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颐和园园林工程实习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24357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林颐和园园林工程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林颐和园园林工程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林颐和园园林工程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林颐和园园林工程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林颐和园园林工程实习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工程实习报告-颐和园给排水实习实习目的:通过实地参观、教师的讲解,使同学了解园林给排水的特点,掌握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习地点:颐和园实习日期:2012年4月15日实习工具:铅笔A4纸钢尺相机橡皮实习内容: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北京西北郊的5座大型皇家园 林即所谓“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颐和园的整个水系和北京城的其他水系是紧密相连的,昆明湖的水通过万泉河和圆明园福海 分别与玉渊潭和积水潭交汇,并通过北海,护城河,通惠河贯穿京城东西。颐和园中,用西 堤及其支堤将浩渺的昆明湖分为三个水域。泡子宽五六百米,各一个大岛作为内聚景域的中 心,一如清秀的江南水乡

2、。昆明湖西北端收束为河道,绕颈万寿山的西侧而毗连于后溪河, 南端收束于秀逸桥而毗连长河。大湖中的南湖岛通过十七孔长桥毗连于湖东岸。昆明湖的西 北有另外一片网状水域,在万寿山西侧,以西堤北端及长岛小西泠穿插形成港岔胡波纵横的 水域网水带。这片水域两桶这昆明湖与后溪河。后溪河是绕万寿山后侧人工开挖的一条小河, 挖河土方堆筑于后溪河北岸形成土山,将靠近河岸的宫墙以藏起来,以连结山水环境的天然 之趣。随着时间和环境的转变大都两条供水线,汇成一条以玉泉山水为主要水源的供水线。 当时全般颐和园的用水包括山上均取自昆明湖的湖水,经过简单措置惩罚而施用。在昆明湖 东堤的北端建三孔水闸,二龙闸,控制昆明湖东流泄

3、的水量。现在我们沿湖走去,还会发现 一个有趣的闸口,一个已经废弃的石门,昆明湖的水顺着石缝慢慢的流了出来。作为颐和园主要用水位流量情况况分为生活和养护用水,听说在前期主要是生活用水,当京密引水 渠于60年代开通后,阻挡了玉泉山这股水流入昆明湖,随后变形成了利用现代化提水装备, 来进行全般湖的水循环。在驳岸上看见的铁管子就是由此,昆明湖的水通过九间房的泵房, 被一直打到智慧海东侧的大水塔里,然后通过地下管道在分散到各个用水点。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东宫门前的月牙河,形式像护城河,与颐和园内的水系相连通, 它解决了前广场的排水问题。东堤为二龙闸,与园外相连口,东侧是主要的出水口。进入颐 和园。来到玉

4、澜堂,玉澜堂有两处排水井,排水井上边有石盖,起到了过滤杂物垃圾的作用。 建筑侧面也有铜钱形状的排水孔,是建筑内部向外部排水的通道,墙体角落也有排水孔,因 为院落是沿中轴对称布置的,地面以中轴为地势最高处,采用两坡面三坡向的地形进行排水, 水流会顺着地面的高差,流入排水孔,最终流入昆明湖中。另外玉澜堂内还有种植池,部分 雨水也可流入种植池内。穿过邀月门。行至长廊,南侧是昆明湖,北侧是葫芦河,葫芦河北侧是著名的万寿山, 万寿山前山以地面排水为主,沟渠和管道排水为辅,形成一挡一分一蓄的形式。前山有许多 山石,阻隔了地表径流的流速。在山路边缘位置有护土筋,一般沿山路两侧坡度较大或边沟 沟底纵坡较陡的地

5、段敷设,用砖或其他块材成行埋置土中,使之露出地面35米,是防止地 表径流冲刷地表土壤的措施。我觉得这个做得很好,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散落路边的 石头还可以成为游客休息的座椅,不仅美观且有实用性。从山上流下的污水会含有大量的泥 沙以及垃圾,如果直接排进昆明湖中,昆明湖的湖面比较大,这样就很难清理,所以此时葫芦河就成为天然的屏障,因为葫芦河比较小,比较便于清理,山上流下的污水会首先在这里 沉淀,然后沉淀过后的水才由葫芦河流入昆明湖中,大大减少了昆明湖出水口阻塞的危险, 也减少了昆明湖中的泥沙淤积量。这样清理工作只需在葫芦河进行,工作量会减少很多,在 保证工程方面功能性的同时,这条位于山前的配上

6、造型俊朗的拱桥的河道也自然而然的形成 了一条“水廊”,与其南侧大名鼎鼎的“旱廊”一一长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长廊北侧就是万寿山,我们沿爬山道上山。爬山道作为一个登山路的同时也是起到一个 排水道的作用,山上的雨水顺着登山路流下,汇入路前的葫芦河中,虽说葫芦河要比昆明湖 小,但是每次排水清污也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的,于是后人又想了办法减少工作量,就是 在爬山道的底部设置了铁篦子,这个方法十分直接,使从山上流下的污水首先经过这些个铁 篦子,然后沉淀后流入葫芦河,这样,清理的时候只需要打开铁篦子清理就可以了,这个方 法的确是节省劳动力,效率也非常的高,但是这样的铁篦子放在这里是非常的不美观的,我 们在

7、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与景观结合的问题上,不能一味讲究效率,为了省事省力 破坏景观的整体性,这是我们在实际做园子的时候不提倡的。继续沿着山道上山,山上有一些比较大的挡水石,还漫衍着一些细长高耸的石头;园路 采用广阔平坦的高地式布置;林木栽植的较为稠密,并且种植点都有说道,山上随处可见的 表面造景用的各类异石所有这一切其实只有一个目的:给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消能,降低 它的流速,控制它们的流向,保证它们能够顺利的流入排水沟,同时大大减少了山脚水土流 掉的可能性!园路稍高,雨水会流入双方的小排水沟;在转向和高差出现变化时施用了挡水 石,它的作用除了能给水消能以外还能控制雨水的流向,故又叫指路石。在

8、实际利用山道边 沟排水时,在坡度变化较大处,由于水的流速大,表层土土层往往被紧张冲刷甚或毁坏路基, 为了减少冲刷,在台阶两侧或陡坡措置石挡水,变为挡水石。挡水石可以本身的形体美或与 植物配合形成大好的点景物。有的山道的两边还有做的很细致的排水沟,让从山上流下的水 汇集起来,通过排水沟集中排水。万寿山上也有很多供游人休憩游览的小的建筑群,大多都是坡屋顶,但我们途经的福云 轩就是一个例外。它是平屋顶建筑,所以需要在屋顶设置排水口。与建筑相连的亭廊也是平 屋顶的,所以也需要设排水口。为了保证景观效果,在后面开排水口,值得说明的是,该建 筑上的排水口很隐蔽,或是与建筑融于一体,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我完

9、全没有发现它是排 水口,同时在正对排水口的地上设一排水沟,将雨水排到山上。绕到山的正面,来到借秋亭。 这个亭子是建造在三节平台之上的。在每节平台的围栏边缘均有排水口。从围栏背面是看不 出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走到下一节平台后回头看,就会发现墙体的立面用的是毛石装饰,上 边有排水口。可以想象,在下雨的时候,雨水从排水口流出遇到毛石后四溅,另有一番意境, 增加了观赏的乐趣。在最后一节平台下边又设有一溜比较浅的排水沟,引导水流向地势低的 位置汇集。在山顶上还设有一个泵房,从昆明湖中将水抽到山上,存到泵房边上的水箱内,是万寿 山上的商住、消防和灌溉用水。蓄水池前的园路是前山和后山的分水岭,整个前山的水往前

10、 排,后山的水往后排。穿过宿云檐就来到了万寿山的后山。在此处水面也逐渐缩小,形成后溪河。沿后溪河继 续走就来到了桃花沟,桃花沟处的排水与景观结合非常紧密。桃花沟是连接万寿山后山与后 溪河的一条纽带,将万寿山后山的雨水汇集流到沟里,然后排到后溪河中,桃花谷中设置了 “谷方”,从表面看这些“谷方”就好像是一块块石头随意地摆放在沟渠内,但其实为了防止“谷 方”被水流冲走,每个“谷方”都是深埋浅露的。在山路边缘位置有护土筋,一般沿山路两侧 坡度较大或边沟沟底纵坡较陡的地段敷设,用砖或其他块材成行埋置土中,使之露出地面 35米,是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土壤的措施。水流经过此段净化后从下游的排水孔洞排入 清

11、澈的河水之中。沿沟渠向上,可见由石砌排水沟,直至一拱门,再向上便是更大的陡坡了。 整个桃花沟区域的排水沿着地形从上到下一环接一环,同时具有极强的景观性,成功地将排 水工程变为了景观焦点。继续沿后溪河向东走,来到了寅辉城关处,此处是万寿山东部最重要的排水沟。相较 于桃花沟的山坡,此处的山坡坡度更陡,导致水流更加湍急,所以冲沟更深,“谷方”布置得 更多。而且由于这个沟渠的对面是苏州街,为了防止水流对驳岸的冲击,所以使用了条石作 为驳岸。通过这次实习我想说,我真的深刻理解到做一个园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要考虑很多东西, 也越发觉得颐和园这个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在设计上是多么的经得起推敲,不光景观效果 好,大的效果令人流连忘返,在各种你意想不到的细节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排水系统设计 的美观,且思路的精巧也令人赞叹,这是我们现代人所远远不能及的,从颐和园的一部分排 水系统,你就可以看出这座园子有多么精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