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24735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流热效应》课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流的热效应教学反思最近,我利用多媒体在电子白板教室进行了一节电流的热效 应公开课。课后,我感触颇深。整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流 引起火灾的图片入手引入本节课题一一电流的热效应。接着展开新 课,新课的教学流程是:第一:提出问题(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猜想一:电炉丝和导线串联,过一会电炉丝热得发红,导线却 不烫,为什么?(与电阻有关)猜想二:个插板上同时接了好多用电器工作时,插板线燃烧起来,为什么?(与电流有关)猜想三:通电的小灯泡过一会才会发热,为什么?(与通电时间 有关)第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正确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图)

2、 第四:教室做演示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焦耳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第六:观看电热利用和防护的教学视频,在高潮中总结结束本节课。下面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我的一些思考:一、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归结起来,我认为本节课多媒体使用的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第一、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这就改变了以往课 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得课堂变得绚丽 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 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将得到极 大的提高。从

3、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我 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学生视 野有限,知识面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心理和思维 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不 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以 趣激思,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入时展示了电流引起火灾的图片,一下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在电热的利用和防护的讲解时,我加入了一段视频,给学生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更加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这样远比

4、教师 唇枪舌战的讲解效果好得多。第二、多媒体演示实验放大实验效果,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在这个实物演示实验中,需要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从而来比较产生电 热的多少,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后面 的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的结果。所以在此用多媒体展示出实验的过 程和结果,每个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第三、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写入功能。在设计好实验后,我 让学生在课件上进行实物连线。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实物连线的能力 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了教学课件中,使教与学很好地结 合起来,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结合起来,学生

5、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二、在教学中很好地做到“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初中阶 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 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 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 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 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 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 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 考

6、,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验证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 关。在此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大胆思考,设计实验。如,“电流产 生的热量的多少”通过什么反映、表现出来,通过什么度量出来呢? 学生提出了不少的方案,有的学生说可利用电热丝加热烧瓶中的空 气膨胀从而推动中空玻璃管中液柱的移动观察电流产生热的多少; 有的说可连接气球,通过气球膨胀大小反映热量的多少;还有的说 可用电流产生热量来加热液体,用液体温度变化来反映等等。然后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 案。这样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不再是机械的接受,而是积

7、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真正成为 了学习的主体。接着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和固 体温度哪个方便呢?学生想到水、煤油、酒精等,关于介质的选择, 我又提出选哪种材料好呢?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水好有的说煤油 好?其中有个学生极力说煤油好,我问为什么呢?学生说夏天在河 里走水里凉爽而走在沙上、石头上烫脚,我感觉到水在相同的日照 条件下吸热温度升得慢一些。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有如此的发现,令 我惊叹不已,我大力表扬了该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现象。 顺便引导了这是水的比热大的特性所致。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

8、种思索活动。”物理知识逻辑性 是很强的,知识衔接非常的密切。在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 习,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用迁移的规律,设计有层次、 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缩短,在学生的新旧 知识间架起桥梁,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授夏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 话:“现在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只给正确的,也是很绝妙的解 答,缺少思维过程过程的暴露,问题的研究是从何开始的,怎样失败,又怎样 走向成功的,学生不得而知”。我想,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 重要环节是,向学生交代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开始是怎样想的,又是如何转 化的。”在本节课中,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

9、此我是先引导学 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得出结论: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接着要用 控制变量法验证与电阻的关系,就必须将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才能保证电流相同, 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串联电路的电路图,进而进行实验 这样层层递进,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不再是机戒 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的知识。然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导致学生的 交流讨论时间有限,维与探究的时间较少,学生的意见没有完全淋漓尽致的发 表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较少;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 够简练;课堂教学的激情还有待加强等。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符合课改精神,体现了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 学理念。通过探究式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再完美的课堂教 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郦的缺憾,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 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 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 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 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