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6241866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研究 11月29日 17:3 来源:北方经济第1期 作者:姜月忠 字号打印 纠错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3内容摘要:核心词:作者简介: 一、内蒙古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区 (一)资源大区是内蒙古的基本特性内蒙古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横跨华北东北西北,其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列全国第3位,大概相称于内蒙古毗邻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8个相邻省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相称于5个英国、2个法国,3个日本的面积。广阔的土地赋予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也赋予了内蒙古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区的称

2、号。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1亿亩,草原面积3亿亩,森林面积28亿亩,人均农牧业资源即人均耕地,草原面积和森林面积三个指标全国第一,是国内重要的农业商品粮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是出名的羊绒羊毛大区、乳业大区。拥有闻名遐迩的大兴安岭,是当之无愧的森林大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她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200多亿吨,占全国的22%,居第二位,生产量达到1亿吨,居第一位,是煤炭电力大区;石油资源总量2030亿吨,鄂尔多斯盆地总天然气资源量000亿立方米,进入世界出名气田之列,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

3、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天下第一的稀土资源,已探明工业储量300万吨,占全国的80%,占世界的20多,是稀土大区。内蒙古许多种类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列入全国前茅,现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13种;其中已列入储量表的83种矿产中,有62种储量居全国前1位,27种名列前位,5种居全国首位。丰富的资源储藏以及近年来环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的基本,使得内蒙古能矿资源日趋凸显,迅速发展能矿资源为基本的加工业,形成优势产业恰逢历史上的最佳机遇。 (二)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问题发挥资源优势,推动资源转换,始终是贯穿内蒙古工业化发展的主线,是内蒙古经济工作的中心和重点。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从

4、筹划经济时期包头钢铁工业基地、大兴安岭木材基地建设,到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大规模煤电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系列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公司。诸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伊泰、小肥羊集团等巨头的迅速崛起,都与内蒙古丰富多样的地上、地下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充足发挥资源、区位、政策、环境、后发等优势,加快实行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工业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实现工业增长值5.9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经济已持续8年增速居全国各

5、省市区第一位,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达到6,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工业经济构造调节获得重大进展,能源、基本原材料为主的单一产业构造逐渐被打破,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老式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并举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化战略获得了明显成就,全区重点抓以煤、电、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天然气、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钢、铝、硅铁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工程机械、运送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乳、肉、绒、粮等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稀土、生物制药、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全区工业经济规模的壮大。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占全区规模以上

6、工业的比重达到3%,成为拉动工业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在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中,以能源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占六大产业工业增长值的比重为85%,化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较小,占比5%。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煤化工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和以载重汽车、铁路车辆、风机设备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工业。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和煤制乙二醇等五大示范工程获得突破性进展。多晶硅、单晶硅等光伏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装备制造工业增长值年均增长25%以上,有30多项技术和设备处在国内领先水平。由北方重工研制

7、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弥补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空白,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多元、产业升级获得了明显进步。 二、资源大区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内蒙古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资源型经济,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内蒙古能矿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随着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地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的地区分工渐显明确,与全国的互补性越来越明显。 推动工业化是内蒙古资源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相对过剩的经济形态对内蒙古老式资源转换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冲破“靠山吃山”的狭隘思路眼

8、界,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资源开发和加工转换相结合、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相结合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推动资源产业向产品向市场向科技向品牌的升级转换。随着工业化和城乡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行,国内消费需求构造不断升级,对能源和基本原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既为内蒙古能源基本原材料等老式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内蒙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后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内蒙古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国家实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国务院出台支持内蒙古

9、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内蒙古新一轮工业化发展发明了良好的政策推动力。 在国内外严峻市场经济形势、资源环境问题和投资成本上升压力下,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构造面临大范畴、高强度调节,环渤海和东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为内蒙古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承办产业转移,增进产业升级发明了新的机遇,是内蒙古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动力。国家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任务是区内外资源产业升级转换的严峻环境压力。国际气候大会把节省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作为各国必须完毕的国际义务,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用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制度安排和措施。调节产业构造,实行高耗能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内蒙古资源型

10、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政策选择。 中国东部产业和西部资源的区域错位格局产生了一系列的布局混乱和经济矛盾。例如内蒙古的煤炭资源通过铁路公路的长途运送到东部发电生产和加工公司消费,东西部交通不畅是内蒙古资源转换的瓶颈制约。走出困境的出路一方面要国家加大外运通道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加快内蒙古等西部资源型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建立坑口电站、实行西电东送,发展耗能产业,增进资源就地转换和产业构造升级,以有效缓和交通运送的拥堵紧张,减少物流和交易成本,减少沿海地区老式能源公司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立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推动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成为贯彻国家工业战略西移、提高国民经济构造效益的重要举措。 世

11、界资源市场竞争对内蒙古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规定。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内蒙古运用地缘优势和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陆路通道,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增进内蒙古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既是实行国家向北开放战略、发展中、蒙、俄区域合伙经济的需要,并且有助于提高内蒙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增进国家的安定和世界的和平。 三、内蒙古资源大区工业化发展之路(一)内蒙古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目的 内蒙古资源大区可持续发展的主线目的就是增进多种各样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多层次转化,推动内蒙古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的。从内蒙古地区狭长、横跨“三北”的地缘优势出发,内蒙古

12、近期应努力成为支持东北经济区、华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工业化发展的资源产业大区。目前内蒙古的东部五盟市已经成为东北经济区的资源产业基地,中部地区已经成为华北经济区的资源产业基地,而西部地区也加强了与西北经济区资源经济联系。资源产业的区域分工和协作大大加快了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建设步伐。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建设又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后力求将内蒙古的建设战略目的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目的,即把内蒙古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农牧林沙草产业加工大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转化大区、化工资源转化大区、稀土产业生产和科研大区、绿色生物制药和蒙医药研究生产大区及国内外闻名的草原文化旅游大区。 (二)内

13、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 如何抓住、抓紧、抓好西部大开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推动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化发展步伐,实现内蒙古经济健康迅速发展,这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急切的历史任务。为此,内蒙古必须要有现实可行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思路。内蒙古经济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地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而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相对缺少。因此,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选择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其地缘和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增进产业构造优化,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

14、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的。 走区域经济工业化之路 将来十二五规划,内蒙古将把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扩总量、调构造、转方式、上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大型、高品位、循环发展的方向,环绕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区域性产业基地,增进产业集中集聚和集约,增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延伸多元和升级,全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再筑新辉煌。内蒙古资源大区的工业产业发展总体发展途径是: (1)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工业规模 内蒙古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均存在公司规模相对小,产业集中

15、度低的问题。因此,内蒙古工业发展一方面要从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切入,以规模经济增进产业升级。重要途径是通过引进扶持大型公司,增进大中小公司结合,通过供应链重组、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工业发展园区化、产业集聚化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2)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工业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内蒙古作为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构造将在一种较长时期保持不变。产业升级以产业内部升级为主,产业间升级为辅。产业内部升级途径:工艺流程升级技术设备升级要素替代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产业链延伸。产业间升级途径:老式优势产业关联高新技术产业。 (3)构建低碳循环经济 低碳循环经济就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上实现

16、资源的高效运用,使经济发展不伤害到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完美统一。具体途径为:发展清洁能源、资源循环生产运用、构筑低碳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系统。(4)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重要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浮现的、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实现的途径: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和高支撑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 2.走工业经济市场化之路要转变资源大区工业化就是走“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老路的结识误区。随着体制的转型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转变势在必行。 一方面,从市场层面看,不断向开拓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推动产业延伸、产业多元和产业升级,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