苏格拉底与基督的相似之处恰恰在于其不相似之处”。这是悖论,不是反讽。在此书正文第一节中对此条有个注文:“基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因为门徒们知道: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的。而苏格拉底的真理是隐蔽的 。”基督是显义的,直截了当的,苏格拉底则用 希腊式智慧,用欲擒故纵的反讽。但是克尔凯郭尔的并置列举,却

10、是一个悖论:苏格拉底与基督都试图传达真理,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克尔凯郭尔全书最后, 归结于一条拉丁文悖论格言“ credo quia absurdum(我相信,因为这是荒诞的)”。为什么克尔凯郭尔用悖论作为他的论反讽概念的开场与结束?他并没有解释。似乎至今也没有人注意到,这部名著混淆了反讽与悖论 。其后的论者,混淆这两者的人更多。新批评派的布鲁克斯在名著精制的瓮中说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悖论, 但是他把悖论分成“惊奇”与“反讽”两类,就是说,悖论包括了反讽,反讽 服从“悖论原则”。但是上一节引用的布鲁克斯著名论文反讽:一种结构原则少,说反讽是诗歌语言的普遍特点:“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也

11、就是诗歌这个体裁, 使其语言多少总是所言非所指,那样理解,反讽就包括了悖论。布鲁克斯把反讽与悖论都用于最宽泛的意 义,即是艺术语言区别于科学语言的最根本特点。用于这个目的,混用倒是可以理解:无论是悖论的表现面双义矛盾,还是反讽的表面义与意指义矛盾,都是矛盾意义合一。如果一定要认真到底,反讽与悖论是否应当合一?狭义地说,两者可以分开;宽泛地说,两者不分可能是必要的;从语言文本考虑, 两者是能够分开的, 因为语言只有一个线性的表意层;从符号文本考虑,两者无法分开,因为符号文本很可能是多媒介的,冲突的意义可以岀现不同媒介表达, 却依然同一个文体。三、符号反讽语言反讽是单中介的, 而符号表意经常是复合

12、中介,这就是为什么反讽在符号表意中出现的更多。反讽与悖论最大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解释者的“矫正解释”,矫正的主要工具是语境,而一旦语境加入文本,成为所谓“文本内语境”,反讽还是悖论就更不好区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夸大其词”类型的反讽,口是心 非,其实在义“大雪”隐在文字背后。但如果把标题这种“副文本”考虑进来,变成复合文本,就 成为双层意义都显示的悖论 。因此,一旦从语言扩大到符号,一旦多渠道表意成了常态,各种渠道的信息很可能互相冲突,互相修正。此时在单层次上的反讽, 就会变成复合层次的悖论, 因为双义都显现了 。把整个 符号文本合起来考虑, 可能

13、无法区分反讽与悖论 。当一个人说“今天天气太好了 ”,但手里拿了一把雨伞,或脸上有诡异的微笑,或当时正响雷,我们知道此人是说反话; 如果我们把雨伞、微 笑、响雷都看做符号表意的一部分, 文本中就岀现了意义冲突的几个不同成分,那就是悖论。因此,一旦进入复合文本表意,就很难再区分反讽与悖论 。无论是悖论或反讽,都是一种曲折表达,有歧义的危险,因此不能用于要求表义准确的科 学/实用表意。还是上面的天气例子: 如果电视台气象播音员报告天气很好,打岀的图像却是乌云暴雨,电视观众就会认为岀错: 在科学/实用传达中,如果岀现自我矛盾, 接受者只能拒绝 接受,等待澄清。反讽与悖论在多媒介艺术中,更不容易区分。

14、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结尾,两个德军俘虏在西伯利亚大风雪中举步维艰,一个说:“冬天的惟一好处是让人没有感觉。”另一个说:“你会讨厌沙漠,在那里你会像牛油一样烤化 。”就对话而言,这是反讽,言语表面没有冲突;如 果把暴风雪的场面结合进来,这是悖论,因为风雪与“不想烤化”冲突。这个例子具有反讽的超强力度,远远胜过任何直接宣称 “侵略者决没有好下场 ”。冲突的意义(大风雪中的德国俘虏到 底是不是抱怨非洲炎热),在大部分观众的解释中, 非但不会弄错意思,而且因为思考了一下, 印象分外深刻。此时德军“非洲军团”正被英军击败于阿拉曼战役,所以这个悖论还有“盟军统战”效果。一部战时电影,宣传压力很迫切,却能

15、以如此机巧的反讽结束,的确是有胆有识。无论是科学/实用文本,还是文学艺术文本,都需要一个意义矫正 。这种矫正主要依靠解 释者的能力元语言,也依靠文本本身的品质, 即符号学中所谓文本自携元语言。例如广告招牌这种符号,明显有两个渠道:商品展示是主渠道,意义最后要聚集到商品本身。正由于如此,名称这个文本可以充分利用谐音,拉开距离,离开意图意义,因为商品的展示必然把意义“矫正”到商品的正确位置。由于这个意义保证,广告的名与实距离拉开越远,实物能指需要矫正距离越大,广告就越是发人深思,给人印象越深刻。使用“相关不恰当”符号表意的广告,广告是反 说,而商品是正读。反讽式表意冲突加强了广告的“注意价值”与“记忆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反讽取名的“远距原则”。以退为进的“自谦”广告有时候可以起到很好的“记忆效应”。例如邦迪广告,克林顿与希拉里执手起舞,闪电裂痕出现在两人之间, 此时出现广告语:“有时,邦迪也爱莫能助。”这样的 自谦,是典型的“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不是真正的自我贬低, 而是以退为进。辛弃疾 名句“如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冷好个秋”,陆游临江仙“只道真情易 写,哪知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