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6245836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木河铁业排土场勘察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会理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攀枝花分公司二一一年九月一十八日会理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经 理:审 定:审 核:工程负责: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攀枝花分公司二一一年九月一十八日目 录、文字部分、图表部分图表名称张数附录 会理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排土场工程勘察任务书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附表:1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1附表:2岩石重度试验成果表1附表:3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1附表:4会理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排土场工程地质平面图101-01工程地质剖面图42-0104探井

2、柱状图1803-0118钻孔柱状图1004-0110计算书6计算书16、附件部分图表名称页数附件号 第期(简化BISHOP,无震)10计算书1第期(简化BISHOP,7级地震)9计算书2第期(简化BISHOP,无震)10计算书3第期(简化BISHOP,7级地震)10计算书4总体(简化BISHOP,无震)12计算书5总体(简化BISHOP,7级地震)12计算书6专心-专注-专业1 前言1.1 工程概况会理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矿山中深部开采工程剥离废石需用专门场地堆放,拟在会理县鱼鮓乡河漂村三组新建排土场。该工程由河北宏达绿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并提出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任务书,由会理

3、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进行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排土场位于露天采场西北侧,距离采场边缘的水平距离约400m,处于高程约12981495m的山谷中,利用一条近东西向发育的沟谷而建。该排土场的回填物由中弱风化的辉长岩及部分风化程度相同的低品位矿石组成。该排土场的设计堆排方式为排土场采用汽车直接排土、推土机辅助作业、覆盖式排土方式,沿沟谷由西向东逐级堆放增高。排土场分两期建设,每期排土场的都设有挡渣坝,坝型为干砌的堆石透水坝,材料为中弱风化辉长岩块石,从下而上共设计六个弃土平台,设计标高分别为1340m、1370m、1400m、1435m、1465m和1495m,单平台高30

4、m,阶段坡面角为30,台阶顶宽25m,弃土范围长约1300m,宽约170300m,其中1435m至1195m为一期,挡渣坝的高度为10m,有效堆放容积约619万m3,1340m至1435m为二期,挡渣坝的高度为13m,有效堆放容积约181万m3,总有效堆放容积约800万m3。1.2 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勘察场区范围内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排土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具体技术要求如下:、在搜集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查明地形地貌特征;、查明场地及坝址岩土的类型、成因、形状、覆盖层厚

5、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测试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查明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填充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临空面关系;、查明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泉水出露点、河沟过水流量;、查明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边坡稳定分析及评价,提出各排土场适宜边坡的建议;、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的要求提供工程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必要的图表、边坡工程地质评价和验算边坡稳定性和

6、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3.1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工程为二级工程,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综合评定此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乙级。1.3.2 勘察执行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J300-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工程岩体分级标

7、准(GB50218-9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CECS240:2008)(GB/T50123-99)。1.3.3 勘探点布置本次勘察设计的勘探点数量、布置及确定是根据排土场平台布置形态,结合场地地形地貌,沿挡渣坝顶轴线布置一条勘探线,垂直于弃土平台布置一条勘探线。共布置勘探钻孔10个及探井18个。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了有关工程测量、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等。1.3.4 工作方法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为基础,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已有资料收集等综合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1)勘探点测放勘探点的测放,采用TOPCON GPT-3000

8、LN型全站仪,由专业测量工程师测放。本次勘察范围各勘探点的现场测放及高程引测均以设计方提供的地形图及控制点为依据,坐标系统为80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基准,钻孔点采用全站仪测放,引测点坐标及高程详见下表1.3.1。测量控制点成果表 表1.3.1点号X坐标Y坐标H高程备注GA14.018.3311622.314水泥桩GA15.681.5611646.252水泥桩GA16.413.1291665.264水泥桩2)工程地质测绘按1:1000比例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以穿越法调绘为主,辅以追索法。3)钻探工程勘探共采用2台钻机XY-100型型油压给进回旋岩芯取样钻机,孔径130-91mm,施工

9、过程中采用硬质合金、金刚石钻头回旋取芯钻进连续取芯钻进的方法,土层中采用无水钻进,岩芯采取率一般达8095%。场地地层稳定性差,钻探时采用了套管、SM植物胶护壁。4)原位测试场区基岩千枚岩具其特有的千枚状构造,岩体的节理裂隙较发育,在风化作用下,岩体的完整性更差,岩石更加破碎,在钻探过程中无法采取力学试验的样品。故在本次勘察中,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岩土的力学性能,确定地基的承载力,为地基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5)地下水位的测量在勘察期间对完成施工的钻孔进行多次水位测量,以测量所得的最终稳定水位作为钻孔的稳定水位。在离场前用粉质粘土完成钻孔的封堵工作。1.3.5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

10、作自2011年6月2日开始,2010年6月20日结束,转入内业资料整理工作,所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3.2。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表1.3.2序号项 目单位工 作 量1测量控制测量点(二级小三角)点3勘探点定位及复测点2822工程地质测绘(1:1000)km20.403探井探井深度米个21.70184钻孔钻孔进尺米个96.3010套管护壁米个2.8025岩石抗压强度试验件/个17/76水位观测稳水位次201.3.6 勘察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勘察成果资料经我公司专家组审核,本工程勘察报告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勘

11、察技术要求,同时满足设计要求。1.4 说明事项本次勘察所采用地形图(1:1000)由甲方提供,根据实际放孔数据,地形图存在一定误差。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位置及交通拟建会理县章木河铁业有限责任公司排土场位于会理县鱼鲊乡河漂村,距金沙江约1km。距会理县城77km,距108国道10km,矿区已建有简易公路与108国道路段相连,交通方便,见排土场的交通位置见图1。图1 拟建排土场的交通位置图2.2 气象拟建排土场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区,雨、旱季明显。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900mm,空气干燥,大气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90%以上。多年平均气温在20.3C,多年

12、蒸发量约在2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在430mm左右。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发生降雨时,由于厂区内地形坡度较大,植被一般,大部分降水会形成坡面面流直接汇集于场区经排洪系统而排泄,在汇流过程中部份降水会沿途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有所抬高,但由于该区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位抬高的幅度有限。2.3 地形地貌拟建排土场场地所在区域位于川西北高原南缘、金沙江北岸。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区内地形地貌受岩性及构造的控制,山脉多呈SN走向,高差较大、冲沟发育、谷坡陡峻,属于构造剥蚀的中山区地貌。地貌上属于中高山区构造剥蚀沟谷地貌。地形总体自北向南倾斜,拟建场地处于东西向发育的沟谷内,两侧

13、谷坡基本对称,坡度约2045,一般2535,坡顶和谷底局部达65,可见基岩裸露。谷坡一般下缓上陡,谷坡中、下部地带为松林,树木、杂草繁茂,整条沟谷植被较发育。场地地面标高介于约17801960m,高差180m。(见照片1)。拟建排土场场地沟谷分布有四条支冲沟,均发育于沟谷的后缘斜坡之中,发育方向与沟谷后缘斜坡倾向基本一致。三条支沟现都为干沟。冲沟下段处于荒坡,上段已进入松林,植被发育。沟帮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局部陡坡地段见强风化、中风化千枚岩等出露,沟底见少量的含碎块石粉质粘土等堆积物。沟帮无掉块、滑塌现象,沟内见许多灌木、杂草,受洪水冲刷作用较轻微,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冲

14、沟无向后缘及两侧加速发展趋势,现处于稳定状态。照片1 排土场挡渣坝的坝址2.4 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钻探,该场地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Q4al+pl),第四系全新统含碎石粉质粘土(Q4eldl),千枚岩(Pt2l)。其岩性特征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Q4al+pl)碎石土:灰褐,棱角,均匀,中密,碎石主要由千枚岩、砂岩、花岗岩及少量辉长岩组成,一般粒径24cm,最大可达8cm,充填物主要为砾、砂及砂土,含量为2040%。主要分布在坡度较缓的局部地段,约占场区的面积的1%。该层钻探揭露层厚度01.20m之间。2、第四系全新统含碎石粉质粘土(Q4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黄褐、灰褐色,可塑硬塑状,稍湿湿,含碎石、砾砂2030%,块石约1015%;主要成分为千枚岩、花岗岩、砂岩及辉长岩等,岩质较硬;碎石粒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