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深入学生心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24148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应该深入学生心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应该深入学生心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应该深入学生心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应该深入学生心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应该深入学生心灵德阳五中 祝志刚关键词:教育 爱心 信心 耐心 心灵主要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展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爱心、信心、耐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深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的健康成长。 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她的神圣、博大,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浇灌爱心的一方沃土。教育只有深入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职业才方显本色。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长期研究,我逐渐摸索出教育学生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信心就是教师要教育好

2、学生的必胜信念,特别是行为习惯欠佳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展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形体、机能还是身体素质都有了急剧的变化,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也产生了日益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为学生的成长感到高兴,但也应该认识到,多数中学生的心理还很不稳定,变化还比较大,处于未成熟期,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带来一些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成长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当然,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如社会竞争氛围的影响,父母、老师对升学的期望,学习成绩的压力以及同学之间的攀比等,都足以对青少年学生产生

3、一定的影响,形成相应的心理压力。内因主要是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与外界的实际要求之间的矛盾,如急欲做好某件事,以显示自身的成人感,但结果事与愿违,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还有心理的不成熟带来种种的心理波动,形成心理压力。例如在处理事情上感情用事,我行我素,特别容易冲动,结果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失败后又经受不起挫折。对此,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深入学生的心灵,去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引导和帮助他们,使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感受成长带来的快乐,感受进步带来的喜悦。爱心是培养和造就英才的前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还应尊重和理解学生,只有

4、这样,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相互依赖的情感关系。人与人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心”,那么你才能将工作做好,才可能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通常情况下,有学生做错事,我不会去大声的批评、侮辱、讽刺。因为我知道:如果那样做,不仅有损学生自尊心,还会使学生的心里产生某种对抗情绪,反而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况且有时候他们做错了事情连自己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先入为主,在我们痛快的“发泄”过后,事情将变得更难于解决,那样的话即使是学生勉强的服从你,那也只是一种敷衍、应付,一出门口就依然会我行我素,不会悔改,而且还会影响教师在学

5、生心目中形象。因此,教师遇事更应该冷静,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所在,同时帮助他们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尊重、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用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在关心和爱护他们,他们应该用进步和努力学习来回报关心、爱护他的人。当今的社会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之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内心比较压抑,这些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中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与规律,努力探寻中学生的心理轨迹,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爱心浇灌学

6、生的成长之路。注重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信心的重要体现。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误,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学生自生的问题等因素是造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无论你承认与否,在很多班集体中都有后进生,他们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欠佳,和班级积极向上的主流之间有很大差距。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善于诱导,最终改变他们和整个班级的面貌。为此,我们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发挥亲情的力量,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交流其他成功家长的教育方法,鼓励他们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来至家庭的温情,消除家长和孩子的对立,减轻孩子逆反心理的程度,增强孩子的信心。作为教师则以

7、诚感动学生,换得信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他们交谈,使他们意识到老师的真诚,拉进与老师间的距离,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同时以爱抚慰心灵,克服迷茫,用鼓励唤发热情,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长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立将来的奋斗方向,鼓励他们凭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进步就好的观念,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明确我们没有必要超越任何人,但是我们必须要超越自己,也一定能够超越自己。最后,教师还应该为后进学生营造一个适应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集体氛围,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信心,

8、回归自我,回归班级、回归社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看到希望与光明。 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是耐心的重要体现。有人说教师应该以严立威,以威取信,但是事实说明在学生心中占据他们心灵的是爱而不是威。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动之以情,情要切,晓之以理,理要深,不厌其烦的教育。冰心老人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工作中,我采取角色换位、感情换位,多设想几个如果:如果我是他,如果老师不信任我,如果我无人关心,如果我被人欺负,如果我受到挫折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因材施教”,用师爱建立与学生间高尚、无私、美丽的情感,以耐心与恒心来对待他们。学生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学生今

9、天犯了错,说不清楚哪天又会再犯,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善于自我控制、保持冷静与沉着的情绪。特别是班主任要遇事不怒,机智地对待各类问题,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接受教育与疏导。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愉快、乐观、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感染学生,用“耐心”来换取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职业不仅艰辛,而且充满着巨大的挑战,但她更是高尚与神圣的-这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豪与骄傲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用爱心、信心、耐心来浇灌他们的成长,这样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换来的将是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感受的将是教师职业的无限光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